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逛东京御街,品尝早市上的炊饼,聆听商贩们的太平歌;租一顶轿子,到大相国寺拜佛烧香,顺便挑选书画古玩;邀二三好友同上樊楼,寻个僻静阁子,痛饮一杯“眉寿”;簪上一朵花,到瓦舍勾栏欣赏小唱;待到天色将晚,入住熙熙楼客店,体验一把自炊式打火……

1月9日,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的行知读书会迎来了“宋人生活季”的最后一讲——《水浒传》里的衣食住行。文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做客行知读书会,从《水浒传》里寻访宋人的生活风俗,带大家感受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三十二回感悟(在水浒传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1)

《水浒传》是宋元说书人的集体创作。从南宋初期流传的水浒故事,经街谈巷语、宋元说话与金元杂剧等多元样式与不同地域的持续敷演,到元明之际形成了百回本《水浒传》主干部分,所呈现的是宋元时期的社会情状与思想风俗。撇开主题思想不论,《水浒传》堪称是一部以梁山好汉兴灭聚散为主线的宋代社会风俗史。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三十二回感悟(在水浒传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2)

虞云国在读书会上介绍宋朝风俗

衣:缠足、小脚鞋与好汉簪花

关于缠足的起源,虞云国指出真正有记载的缠足始于五代十国时期,李后主的舞女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花台,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但是,进入到宋代以后,从我所掌握的材料看,在宋神宗即位以前,估计缠脚的情况只是从宫廷流传到勾栏艺人这么一个层面。宋神宗开始,苏东坡的词里就写到小脚了。到了宋徽宗时期,小脚在东京城里面就比较普遍了。这实际上就是当时一种畸形的审美观念,肯定是应该加以谴责的。”虞云国说。

梁山好汉中女性仅有三人,孙二娘在孟州开黑店,顾大嫂在登州大劫狱,小说没有写到她们的脚,但肯定不会小脚伶仃的。扈三娘活捉矮脚虎时,说她“凤头鞋宝镫斜踏”,避免用“弓鞋”“金莲”等词语,而特地用“凤鞋”,暗中点明她没有缠足。鲁智深救下的金翠莲、《水浒传》里的头号花魁李师师等则是缠过足的。

潘金莲是《水浒传》里刻画得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的名字“金莲”就是小脚的代名词,在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的过程中,小脚的作用不可小觑。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三十二回感悟(在水浒传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3)

南宋李嵩的《夏花篮图》《冬花篮图》

《水浒传》里的男子衣饰有何特色呢?有位好汉“生来爱带一枝花,河北人顺口,都叫他做一枝花蔡庆”。在唐宋两代,簪花并不只是女性的特权,每逢重大节庆,例如郊祀回銮、皇帝生日、宫廷会宴和新进士闻喜宴等,君臣都有戴花的习惯。

《水浒》对男子簪花多有涉及,阮小五出场时“鬓边插朵石榴花”,《临江仙》赞词说杨雄“鬓边爱插翠芙蓉”,宋江在《满江红》中说“鬓边不可无黄菊”。

鲜花庞大的消费量引发了诱人的商机,在宋代,种花业逐渐成为独立的商业性的新兴农业,甚至出现了一种叫作“花户”或“园户”的种花专业户。一些大中城市花卉种植业已呈现规模效应。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三十二回感悟(在水浒传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4)

宋朝好汉也爱簪花

食:炊饼、馒头与豆腐

凡看过《水浒》的人,别的细节可能淡忘,对武大郎卖炊饼肯定是印象深刻的。现在一般把薄片形状的干面制品称为饼,但在宋代,“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宋人习惯把无馅的称为炊饼,而把有馅的叫作馒头。小说把武大郎卖的叫作炊饼,而把十字坡黑店的人肉包子唤作馒头,反映的正是宋代习惯的叫法。

相对于炊饼,馒头身价可能高些。在宋代,炊饼是人们的主要食品,有不同的做法与吃法,《水浒》第五十六回说金枪将徐宁的早餐是“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也许这“肉食炊饼”类似后来陕西的肉夹馍,还有一种做法是“炊饼方切,椒盐糁之”。

“看完了主食,我们再来看看菜肴豆腐。从《水浒传》里泼皮牛二把切豆腐与切肉并提,可以知道,豆腐在宋代已成为大众菜肴。因而小说也将其作为比喻,来形容周谨在比武中频频挨打的狼狈相。”

虞云国介绍,目前最早记载豆腐的,当推署名陶穀的《清异录》。据其所说,青阳丞时戢“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而当地百姓“呼豆腐为小宰羊”。《清异录》以后,宋代关于豆腐的诗文逸事,就屡见不鲜了。宋代有两道豆腐名菜,雪霞羹和东坡豆腐。《水浒传》里也提到了一品豆腐菜肴,第三十九回“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说戴宗来到梁山泊旁朱贵开设的酒肆,点了麻辣熝豆腐,不过要小心喔,旱地忽律朱贵在熝豆腐时可放了蒙汗药!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三十二回感悟(在水浒传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5)

虞云国为读者介绍宋朝的衣食住行

住:阁子与交椅

《水浒》中的阁子,大多指当时酒楼茶肆专设的小间,犹如今天的包房。《水浒》经常以此为场景,在这一空间里,陆虞候在樊楼计赚林冲,武松在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柴进在御街酒楼的阁子里药翻了王班直,穿了他的服装混进了大内。

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民生活的繁荣,酒楼茶肆日渐成为各色人等最爱光顾的场所,就是王公大臣,也是常客。为了招徕顾客,酒楼茶肆的经营者们也不断在布局上花样翻新,以迎合不同层次的需要,阁儿就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古人的起居方式,在唐宋之际最终完成了从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的过渡。《水浒》里提到交椅的地方颇多,例如“林冲水寨大并火”一回写道“吴用把眼来看林冲时,只见林冲侧坐交椅上,把眼瞅王伦身上”,其坐姿与今天已无差别。阎婆惜卧房里“对床排着四把一字交椅”,李师师闺房里“两壁上挂着四幅名人山水画,下设四把犀皮一字交椅”,二龙山、清风山诸寨的山大王坐的则是虎皮交椅,还有梁中书的浑银交椅和方腊的金交椅。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江正式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在这里,“交椅”既是虚指宋江在众好汉中独一无二的领袖地位,标志着以宋江为核心的梁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也是实指落座的生活用具。交椅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这最早的出处就和《水浒传》有关。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三十二回感悟(在水浒传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6)

宋朝轿子种类繁多

行:代步的轿子与出行的住宿

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当然不是宋代才有的,此前叫篮舆或步辇。但宋代的轿子种类繁多,式样翻新,有别于前代。《水浒传》里提到最多的是山轿,专供上下梁山的好汉们乘坐。晁盖等七人初上梁山,“小喽啰抬过七乘山轿,七个人都上轿子,一径投南山水寨里来”。

《水浒传》主要写到了四种轿子,山轿、兜轿、凉轿和暖轿,写到的轿子种类并不多,这也许与其内容有关。实际上,宋代轿子品种繁多。以乘坐者的身份分,则有銮舆与檐子。竹舆、藤轿、板舆、梯轿主要以制作材料而言。以用途分则有女轿与花轿。由于轿子便于出行而引领时尚,轿子租赁业随即在大中城市出现,并且很快从城市向乡镇,从短途向长途延伸拓展。

随着各阶层民众外出行旅频率的明显增高,旅途住宿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宋代旅店客舍,依其性质可分为官营与私营,私营客店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需要登记身份信息。《水浒传》第十八回里,何涛正是根据其弟何清抄录的入住安乐村王家客店的文簿,才顺藤摸瓜抓捕了劫取生辰纲的要犯白日鼠白胜。

投宿的客人有五种类型,行役的官员、公干的兵吏、赶考的士子、逐利的行商、寻常的旅客。邸店里人来客往,构成极具流动性的小社会,住店客人生地不熟,倘再加上管理疏忽,很容易成为犯罪活动滋生之处。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