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涵予,Sir敢打赌,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爷们儿”。

Sir的女同事曾这样花痴他:张涵予,是个听到他说话都会怀孕的男人。

从《集结号》演到《威虎山》,张涵予身上雄性荷尔蒙,已经强烈到溢出银幕。看电影的时候,就算大特写发现他画了多浓重的眼影,观众也不会冒出一丝“娘”的念头。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1)

张涵予曾对媒体说:找我演杨子荣,你们算是找对人了。

敢有这样的自信,来源于他从小对杨子荣这个人物的着迷。从5岁喜欢上杨子荣到今天,他说,自己为这个角色准备了45年。

下面这篇文章,来自张涵予的采访。

他认为,在如今遍地“小鲜肉”的时代,《智取威虎山》是用来“定位中国男人”的作品。

由徐克导演,张涵予、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自公映后好评如潮,点赞刷屏再成朋友圈一景。张涵予被人们评为史上颜值最高、硬汉气质最佳的“杨子荣”。从谷子地到杨子荣,张涵予的银幕气质除了正、硬,更增添了几分圆滑和幽默。

谈起了深藏在心中40余年的杨子荣情结,张涵予沉默许久,称自己想展示的就是中国男人的代表形象,“外冷内热,我觉得男人就应该像他这样。”

谈角色:中国从不缺英雄 但观众觉得反感

张涵予第一次接触杨子荣才仅仅四五岁,“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孩,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甚至每天盼着能打仗,上战场就可以做英雄了,流血牺牲也可以。”张涵予说,有人喜欢焦裕禄、有人喜欢董存瑞,然而杨子荣在他心中的偶像地位从没动摇过。“杨子荣只身入虎穴,面对各种危险泰然自若,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趋势他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置身于那么危险的境地,后来我觉得那就是‘信仰’。当然从一个职业演员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杨子荣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非常着迷”。

张涵予在代表作里演得几乎都是英雄人物,《集结号》里的谷子地、《风声》里的地下党“老枪”、《十月围城》里的孙中山、《厨子戏子痞子》里的爱国青年厨子等,不难看出儿时萌芽的英雄情结。

我觉得现在正能量太少了,需要一些荧幕形象出来,激励人、鼓舞人。我们现在不是老说正能量吗?就是谁也不愿意生活中老有负能量的东西,对你身体也没好处。我这些角色几乎都是正能量。

杨子荣几乎是中国当代史中最著名的“正能量”。但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这给徐克和张涵予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他们必须对角色进行“去英雄化”处理,打破一直以来杨子荣脸谱化的舞台形象,和观众先入为主的成见。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用那样的英雄人物激励国民的斗志去建设国家,那个是一个时代的宣传需要。”张涵予说,“好莱坞大片里全是美国英雄,其实中国也有英雄,只不过原来的作品中高、大、全,把人物都拔高了,创作者太多的说教、太多的解释、太多的假的东西在里面,让观众觉得反感。”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2)

与京剧、漫画中杨子荣高大全的形象不同,张涵予版的杨子荣,甚至连军装都没穿过

电影中,张涵予版的杨子荣看上去亦正亦邪,一点也不像军人,“必须特别土匪你才能打进土匪老巢,要让土匪相信你是胡彪,不是杨子荣。”片中的杨子荣满口东北黑话,以至于电影的字幕旁必须再配上解说,“否则根本听不懂说的是什么”。张涵予对自己塑造的杨子荣形象寄予了厚望,他希望能用当下观众更接受的方式让这个曾经激励过他的英雄形象得以延续。“其实当今我们更需要英雄,但现在太少了,没有人提了,一提信仰、英雄这些东西都觉得不靠谱。但其实你作为一个普通人,看这个(《智取威虎山》)还是会对他(杨子荣)肃然起敬。”他也因此觉得前一阵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格外重要,“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应该传递一些正能量的东西给年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事。”

聊生活:硬汉这词不准确 男人的代言人

或许是《集结号》里的老兵、《风声》中的卧底太深入人心,观众印象里张涵予是硬汉。作为一个60后,张涵予更像那种不苟言笑的大叔,除非,你跟他很熟,要么就和他一起怀旧,听他讲过去的事情。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3)

除了硬汉,张涵予还在《厨戏痞》里画上大浓妆,演过一个戏子

纵观这些年他的作品,战争剧、谍战剧甚至古装剧,爷们儿的角色几乎被他“承包”了。

而在徐克的作品中,张涵予的银幕气质除了正、硬,这次还平添了几分匪气和幽默。但对于硬汉的称谓,张涵予显得有点不以为然。“硬汉这个词概念很模糊,缺乏质感,你可以说我演的角色是个硬汉,但如果说我生活中是个硬汉,这很难定义,我觉得在中国语境下,应该是真正的男人的概念。”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看张涵予出演的那些角色,你会觉得这个男人很帅气,那是一种北京爷们儿刻在骨子里的男子气概。

在张涵予的词典和认知里,用“小鲜肉”称呼一个男孩似乎不是褒义的,甚至有点“调戏”的味道,“在外国眼中,中国男人缺乏阳刚之气,中国男人的定位慢慢有点模糊。男人就应该是外冷内热,对朋友肝胆相照,隐忍、肩扛道义、耐得住孤独,敢于面对和挑战一切困难,不屈不挠,但也侠骨柔情,有眼泪,有悲伤。我觉得中国男人被社会风气影响的越来越小家子气。”《智取威虎山》是张涵予用来“定位中国男人”的作品。“这要是在过去,我们那个时候,谁对我们男生喊一句‘小鲜肉’,不给丫揍趴下!”这句话是典型的张涵予式的黑色幽默。

在满大街“小鲜肉”“小正太”的时代,张涵予的思想似乎有些老派,但他对中性审美文化提出的质疑,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去的话题。“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男孩就是该早点离开家,出门闯天下。我就是想向观众们传递一些正能量。其实我们的生活挺平淡的,我们需要一些英雄。”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4)

就算在杂志硬照中,张涵予都是最man的一个

作为演员,张涵予觉得应该也有责任要将男人那些坚韧有担当、内敛不失幽默的气质和精神传达给年轻一代,尤其是男孩。所以,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些力量,希望通过杨子荣等这样的具有人格魅力和内涵的角色来为男人正名,改变现实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我特别不喜欢听到外国人评价中国男人如何如何,中国男人的果敢、智慧都快被世界忘记了,中国男人应该是世界男人的代言人。”

在网络上,很多网友把张涵予称为“纯爷们”“很Man”, 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刚气,是新一代男人的象征。爷们是什么?是血性,是硬气,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智取威虎山》不得不知的花絮

摘自《新京报》

不见踪影的武行替身

其实对我来说,最要命的是动作戏,尤其是打虎和飞机那两场,后来所有特技的钱都花在这两场戏上了,60%用在老虎上,40%花在飞机上。因为有腰伤,开始我觉得自己做不到,老老实实向老爷要了替身。拍打虎那场有个上树的动作,他希望我能自己做,因为上树后摄影机会正对着演员的脸,替身先给我示范,两三下就上去了,那我哪儿行啊?还得穿着三十多斤重的狐皮大衣,但是后来心一横眼一闭,竟然就做到了。第二天替身就不见了,后面的戏我都得自己做。

不存在的东北飞虎

打虎上山那段本身在之前的文艺作品里都是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在这之后才有了八大金刚和座山雕。拍摄的时候,我周围全是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虎爪从这儿来啦啊,然后我得自己想象哪儿有老虎,一会儿他们又说老虎现在在地上呢,你得往地上看,等我看完说那现在呢?他们说老虎飞到这棵树上来了,我说你们确认这是老虎吗?我说难道不是飞虎吗?(笑)

不得相见的枭雄斗法

第一次和梁家辉合作是在《十月围城》,但戏份不是很多,这次合作很过瘾。影片剪出来第一个版本三个半小时,太长了,我俩好多场戏都被剪了,有场是坐在台阶上交心,梁家辉说,“青莲好像很喜欢你”,我说,“哎,三爷,您是想让我掉脑袋吗?”然后两人哈哈大笑,顾左右而言他地递话斗法。这次座山雕的造型挺帮家辉忙的,背后大罗锅,我说你这罗锅啊应该里面藏把暗器,关键时刻你猛一低头“啪”地从罗锅里窜出一把机枪来,哒哒哒哒哒,一顿扫射(笑)。

张涵予语录

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我根本遇不上。经历过太多的事情,我觉得,只有认准一条道儿,一直走下去,才能找到机会。不过,就算把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也得有料,有准备才行。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如果你连送上门的都抓不住,那你这辈子就歇了。

我跟电影就是情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好比一只狐狸想吃围在栅栏里的葡萄,但是缝隙太窄,它钻不进去,于是它只能饿着直到瘦得可以钻进去。吃完了以后,它又想钻出来,但已经太胖了,就只有再把自己饿瘦。演谷子地,不管是入戏还是出戏都很难。

吻戏是一次通过(电影《我爱的是你爱我》中)。这个我得控诉一下导演,我后来是自己停的,我想怎么还不停啊,他们都躲在后面偷偷笑,(原来是)导演整我。不过他可能觉得我拍一场吻戏不容易,给我点福利。

最后,Sir再送上一组张涵予从小到大的照片,瞧瞧,硬汉是怎么养成的。

据张涵予自己说,其实儿时的他很叛逆,“隔三差五的离家出去走走”,被郭德纲戏称为“离家威龙”。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5)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6)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7)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8)

张涵予对战老虎(打虎英雄张涵予)(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