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上海雨过天晴。

3月26日,上海16个区同步启动居民抗原检测。再度忙碌起来的上海各大基层社区,穿上“大白”和“小蓝”防护服的志愿者中,还有一群特别的身影,来自上海市级机关的党员干部。

就在地标建筑武康大楼所在的徐汇区湖南路街道武康居民区,投身基层社区防疫服务的市委政法委机关干部金衣,成为了社区抗原检测中一位双语志愿者。跟随居民区书记柏祖芳穿梭在一条条弄堂、一户户居民家的这一天,让她切身体会到上海基层社区治理的软实力,以及一股润物细无声的基层防疫力量。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1)

武康居民区基层干部、社工、志愿者

特殊的“车队”

下午3时,一组人员构成有些特殊的队伍经过武康大楼后门,领头的是武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柏祖芳,步履匆匆的她还忙着打手机,交谈中上海话和普通话切换自如。在她身后跟着一组“车队”,两辆轮椅上各坐着一位银发老太太,负责推车的是老人家属和社工,旁边还跟着一位年轻一些的“小老人”。“车队”刚经过老麦咖啡,一同“跟车”的金衣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2)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3)

斜挎包、运动鞋、小喇叭,疫情期间柏祖芳穿梭社区的几样“固定搭配”

时间回到3月25日深夜,全市16个区发布了次日关于开展抗原检测的通知。金衣也接到通知,市委政法委要求全体党员在完成好机关工作的同时,号召各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就地转为核酸抗原检测的社区志愿者,支援抗疫一线。在此之前,不少和她一样的机关党员已经在“先锋上海”小程序的“双报到”“双报告”模块上进行了志愿服务报到。

想到新一轮检测在即,居委会又要忙碌起来,3月26日一早,金衣就来到武康居委报到。擅长外语的她承担了双语志愿者的任务,跟随居委干部发放抗原检测材料,并负责向外国居民做说明。“第一关就没预想中容易,部分居民不主动来领材料,只能由志愿者挨家挨户地敲门通知。”

更具挑战的任务在下午。武康大楼内居住了一名92岁的老太太,上午已经做过抗原检测,但由于一直未做过核酸,需要进行采样筛查。但老人却对此有些不解,回答更是让金衣语塞。“我看电视上说,我们这样9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由医护人员上门来检测……你们应该比我懂政策呀。”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4)

“我跟老人家解释,现在医护忙不过来,可否由我们志愿者推老人去检测点完成采样,但老人突然像小朋友那样‘撒娇’,说只听居委会柏书记的。”金衣说。好在当时柏祖芳在楼内另一户人家,安排另一位老人下楼做核酸,便马上赶来“救火”。让金衣惊讶的是,柏书记一来,先上前给了老太一个大拥抱,老人顿时笑眯眯。但见柏书记一番耐心解释后,老人说:“见到柏书记就像见到亲人,柏书记说怎样就怎样,不过出门么要涂一下口红哦”。柏祖芳立马找出口红帮老人打扮好后,一声”我们出发了“,像哄孩子一样把老人扶上了推车。

两位老人、两辆轮椅、几名志愿者,一组人马就这样从武康大楼出发,转过世人最熟悉的街角,走在春天里的武康路上,像一道风景线。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5)

武康大楼下的“车队”

指哪儿打哪儿

武康居委是上海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700多户居民总人数不到1300人,但老年人占比达到42%。不少高龄、独居老人都需要送检测材料上门,虽然居民区的楼组长和居民志愿者总数有60多人,但都年龄偏大。因为3月26日要启动居民抗原检测,湖南路街道为此专门于3月25日深夜通知各居民区,尽可能挖掘年轻志愿力量,尤其是在职党员。

让柏祖芳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晚上,她就收到了近50条要求报名志愿服务的信息,其中有不少在职党员干部。“新时代党员干部都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不管有无风险都甘于奉献,这股精神也是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6)

青年志愿者指导居民登记健康云

一支志愿者突击队很快建立。志愿者们参与了居民登记、指导老年人学习抗原检测步骤、与外籍人士沟通等多项任务。检测筛查争分夺秒、不容差错,志愿者们成为居民区“指哪儿打哪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线服务,你根本感觉不到他们是哪个单位的机关干部,大家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参与社区抗疫……但他们给了我们基层社区很大的力量。”柏祖芳说。

鱼水般的关系

居民区飞快的工作节奏和极强的执行力,也让金衣对社区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下午1时,抗原检测结束,她才得以仔细观察这些天来社区干部、志愿者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居委会里都是行军床,大家吃住都在办公室,女同志也不回家,怕回到小区后封控出不来。”还有一名社区干部得知自己的小区要封控,连夜赶来居委会报道,生怕耽误抗原检测工作。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7)

居委会办公室的行军床

更令机关干部志愿者们感慨的是基层社区彰显上海城市温度与软实力的工作方法。过去十多年来,武康居民区一直延续着“小老人”与“老老人”结对的传统,社区中60多岁的“年轻老人”每周都要为80多岁的长者们完成“五个一”的互助服务,即“上一次门”“问一声好”“聊一会天”“帮一把手”和“提一个醒”。“难怪志愿者阿姨一进老人家门,就熟门熟路地在柜子里翻出了帽子、围巾,因为老人一下楼就能穿戴上。”金衣说。

上海 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下一支特殊的)(8)

武康居民区志愿者

看到老人家那么信服社区干部,看到居委书记就像看到亲人,甚至“只愿意听柏书记讲道理”,机关干部志愿者们也重新思考了自己在群众工作中的提升空间。“这种鱼水一般的党群关系,是市民能高素质理解配合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今后要多向柏书记学习人民情怀。我们基层深入人心的党建工作,体现的正是城市的温度和软实力,也是上海能实现疫情精细化管控的底气所在。”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受访者拍摄

来源:作者:舒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