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工作要求我们“时刻待命”的时代,同事们随时都会发来短信或邮件,并期望我们立刻回覆借助以下的攻略,你可以安心“失联”,但又不会失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职场必须知道十件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职场必须知道十件事(如何理解职场文化)

职场必须知道十件事

在如今这个工作要求我们“时刻待命”的时代,同事们随时都会发来短信或邮件,并期望我们立刻回覆。借助以下的攻略,你可以安心“失联”,但又不会失业。

我觉得自己就像受虐狂一样讨好自己的老板,所以我寸步不离iPhone(通知铃声全天都在响)。如果出门,我绝对会带着MacBook,以防万一。我的上司曾直言不讳地提到,他“对工作狂有着非一般的尊敬”。不久前,他曾在晚上11点11分给我发邮件,而我七分钟后立刻回覆了他,于是他回了一句:“你=时刻待命。

”虽不知他这是在开玩笑,还是在夸我,但不管是哪个,我都接受。到底是哪一次技术进步催生了这种“时刻待命”的职场文化,使我们沦为了通讯设备的奴隶,又是谁让这种文化成为了一种经久不息的潮流?对此,不同时代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千禧一代,我的观点是,这种文化萌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医生们开始使用寻呼机,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在电影《华尔街》里让观众认识了车载电话,电影里的台词“只有废柴才去吃午饭”给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敲响了警钟。

如今,“时刻待命”已成为大部分人的默认设置。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轻薄的电脑以及充满创意的应用程序,让我们可以瞬间回覆信息——更快、更容易,看上去也更轻松。只需几秒就好,不是吗?但无数个“几秒钟”累积起来,就像“温水煮青蛙”,将工作时间不断延长,直到它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完全模糊。

2017年,法国出台了一部新的劳动法,在人权方面为员工提供了新的保障,这便是“离线权”。之所以有这部法律,还要源于法国最高法院2004年的一项裁决,按照此裁决,下班后无法通过手机联系上的员工不应被视作行为不当。“离线权”受到了许多工会的支持,它们提议员工离开办公室后就应断开与电子工作设备的联系。在意大利和菲律宾,员工已经拥有了类似的权利,德国和卢森堡正处于探索阶段,纽约市也出现了类似提议。2018年7月,韩国开始修改法规,将每周工时的上限从68小时下调至52小时。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没有法定工时上限。

“时刻待命的职场文化有悖常理。人类不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繁荣,高效人士也不是通过这种方式突破至更高水平,”《精要主义》一书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表示。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处世哲学:拿出底气,对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说“不”——这一定程度上是在追求“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现代文化不断对我们施加影响,以至于我们开始被动地做出反应,而不是主动去行动。”

麦吉沃恩指出,有选择性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令自己的时间变成宝贵的财富,并最终赢得他人的尊重,还可以确保自己“上线”时更有效率。比如,拒绝参加毫无目的的会议,让我们能在上班期间有更多时间完成任务,从而避免回家加班。然而,许多人仍受困于“错失恐惧症(FOMO)”,总是害怕错过机会,或是担心自己在别人眼里没有同事勤奋可靠,进而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如此看来,我们不是利用科技来提高工作水平,不是借助科技将每天的工作时间从十小时缩减至六小时,也不是依靠它将每周的工作天数减少至四天的理想水平,全都不是,我们是在滥用科技,以此来宣扬早已不合时宜的“工作狂”习惯。再问一句,花两分钟快速写一封邮件的意义是什么,是让上面的人知道他们可以一直指望你吗?麦吉沃恩警告说:“我们需要在‘时刻待命’模式击溃我们之前,先把它击溃。”至于如何实现,则是一件复杂的事。就像那些承诺会让你的肚子变出六块腹肌、结果却只是白烧钱(我本人还真的被烫伤了)的电子腰带一样,这种事情没有捷径可走。科技巨头们辛辛苦苦花了20年时间,才实现了全平台、全天候的不间断联系,但直到现在,它们才开始研发能够设置健康通讯时长的系统。

谷歌日历的新功能“Working Hours”能让你在设定的时间窗口之外,自动拒绝同事发来的会议邀请或通话请求,它还可以与你的收件箱联动,省去编写自动答复邮件的麻烦。苹果最新的iOS系统加强了“勿扰模式”功能,让你在设定的时间段、甚至在设定的地点内接收到的通知均为静音,这种状态下,所有信息都被拦截,直到你离开自己的家或是喜欢的餐厅(这取决于你设置的个人参数)。你还可以编写自动回覆,按照自己的方式拒绝他人。我写的是“抱歉,我正在忙,忙完会和您联系”,基本可以传达意思了。

如果你用的是iPhone,你会有一个可能不太常用的VIP收件箱,它可以让你修改通知方式,只有在收到你重视的人(比如说你的丈夫或是上司,但不会是会计部某个同事)的邮件时,才会在屏幕上出现提示。你可以点一下邮件应用里“VIP”旁边的圆圈“i”,添加重要邮箱地址,然后设置自定义提醒和通知。即便如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每次下载新的应用时,便立刻关闭大部分通知,这样你就能掌控何时查看手机、何时回覆信息,而不用每次手机一响或者一震,就要马上拿起手机。曾几何时,对美国在线(AOL)的用户来说,收到“You’ve Got Mail!”的邮件提醒与生存压力无关,反倒让人充满期待与喜悦。于是,一些平台打出怀旧牌,采用了美国在线Instant Messenger的红绿灯系统,让别人通过不同颜色,来判断你是否在线。功能强大的职场热门通讯工具Slack可以让你自定义状态,让别人知道你在忙什么、什么时候没空。Slack还可以在晚上10点后,将你的状态自动变成“睡眠”,并在早上8点前拦截所有通知。(具体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和时间表自行设置。)

不过目前为止,我所听过最大胆的远离工作的方式,是拒绝在手机上安装工作邮箱。只要你有这个胆子。我要如何利用这些办法来“偷”回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在我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凑巧的事:iOS在半夜更新的时候,我的iPhone瘫痪了。一开始我还非常慌张,但很快,一种自由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排队买午饭时没法查邮件,也没有短信、私信或是聊天应用来打扰我。我在某些时候完全联系不上,但似乎没有关系。我感到更加放松,工作起来效率也变高了。过了几天,我拿到了新手机,但那段短暂的时光让我意识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键就在于——等待。您可以稍等一下吗?我有事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