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余虽系吴人,然久居胶澳,语言已北方化。在机关工作时长期说“青普”(青岛口音普通话),某日,忽说青岛方言,邹姐诧异:你还会青岛话?其实,余幼时频往返于青岛本家、沂蒙外公及锡沪祖母、伯父家之间,青岛话、普通话经常切换(现在也是,在家里多说青岛方言,在外多说“青普”);及长,胶沽插队,鲁北读书;工作后,团市委十载,出版业卅载,杂业十余载,频频差旅,齐鲁各地,省内省外,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贩夫走卒,市井闲人,三教九流,百业千行,多有互动,咸有交集,耳濡目染,只要对方说几句话,大致可辨其方言邑所也。因学语言专业,对方言较为敏感,陆续记下一些日常所闻之方言,并作浅释。很多方言口语并无适当文字,只得以拼音记之。后面标注“[沂蒙]”者,系沂蒙山人口音。然口语诉诸文字,或有不确,仅供参考。欢迎板砖。

laga——割,切

juga——割,切

dugang——激发,故意激怒之意

xiehu——险些,差一点

lisheng——半生不熟

qie——躺,如“qie一会”、“qie下吧”

mahu——狼

madiandian——很小,微小

mudager——不一会

jieliuhou——知了,蝉

bo——相当于“烤”,以体温使湿衣服干爽,有时也用小火烤干,或小火焙干食物

qi——相当于“烤”,以体温使湿衣服干爽

gouliandan——勾肩搭背,勾结

shui倒——摔倒

mian倒——摔倒

吃饱墩——犹言“饭桶”

聒噪(guozao)——使人讨厌

chamedier——差一点

teng,又作“tong”,有时写作“火 通”——蒸

fi'r——份,辈份。既是量词(如“两fi'r饭”),也是名词,主要用于兄弟的排序,如“大fi'r”(老大,大兄弟)“三fir”(老三,三兄弟)[沂蒙]。注:ir与英语“ir”不同,是儿话音。

bai——别

ne,nie——那,那个

pie——扔

nen——你们,你

meye——没有

xie——血,又有“砸、打”的意思,如“往墙上xie个钉子”

you——肉,油通用

me——摸

【外来语】因青岛曾被德、日长期占据,故市民口语中揉进了一些外来词的方言

futai——通常写作“浮台”,老式烟囱的出气筒,来自德语,现存德式老建筑内还有midaluo——通常写作“米达罗”,水桶,来自日语mili——毫米,来自英语guluma——自行车,有时写作“轱辘马”,来自日语baokesi——拳击,即英文box,来自英语,有时口语误为maokesi,通常在前面加“捣”字,如“捣baokesi/maokesi”guli——窨井,通常写作“古力”,据说来自德语

阿杰有话说的原话(阿杰那些耳濡目染的山东话)(1)

青岛老建筑——沈从文故居

原载“世说文丛”2022.3.30 9:20

(作者阿杰,本名周晓方,五零后出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