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景点美食介绍(东部区吃饭之盘比锅大)(1)


因为在张家口切换高速出了点小问题,我们只得绕行宣化,预计在锡林浩特打午尖儿就成了肥皂泡。只能边赶路边吃点儿有备无患的饼干、蛋糕、火腿肠,盼着不要再走错,天黑前到达准备夜宿的霍林郭勒。


然而因为绕行多出将近200公里,燃油又亮起红灯。不知道啥原因,沿途搜索到的加油站全部关闭无法加油。只能硬着头皮往锡林浩特赶。幸好有惊无险。折腾到霍林郭勒,已是华灯初上。那个饥肠辘辘,就别提了。


在酒店门前,我们边停车边问保安,附近有没有好吃的地方。马上就说,指定有啊,停车你们放好行李,往那儿走,左拐走几步,过马路就是。他指的那个“那儿”,应该是北。


保安大哥特热情,我们下楼准备去吃饭,他又给我们指一遍路,并一再叮咛:他家盘儿比锅大,四个人,仨菜足够!我们都快走到拐弯儿处了,他还在背后喊:记住喽,盘儿比锅大!


不大不小的一个馆子,分里外间儿,人气很旺。本来进了里间儿,但对面桌上那个年轻小伙儿光着肚皮,白嘟嘟一身肥肉,举杯狂笑间一颤一抖感觉要往菜里掉。我看着极不舒服,要求换到外间儿卡座。


可是见识了啥叫盘比锅大了。我们参考斜对面儿那一男一女的饭桌,点了一个杀猪菜锅,一个特色锅包肉,一个香菇油菜,主食要了四碗米饭。


东部区吃饭,不光盘大,量也足,有时足到让你怀疑人生。其实这大盘儿大量我们早先在奈曼旗就领教过。当时也是没歇没坐跑了一天路,按呼和浩特点菜法,五个人连冷带热六盘菜,结果第三盘上来就吃不动了,最后那盘锅爆鸡丁,只是看了看。


一杯水的工夫,锅包肉上桌了。先不说味道如何,就那碟子大的块儿就够吓人。锅菜上桌时,我又开始怀疑人生。霍林郭勒的锅菜,除了锅里的酸菜粉条肉片儿一切等等,点菜时服务员还问锅菜要搭配面肠还是血肠?点了面肠,结果上来血肠,面肠已经没有了。就在我们怕吃不了商量要不要退掉第三盘菜时,四碗米饭被排上桌。我的天,这碗,比家里的吃饭碗还大,两人分一碗也未必能吃完。饭量有限,直接退了两碗,虽然店家有点儿不高兴。


饿了一天的四个人边吃边笑边互相打气,还互相提醒说可不能吃的太快,慢慢儿吃能多吃点儿。结果努力再三,三盘菜都剩一半儿,连我们最爱吃的锅包肉都不例外;那盘血肠,也只是有几块儿从盘里转移到锅里,不知道最后会去到哪里。


内蒙古的景点美食介绍(东部区吃饭之盘比锅大)(2)


人有时真的不长记性。两天后,我们结束了海拉尔的拍摄任务去往下一站陈巴尔虎旗,这次点菜,简直是放卫星的节奏。本来说好要吃念叨了一路的当地特色牛肉馅儿饼,结果可能是饿的有点儿兴奋,三男二女的五人团队,不知天高地厚的点了20张馅儿饼、一壶奶茶、一个东北拉皮、一盘炒土豆丝、一盆白菜豆腐汤,最后还补充了一盘子油炸花生米。


结果,一壶奶茶就给了我们个下马威。不是小壶,也不是暖壶,是炉子上烧水用的大铝壶。等拉皮亮相,我们都快把房顶笑榻了。我敢说,那是我活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大盘拉皮,感觉老板从盆里往盘里放时都是就放就摁,用堆积如山形容绝不夸张,最少也是呼市饭店酒楼5盘儿6盘儿的量,如果是那种高级地方,这一盘儿最少是人家的10盘。为了能吃完这盘巨无霸拉皮,我们五个人下筷子绝对稳准狠,而且都发下誓言,今晚绝对不剩饭。


不用说都知道后果如何。我们不光剩了7张馅儿饼,其它菜也没有一盘儿吃光光,那盆像烩菜一样踏实的白菜豆腐汤,我和老乔只是象征性的喝了一口。


谁说事不过三?我们竟然做到过四、过五、过六、过七……


两天后我们去阿里河,在根河吃午饭点菜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次有点儿不能怨我们,是被饭馆儿给误导了;他们公示在墙上的菜谱,分明写着小盘菜。结果如何?绝对前款!


到底是这些地方的人饭量比我们大,还是人家讲究实惠,能一盘菜解决的问题,绝不像我们一样花里胡哨摆拉一大桌子,或者另有原因?这事儿我得搞搞清楚。


内蒙古的景点美食介绍(东部区吃饭之盘比锅大)(3)

内蒙古的景点美食介绍(东部区吃饭之盘比锅大)(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