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泽东再一次回到老家湖南。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

某一天下山后,毛泽东一行人往李文贵家走去。

李文贵一见毛泽东朝他家走来,连忙高兴地喊老伴烧开水,自己和小女儿赶到路上来迎接。毛继生向毛泽东介绍说:“他是李二阿公李南华的儿子,叫李文贵。”

毛泽东和李文贵握手,问他:“你父亲还在吗?”

李文贵回答:“他老人家早去世了。”

“你们每天吃多少粮食?”毛泽东坐在坪里的板凳上问。

李文贵回答:“每人每天一斤半。”实际上每天只有七两五钱。李文贵多讲了一点。

毛泽东指着另一个面黄肌瘦的农民说:“你看,难怪不饿得刮瘦!”并转身对身边工作人员周小舟说:“现在粮食到户,要闲时少吃,忙时多吃。老的吃稀点,壮的吃硬点。”

周小舟说:“农民能做到。”

“田里能搞多少谷?”毛泽东又问李文贵。

“每亩400斤。”其实只有300多斤,李文贵又多讲了一点。

“怎么只有这么多?我过去也作过田,每亩可搞四斗桶(一斗桶等于120斤)。”毛泽东说着叫随行工作人员算了一下。随行人员告诉他是480斤

毛泽东说道:“现在的水平还比不上过去啦!”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2)

这时,另一位农民邹长卫来了,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李文贵告诉说:“他是邹普勋的儿子,叫邹长卫。”

毛泽东点点头,沉思了一下。

毛泽东小时候在南岸读书,当时的蒙学老师就是邹长卫的爷爷、邹普勋的爹爹邹春培。毛泽东听说邹普勋已经不在世了。脸上流露出了一种怀念感慨之情。

毛泽东笑着对邹长卫说:“过去我经常和你父亲打牌,他还偷我的角子哩!”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3)

出了李家,来到一口池塘边。毛泽东说:“这口塘变了点样。过去我养好多鱼,现在还养吗?”

“养了一些鱼。”旁边的本地工作人员说,毛泽东点点头向前走去。

离池塘不远处,有几丘过去毛泽东家耕种过的农田,改种了不少杉树苗和女贞苗,但杂草长得也很茂盛,几乎把树苗都封住了。

毛泽东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山里还有绿化,田里却‘绿化’了!难怪会减产啊!”

毛泽东又问周小舟:“你们一般提的什么口号?”

周小舟答道:“苦战3年,改变湖南面貌。”

毛泽东严肃地说:“如果像现在这个样子,30年都改变不了!”

人们随着毛泽东向上屋场方向走去。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4)

在上屋场的对面,有一幢房子,叫谢家屋场。这幢半茅半瓦的普通农舍,里面住着两户人家,是两兄弟。东头住的叫毛霞生,毛霞生还在田里劳动;西头住的叫毛凯清,毛凯清已到外面去参军了,只有妻子汤瑞仁带着3岁的孩子在家。正中为两家共用的堂屋,被征用为农民们的公共食堂。

清早,汤瑞仁听说毛泽东要来自己家里,心里十分激动,她急忙把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再回到灶屋烧饭。

大约7点,毛泽东在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谢家屋场,准备到小时候认识的贫农毛霞生家去看看,罗瑞卿预先叫工作人员找来一块门板垫在一处缺口上,自已再走到上面试了两下,然后让毛泽东从门板上走过来。

两家只有汤瑞仁抱着3岁多的孩子出来迎接。

只见毛泽东迈着稳健的步伐,微笑都向她走来。这位农村妇女平常从相片上认熟了他老人家,这时候,突然看到他老人家来到自己屋里,后面还跟着其他领导,她惊喜交集。仓卒间,面带菜色的脸不免显出拘束和紧张。

堂屋里正在冒烟。

罗瑞卿对毛泽东说:“里面有烟,不好进去。”

毛泽东风趣地说:“没关系,我们过去就在烟雾中战斗过。”

毛泽东正欲走进堂屋,地方工作人员毛伟昂从外面赶过来。向毛泽东拘谨的喊道:“您,您老人家回来了!”

毛泽东见这位老人很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即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

毛伟昂说:“我是毛伟昂。”

毛泽东惊奇地道:“你是伟昂二叔!”

“这谢家屋场现在住着几户人家?”毛泽东环顾了一下四周的房屋说。

毛伟昂回答道:“7户人家。”

“7户人家住得了吗?为什么不搬一、两户到我家去住?”

然后毛泽东指着这家堂屋问毛继生:“这就是你们搞得农民食堂?”。

毛泽东进了堂屋,看到贴在墙上的标语,念了起来:“公共食堂好,饭菜样样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念后便问:“你们食堂的饭菜到底香不香?群众们吃了满不满意?”

毛伟昂、毛继生等人回答说:“生活都过得好,群众很满意。”

“要使大多数人满意。”毛泽东强调说。

外面陆续来了一些农民,来看望毛泽东。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5)

“神六花还在吗?”毛泽东又问起了这幢屋的主人。

神六花是毛霞生的父亲。有人说:“不在了。”

农民郭定三挤进屋来。

毛泽东问他:“你家在哪里?”

郭定三回答:“桥头湾。”

毛泽东好奇的问:“桥头湾都是姓周的,你怎么姓郭呢?”

“我是从郭家亭搬到那儿的。”

“对啦,郭家亭那里还有个郭家祠堂里。”

几十年前的事情都记得这么清楚,大家都佩服他老人家的记性。

毛泽东接着问汤瑞仁姓什么。

毛继生说:“她是毛凯清的媳妇,叫汤瑞仁,是韶山第一个农民互助组的成员之一。她男人毛凯清参军出去了。”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6)

2019年8月27日傍晚,汤瑞仁走过湖南韶山景区内的南岸塘边。

毛泽东又问:“你家住在宁乡汤家湾吗?”

汤瑞仁答道:“不是,我家住在如意亭。”

“如意亭有得姓汤的,你肯定是从汤家湾搬来的吧。”汤瑞仁真没想到主席离开韶山几十年了,还能把韶山的地名、人名记得这么清楚。

“你爱人在哪里参军?”

“在东北,当连长。参加过抗美援朝。”

“那你还是光荣的军属户呢!”

“小孩叫什么名字?”毛泽东又问汤瑞仁怀里的小孩。汤瑞仁答:“叫命军。”

“革命军人。你将来也要学你爸爸参军保卫祖国哟!”毛泽东抱着小孩说,“光荣的军属户啊!男的在外保卫祖国,女的在家生产劳动。”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7)

汤瑞仁在田间劳作

汤瑞仁叫自己的孩子喊毛泽东“公公”

毛泽东打趣道:“不要喊。论字辈,命军属“贻”,比我还大一辈哩。”

毛泽东又问刚从田地里回来的毛霞生:“你是生产队长?那好,你讲真话,亩产多少斤?”

毛霞生看到相关领导都在,不敢讲。

毛泽东看了一眼,严肃的看着毛霞生,毛霞生说:“亩产800斤。”

毛泽东问:“是一稻800还是两稻800?”

毛霞生麻着胆子讲道:“一稻”。

毛泽东说:“要讲实话,是两稻才800斤。”

毛霞生指着相关领导说:“是他们叫我这样讲的,我要是讲了真话,你走了,他们会批评我的。”

毛泽东脸色严肃起来:“我们要实事求是,才能受到群众的尊重。讲假话,不仅欺骗了国家,欺骗了群众,也欺骗了自己,群众会埋怨我们的,也会埋怨你们的。就在去年,因为讲假话,吃了多大的亏啊!”

“你现在每人有多少粮食呢?”

“全劳力每餐半斤,中劳每餐四两,妇女每餐三两。”

“你当生产队长,干活要带头,每天到底要吃多少粮食呢?”

毛霞生看了看毛泽东他老人家严肃的脸庞,说道:“说实话,我每天的粮食一餐吃了还不够!”

毛继生插话说:“我们韶山原来是一身一口,七担二斗,每担折合125斤谷,才勉励满足口粮要求,每年要925斤粮,现在当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毛泽东说:“为什么不多种些红薯、高粱、绿豆、豌豆等杂粮作物?过去这里种许多,要使群众吃饱饭啊!”

又说:“群众吃不饱,对你们有意见,对我毛泽东三伢子也会有意见。我毛泽东连老家的人都养不活,还有脸回来吗?”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8)

毛泽东在韶山的稻田

“你们还有什么要求?”毛泽东又问大家。

毛霞生说:“我想请您老人家告诫下面的工作人员,不要压我们老百姓,不要打人。我婶婶去年被批评就是因为讲了实话。现在是讲老实话吃亏,讲假话的升了官。我的话有的领导可能不一定喜欢。”

“你不要怕,有毛继生担保。”毛泽东转身又问毛继生:“你能不能做到?”

毛继生答:“能,我也是老家的人,一定会对百姓负责的。”

毛泽东转身问周小舟:“你们湖南粮食是怎么管的?”

“管百分之十五——管那些不会管家的。”周小舟说。

毛泽东又问毛继生:“你们又是怎么管的?”

“集体管粮,分月发粮,以人定量,节余归己。”毛继生把上面提出的办法讲了一遍。

“像你们这样管,农民有一点权,就跟瓜瓢一样,把全是你们抓了。”毛泽东严肃地对周小舟、毛继生等干部说:“一个人从娘肚子里出来就要吃饭,吃饭是要抓紧的大事,有得饭吃人就要饿死!”

又说:“世上有百分之十的人不会料理家务,帮他们管管就行了。”

后来毛泽东又和周围的农民交谈起来,一时紧张的情绪被大家的笑声驱散了,心情顿时平静下来。

谈笑中,侯波悄悄地抢了一个镜头。这就是后来多次出现在报刊上的那幅彩色照片:坐在右前方的是毛泽东,对面吸烟的是毛霞生,站在毛霞生后面的是汤瑞仁等三位妇女,那亲切的谈笑,那融洽的气氛,真令人难忘。

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1959年湖南老家毛泽东严肃的说)(9)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洒进了堂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