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中我说秦州话(吴治中我说秦州话)(1)

我说秦州话

(七)

——摘自吴治中《秦州方言词语释义(再版本).附录》

五.丰富多彩的词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

天水方言中词缀的使用很广泛,也非常微妙有趣。

比如“子”,加在人名后表示普通、年轻,有时也有亲切之意;有些人说话用它做话架子,做缓冲、停顿之用。似乎实际意义不大。但使用方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子”却非常重要。如给人介绍“敖媳妇”就是“这是我的爱人。”如果说成“敖媳妇子”就表明“这是我儿子的爱人(媳妇)。”只能是长辈的说法,多了一个词缀,就差了一辈,称谓时少了这个词缀,就闹笑话。

在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一个“俗不可耐”的词缀,表达一种状态、样子,使所描写、形容的情状更加生动,余味无穷——

“巴脑”——“撑(读如“céng”)奓巴脑”:咋咋呼呼,表现过分,举止夸张,惹人厌烦;“搐搐巴脑”:皱皱巴巴的状态;“粗生巴脑”:粗糙,生疏、生硬的状态;“黑胡巴脑”:胡子拉碴、面容憔悴的样子......

“巴壁(咕咚、咯叽、不叽)”——“烂场巴壁”:形容乱七八糟、极不整齐、脏乱狼藉;“惹孽咯叽”:1.因困难、不熟练而操作滞涩的样子。也做“孽聋咯叽”;2.也指人与人关系处的不好,经常闹别扭的状态;“烧人咯叽”:有点发烧。也指做事不稳重、急急慌慌;“颔(涎)水不叽”:形容人不干散,口水长流。也指被美味或其他事物利诱而馋涎欲滴的样子。还有“烂场咕咚”“乱气咕咚”“烂场咯叽”等等。

“愣瞪(叽叽、式眼)”——“瓜不愣瞪”:痴呆、傻呼呼的样子。类似的有“傻不叽叽”“瓜不叽叽”“ 瓜眉式眼”等等。

“枯叉(固抓)”——“冰凌枯叉”:形容物体冰凉的感觉;“冷气固抓”:一般形容食物冷硬、不好食用的状态;也形容房屋环境冰冷的状态。

“达拉(夸拉)”——“憋哽达(搭)拉”:(口袋)鼓鼓囊囊的样子;“索哩夸拉(丢溜达拉)”:吊挂的东西不整齐,甩来甩去的状态。达:也做“撘”。

“害挖(挖老、各巴)”——“粗生(读如“sěng”)害挖”:物体表面粗糙,不光滑、不好看;也指做活粗糙,没做好,乱七八糟。也做“粗生挖老”;“歪里各巴”:弯弯曲曲、歪歪扭扭。

还有“窟处”——“失(日)毛窟处”:慌慌张张、毛毛躁躁的样子;“麻达”——“黑胡麻达”:糊里糊涂;无论如何,不管原因(包圆处理);

“吧叽(巴混)”——“猴儿吧叽”:形容人相貌瘦小单薄、不大器;“肉(柔)里巴混”:认知糊涂,做事无底线。

表示糊状的,浑浊不清、粘稠状态的“浆浆(咚咚、咕咚)”。如“糊咕浆浆”“糊咕咚咚”“糊糊浆浆”“糊浆咕咚”;表示潮湿、不干的“海海(叽叽、匝匝)”等等,如“水不海海”“湿不叽叽”“潮匝匝”等等。

这样的词语太多,举不胜举。试试看,如果缺了这样的词缀,主词所要表现的状态就有头无身,形象、深度、韵味皆失,没意思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