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和中国乒乓球队进行了友谊赛。在结束友谊赛之后,两国乒乓球队互相交换礼物,同时表达了希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来往的愿望。毛主席立刻抓住这个信号,开始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破冰行动。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安排,最终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全面破冰,为日后中美建交打下了基础。这就是我国外交史上著名的“小球推动大球”的故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这个故事是分不开的。

毛选十种分析法(善于运用对立统一法则)(1)

从建国开始,经过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两场战争,中美两国之间的敌意很重,芥蒂很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场小小的乒乓球赛,就能够作为两国打破敌对关系的契机,而这个契机能够很轻易地被毛主席把握住,这不得不说毛主席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高超。

为什么毛主席能够轻易地发现并把握住这样一个小小的契机?两个方面,第一,毛主席善于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能够在矛盾的绝对对立中发现统一的条件——矛盾各方的共同利益。第二,毛主席思考问题都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两者综合运用,就能发现并把握住机会。

毛选十种分析法(善于运用对立统一法则)(2)

1

毛主席拥有如此把握机会的能力,在于毛主席把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运用到了极致。《矛盾论》说,矛盾是绝对对立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双方又会相对地统一在一起。让中美两国从绝对的对立到相对的统一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苏联的霸权扩张路线。这就是两国相对统一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小球推动大球的故事。尼克斯访华,毛主席说我们不谈具体问题,只聊哲学,哲学上统一了,具体的事情也就好做了。

这样的事情,毛主席做的不是一次。1936年西安事变,毛主席马上就派周总理等人前去斡旋,释放蒋介石和逼蒋介石抗日同时进行。从而就有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同样的,国共两党有十年的血仇,但是面对着共同的民族敌人,有统一起来的条件的,毛主席就抓住西安事变这个契机,推动了这个统一的过程,才有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故事。

毛选十种分析法(善于运用对立统一法则)(3)

2

矛盾统一的条件,在于矛盾各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也就是有着共同的目标,这样矛盾才能够暂时地统一起来。而很多人看不到机会,就在于看不到这个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爱国将军蔡廷锴、蒋光鼎等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支持联共抗日。毛主席告诉当时的三人团,要和福建政府合作,红军要打出去,进入江浙等蒋介石的核心地带,不光能够支援福建人民政府,还能够打破第五次围剿。

但是当时的三人团说:“如果同蔡廷锴握手的话,那必须在握手的瞬间骂他一句反革命。哪有猫儿不吃油,哪有军阀不是反革命?”,眼睁睁地看着福建政府的垮台,如此,打破第五次反围剿最好的契机就被葬送掉了。

毛选十种分析法(善于运用对立统一法则)(4)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能看到机会,就在于他们被眼前的利益迷惑,看不到长远的利益;被少部分人的利益所牵绊,不能看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机会就算在眼前,也会白白地浪费掉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如果有冲突,要服从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这样,我们站在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角度上看问题,机会就在眼前。

《易经》说,坚守中正,就能得机得势。“中”就是矛盾的统一,“正”就是让我们拥有一颗公心,只要做到“中正”,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得机得势”。蒋介石虽然号称“中正”,但是两个大道理,他是一个也没有弄明白。

毛选十种分析法(善于运用对立统一法则)(5)

我们学习《毛选》,学习如何发现机会并把握机会,就要站在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和我们有共同利益的人越多,我们的机会就越多;我们的目光越长远,我们就越能把握眼前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一个辩证关系,当我们明白了这个关系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可能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