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自由泳的游进技术来,必然会讲到划水、打腿等动作,全浸自由泳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全浸自由泳的关键所在并不在此,全浸理念更提倡用整个身体来游泳。简要来说,全浸自由泳强调整个身体的平衡与稳定,以及在此前提下的重心转移与核心力量的巧妙运用。

相比之下,传统自由泳在划水动作与打腿动作的研究上倾注了很多精力,全浸自由泳吸收了动作要领,并且透过动作要领直指要领背后的东西。划水与打腿都只是动力的外在表现,内生动力在于核心力量和身体自身的重力作用。

自由泳和仰泳的全浸之路(要游好全浸自由泳)(1)

1、肩驱与髋驱的概念

两条手臂通过肩关节连接,两条腿通过髋关节连接,自然地,在做划水与打腿动作时,两侧的动作一定会相互影响。当两条手臂一条向后划水,另一条手臂向前伸展,肩部必然会发生转动;同样的,一条腿向下打水时,腿上浮时会带动打腿一侧的髋部向上浮,另一侧的髋部则相应的下沉。

显然,看看人体骨骼图就知道肩关节比髋关节要灵活得多,两条手臂能做出的动作比两条腿能做出的动作要繁复的多。

在短距离冲刺时,是打腿辅助划水,以划水为主导,追求划频,称为肩驱;在长距离游进时,必然要求更加均衡高效地利用体能,必须降低划水频率以节省体能,追求划距成为关键,打腿的辅助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称为髋驱。

自由泳和仰泳的全浸之路(要游好全浸自由泳)(2)

2、功劳到底是谁的?

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平趴在水中,只用手臂力量划水,接着加上身体侧转划水,接着再加上打腿,再加上身体侧转打腿。每一次动作的改进,划水就变得更为轻松有力,不是手臂的力量变强了,而是其他身体部位的力量起到了辅助作用。

想一下做引体向上的情景:单单使用手臂用力往上拉时,与腰腹用力,再加上腿部用力会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特别是腿部力量的作用,虽然脚下没有东西可踩,但仍然对引体向上动作有帮助。这其中的关键是身体的核心部位本身既可以发力,也可以引导力。

说这多么,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走水效果变好一些,有时并不是因为划水动作改进了,而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更好地发挥了辅助作用。这其他身体部位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身体的核心部位起到了力量传导作用。

自由泳和仰泳的全浸之路(要游好全浸自由泳)(3)

3、实现动作联动比做好动作本身更重要

虽然在学习动作要领时需要分解开来练习,但练习本身永远是一个全身参与的运动过程,尤其是在划水、打腿、侧转、换气动作都掌握的情况下,如何将所有动作配合起来,形成更有效的游进才是最费思量,最需要下功夫体会和练习的。

一个非常有用的建议:在一开始练习分解动作时注意至少将当前正在练习的动作与另外一个相关动作结合起来体会,这样对于中后期的游泳技术提高很有好处。

以划水为例,划水时试验不同的入水位置,不同的抱水方式,划水时另一条手臂在干什么?划水时肩背的感觉,划水时髋是否稳定?等等都是划水时可以考虑的要点,不能单单只专注于练习划水动作。

自由泳和仰泳的全浸之路(要游好全浸自由泳)(4)

所以,在练习全浸自由泳时,时刻关注核心力量,思考动作如何更好地联动,或者说整个动作衔接得更加平滑自然才是练习的重点所在。比如:入水前打腿好还是入水后打腿好?而不是单独地考虑怎么改进入水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