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1)

我们经常说:“言为心声,辞随意生。”“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些话表明了语言和思想的关系。

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和思想,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只有明确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才能有效把握语言学习的方向,不断提高写作者的语言素养,持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2)

一、语言是思想的正确表达

语言是运载和传播思想的工具。语言从属于思想,语言表达要受到思想的领导和制约,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情见乎词”,思想离不开语言,思想离开了语言,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可能。

一个人想要把思想表达得清楚、明白、准确,就必须使用精确、流畅、精准的语言。

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只有把一件事想清楚,想明白,才能把这件事说清楚,说明白。

想清楚说明白,不只是对事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一个粗略简单的轮廓,而是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形象和特征,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在此基础上,还要使用精准、恰当的语言,引用正确的材料和素材,运用适当的语言结构,把这件事毫不走样地说出来,写下来,让人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读得明明白白,简单明了,不会产生任何误解和歧义。

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3)

二、语言的深刻源于思想认识的深刻

一个人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抽丝剥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理清思路,深入内里把握事物的精髓;才能文思泉涌,写出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的深刻语言。

思想的模糊,必然导致语言的朦胧。一个人如果思想认识不清,就不可能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事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现象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对事物了解不深,判断有误,认识模糊,就不可能写出准确、精确、确切的语言,文章就会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知所云。

所以,想要追求语言的深刻,必须先从提高思想认识的深度入手。只有对事物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把事物描述清楚,介绍明白,才能挖掘到现象背后的原因,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4)

三、心灵美才能语言美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体现,心灵美是语言美的源泉。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这句话就把语言和心灵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很透彻。

语言和心灵本质上是一致的,心灵的美丑决定了语言的美丑。

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说出话来就会不自觉地让人感觉和气、文雅、谦逊。

一个品质恶劣,不讲公德,我行我素的人,就常常会满嘴粗话、脏话、大话、套话,让人心生厌恶。

这是由人的内在品格所决定的,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化素养,培养美好心灵。

在明确了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后,就要正确处理好词和意的关系。炼词必先炼意,炼词炼意,词意融合,才是最佳的选择。

“所谓炼者,不在乎句险语曲,悦人耳目,而在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古,此真炼也。”

如果离开炼意的基本要求,一味地追求和强调雕章琢句,粉饰言辞,必然会形成哗众取宠,虚浮不实的文风。这样的文章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也不会被人们接受和喜欢。

只有那些充满真情实感,表达真心实意,真实反映内心品质的文字才是最美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