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老汉”原名解徽*,是我们村中年龄高、辈分最大的老人,在村里是族长,威望很高。听父亲讲,这老人信佛,行过三皈依礼,故原本应称为“三皈老汉”,“皈”和“鬼”同音,“三鬼老汉”叫着不好听,“皈”字和“板”形似,应了那句话“山东假秀才,有边念边无边瞎猜”,三皈老汉叫成了三板老汉。

哪些人是烈属 烈属台属(1)

网络图与此文无关

三板老汉家是村里两户烈属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烈属待遇很高,由国家养着,和城里的机关干部同样待遇,每月有粮有钱,即使饥荒年代烈属家庭照样能吃香喝辣的,一旦有事没满足,烈属可以到公社或县武装部上访,到那地步村支书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两户烈属在村里几乎有求必应。我们村是人口过千的大村子,养活两户烈属是很轻松的事,烈属家按人口分摊应得外,村里有八个生产队和一个技术队,每个单位额外再分一份给烈属家,选最好的粮食送到家门,技术队每年还要给他们家送瓜果梨枣。

哪些人是烈属 烈属台属(2)

三板老汉牺牲的孩子不是他亲儿。当年他家境贫寒,是村里穷得无法见人的户,自然三板老汉娶媳妇就成老大难,三十多才和一寡妇成婚,寡妇成亲过门时带着一个儿子,解放前这儿子参军当了兵,在一场战役中死不见人活不见尸,所在部队给报了烈士,解放后三板老汉家理所当然的成了烈属家庭。他们家的门楣因此一下子显赫起来,村里的大事小情干部们都要和三板老汉打个招呼,他俨然走到我们村政治舞台中心,他们家一改往日的门可罗雀,天天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大门口一侧挂着“烈属之家”牌,让村里人眼热敬畏,就像古戏里的免死金牌一样珍贵。

哪些人是烈属 烈属台属(3)

小时候每每从他家走过,不是闻到炒菜的香味就是炒花生瓜子的果壳香,他们家的日子天天象过节一样,更让人眼馋的是数九严寒的冬天,他们家能吃上香喷喷的苹果,连村里的鸡鸭狗每天都要到三板老汉家门口转悠几次,说不定哪天就能拣点好吃食。三板老汉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解放前村里的地主也没享过这待遇,饥荒的年代,农村人一年到头不知肉味,三板老汉院外的崖头上却有倒掉的肉末肉汤,见过的和没见过的人都感叹愤慨这伤天理的行为。

一家人跟着三板老汉受益。儿子*卓天天泡病号,不上工记高工分,儿媳在家照顾他就是出工,从不用和其他妇女一样餐风露宿挣工分,用村里妇女们的话说,人家用不着知道生产队哪块地在哪里,大孙子目不识丁,村里还是要额外照顾他当小队长,二孙子是拖拉机手。我们村计划买第一台拖拉机前,三板的二孙子就悄没声地到城里学驾驶去了,七十年代这是村乃至公社里最好的技术活,村干部的孩子都没能捞着,年轻人眼红得骂娘,有人找村干部评理,“人家是烈属后代”一句话足能应付了事。

哪些人是烈属 烈属台属(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开通赴大陆探亲政策,台胞一时变成大陆的香饽饽。三板老汉那在某战役中牺牲的儿子死而复生,历史和我们村所有老少爷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儿子在某场战役中被国民党俘虏,投降成了国民党兵,后溃逃到台湾,三板老汉因此戏剧性地从烈属变成“台属”。

为了更好地接待我们村这位荣归故里的台胞,政府拨一笔专款给三板老汉家,用于购置新家具、添置一家人的新衣服,市、乡两级政府派专人到我们村张罗布置,听说还培训三板一家人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台胞的归来让三板老汉家的门槛更高了,老少爷们都想一睹这位死而复生台胞的容颜,但能见上面的寥寥无几,更让这位台胞添加了几分神秘色彩,有关他的传言就愈发神乎。据村里权威人士讲,这位台胞给三板老汉一家不仅带回家用电器和金银首饰,每个人都有礼物礼金,礼金是农村人从来没见过的台币和美国钱。这位台胞除了酒后想嫖娼提及老少爷们外,对全村人只字没提,哪怕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枉费全村人替他尽孝40年。

哪些人是烈属 烈属台属(5)

一村人,四十年,供养了一户假烈属!而且还是一个背叛革命的投降分子,这事要是在改革开发前,想象不出三板老汉一家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真是时代造英雄啊。

唉,全村人为此感叹多年,三板老汉好命啊!全村人都成了他一家人的儿子,心甘情愿地供养他一家人40年,造化弄人啊。

靠,谁之错?一村人40年付出的代价就黑不提白不提啦?找谁讲理?

卧槽,反正不是我一人的事,全村老少爷们都吃亏了,村里的鸡鸭狗也是这样心态。

哪些人是烈属 烈属台属(6)

这就对啦!权当是费力养儿女了,不和过去较真。

一个人的福气不敢享尽,俗语说“十分福气享七分,还留三分给子孙”,这话还是很灵验的。

2022年12月7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