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城市群规划(青岛打造六个城市)(1)

记者 尚青龙

日前,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介绍了青岛打造“六个城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情况。在“一二三四六十”体系中,青岛将以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战略指引,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青岛国际城市群规划(青岛打造六个城市)(2)

青岛发布打造“六个城市”总体规划。

目标定位:“一二三四六十”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

“一”就是“一个总目标”:即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二”就是“两个城市愿景”:即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三”就是“三个新突破”:即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人民城市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四”就是“四个发展导向”:即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发展导向。“六”就是“六个城市定位”:即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十”就是“十项重点工作”:即抓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区域统筹、经略海洋、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聚焦重点任务,提出规划推进路径

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能级提升、数字经济提质扩面,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推进“育苗”“倍增”计划,夯实现代产业城市根基。到2026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0家,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左右。

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聚焦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示范,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海上风电创新应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800万标箱。

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聚焦创新策源、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加快建设吸气式发动机关键部件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创虚拟现实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等人才引育计划,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到202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聚焦国际合作、双向投资、综合交通和内外循环,放大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字号开放平台能级,高水平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争取承办首届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推动青岛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到202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3万亿元,使用外资超过75亿美元,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400万人次。

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聚焦城市更新、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社会民生、乡村振兴,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深化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争创全国碳达峰示范城市,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到202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常住人口超过1100万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7亿人次。

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聚焦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和数字青岛,深入推进“法智谷”建设,深化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到2026年,市级平安社区创建率达到60%,营商环境综合评比力争进入全国前5位。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