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

文学探照灯 | 今日看点(点击查看)

贾平凹、王安忆谈新时代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学术出版物的未来 | 张爱玲与杨绛的互相评价 | ......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

......“图画书界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奥斯卡”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直击灵魂的话: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许多人只记住了最后几个字,把“人间不值得”之类的网络流行语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如何审视自己的人生。

如今我们常常习惯拿来一些标签放在自己身上,比如“年轻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睡觉”、“我就是有社交恐惧症”、“谁的拖延症更厉害”、“随时随地就想躺平”、“生活就是网剧游戏动漫”......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4)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5)

■ Steven M.Johnson 图

如果你也曾把这些标签拿来放在自己身上,那么恭喜你,你过早地被“标签”定义了。

你的内心当然也会想,不,我不想轻易被“标签”定义人生,“90后”不是外界想的那样,“00后”还有更丰富的一面没有被看到。

可是,心里这样想,行动却依然不自觉向“标签”靠拢。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6)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7)

■ 《头脑特工队》里那个遇到困难就躺下的“忧忧”

今天,我们想聊聊“存在主义”以及相关作家萨特、加缪,他们未必是今天年轻人的“人生导师”,而是也曾作为一个年轻人,看见身边的迷茫慵懒,身体力行倡导大家像一个存在主义者那样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与不足,依然奋起追求自在人生。

文末的主题书单可别错过。

存在主义关心你摔下来后怎么办

大多数哲学思想都会告诉你要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但是存在主义更关系你摔得疼不疼,之后怎么审视生活。

从克尔凯郭尔、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萨特、加缪,他们身上有许多重要的品质,他们坦然面对生活,希望自己过着真实的生活。他们比其他任何派别的哲学家都要了解我们内心的挣扎,比如,焦虑、抑郁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情绪。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8)

■ 萨特与加缪

如今,这些人类内心的纠葛通常被人们用医学术语归类,甚至以药物治疗方式来进行管理。但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则以其独特委婉的方式提醒我们换一种视角看待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治愈方式。

要想理解存在主义,最早要追溯到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9)1813—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0)1855)那里,他很早就发现,之前的大哲学家们忙于建立抽象的思辩体系,再也不去观察、领悟和体会人的具体性,忽视了“人的存在”。

他相信,人的一生是在忧心忡忡中度过的,当人遇到危机的时候,这种忧虑就变得特别严重。只有当人处于极度的孤独、恐惧、空虚、绝望状态的时候,人对自身的认识才会深刻起来,才能真正领悟到自己的存在。

到了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和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了存在主义并且开始让大众了解到这个哲学思想。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提到了许多在今天我们也能感同身受的内容:

个人在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时,总是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担心自己不能够保护自己而感到忧心忡忡。“烦”的基本含义是:担心,焦虑。海德格尔认为,人感到焦虑不安,就说明人在反思自己,领悟自己,说明人尽管沦落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他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正是在焦虑不安的基础上,才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才敢于向现实挑战。

孤独并不值得害怕与恐惧,正是那种难以名状、莫明其妙的缺乏安全感,使人领悟到自身的存在,并且把自己同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区分了开来。

至于死亡,也有着正面的能量。人对死的领悟,对死的自觉,对死的恐惧,最能使人从麻木状态中惊醒,从而使人反跳回来,获得生的动力,开拓出自己生命的道路,获得生命的价值。因此,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是:“人为死而在。”

关心自我感觉和社交恐惧的萨特

让存在主义真正流行开来的人,是萨特。在萨特那里,存在主义既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文学。

萨特留下了许多名句被传诵,并且对伴随现代性而生的社会问题很有针对性。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1)

如果你常常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缺乏创造力,可以看到他说的这句话,“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人如果不能进行自由选择,自我谋划,自我创造,他就永远不能获得自己的本质,永远不能获得自己的价值,他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或者说,你可以自我感觉良好些,不必因为个别人的否定而陷入低落心境中。

如今有些年轻人轻易否定奋斗的意义,把先天贫富当作主要原因。对于贫富,萨特有很精彩的看法。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2)

■ 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中的萨特与波伏娃

贫寒与富裕对一个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这些条件本身决定的,而由你自由选择的,萨特还以无产者为例来说明自由的绝对性。当我们说,一个失业者是自由的,这并不是说他能够为所欲为,能够立即变成一个富裕安乐的资产者。他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始终可以选择,究竟是逆来顺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呢?还是起来反抗命运呢?他大概难于摆脱贫困,但在包围着他的贫困之中,他可以代表他自己和所有其他人,向形形色色的贫困进行斗争。他可以选择做这样的人:即不承认贫困是人们注定的命运。

因此萨特极其称赞马克思的“叛逆”精神,他说:马克思就是社会的叛逆,马克思说过,我们要改变世界,他用这句简单的话表示: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扩大来看,只要是个体为自己的不自由不努力寻找种种借口,在萨特看来都是在自欺欺人,萨特经常也会听到朋友里这类观点,“我不曾拥有过伟大的爱情和伟大的友谊,但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配得上伟大爱情或友谊的男人或女人;如果我没有写出好书,那是因为我没空。”每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也就与自己的命运乃至自由生活越来越远了。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3)

在一次演讲中,萨特如此总结说: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他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借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他本身之中。

萨特和加缪都是用故事讲述哲学的高手

21岁的克尔凯郭尔在度假时写下过如此励志的思考: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4)

人们对真理的渴求不应仅限于求知,而应凭借真理塑造自己,就算不能让自己更幸福,也至少要让自己更优秀。

作家加缪就显得更为实际,他在《西西弗神话》的开篇就代替年轻人质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生值不值得一活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生死。

在加缪看来,人对意义的渴求与生俱来,而宇宙却冷若磐石、意义寡然。所谓人生,便是人和宇宙的冲突。加缪建议现代人还是把了结自己的念头收回去。正如加缪所说:“蔑视能战胜一切命运。”若不蔑视,付之一笑亦可。

所以,人间怎么会不值得?值得你去战胜一切。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5)

■ 加缪

因为存在主义在欧美的风行,许多年轻人学会了如何排除繁杂外部因素,从事物的内部来看待它原本的样子。他们就像萨特小说《恶心》中那个主人公一样学会了这种思考方式:

主人公洛根丁(Roquentin)紧盯着一棵栗子树的树根,心想:“这个树根……以一种我无从解释的方式存在。它盘根错节,无法动弹,没有名字,让我痴迷,我盯着它,不停地思考它的存在方式……我很清楚,你无法将其身为树根(如水泵般吸取水分)之功能付诸其如海狮般厚硬的皮肤,付诸其油腻、起结、顽强的外观。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6)

■ 萨特与波伏娃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也明白不随意评判他人,随时反观自己是重要的能力,就像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男子正透过锁眼偷窥一位女子,突然这个偷窥狂感觉有人走到了他的背后,他顿时羞愧不已,觉得自己从观察的主体变成了观察的客体。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真实”和“存在主义”开始成为两个密切相关的术语。当时各领域的存在主义者都力求真诚待己,言出必行,活出真我。在美国,当时的年轻人深感被一种隐蔽却强大的力量监控着,他们通过《麦田里的守望者》《推销员之死》等小说感受到了这一点。人们一直心怀忧虑,担心自己变得虚伪,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灵魂。

戈登·马里诺就是其中一员,这位曾经的街头迷茫少年,因为存在主义哲学,帮助他战胜焦虑、抑郁、黑暗和绝望,后来成为拳击教练、哲学教授、图书馆馆长的他,写了一本《存在主义救了我》,讲述这段人生经历。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重读这些存在主义话题的作品,未必是最直接的一剂良药,也无法作为“当天有效”的鸡汤,这些哲学家、作家只不过比我们更早明白:

生活不仅是一份无与伦比的馈赠,也是一项挑战。

并非所有事都有好的结果,生活也是如此。

自省有助于个人进步,人的内在力量可以改变外在命运。

就像加缪所坚信的:“身处严冬,我心中依然有个永不颓败的夏天。”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7)

READ

主题书单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8)

存在与时间

01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19)

[德] 马丁·海德格尔/著

王庆节/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02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0)

(法)让-保罗·萨特/著

周煦良 / 汤永宽/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存在与虚无

03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1)

(法)让-保罗·萨特/著

陈宣良 等译 / 杜小真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西西弗神话

04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2)

(法)阿尔贝·加缪/著

丁世中 / 沈世明 / 吕永真 /译

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

存在主义咖啡馆

05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3)

[英] 莎拉·贝克韦尔/著

沈敏一/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存在主义救了我

06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4)

[美] 戈登·马里诺/著

王喆、柯露洁/译

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7月版

今日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5)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6)

我们常常看到读者在后台分享对我们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7)公号的感受,我们也很想知道你们从哪里而来,对我们有没有更多的评价和建议。最近,我们发起一个小小的调查问卷,期待你来回答一下,让我们成为更好的阅读挚友。

点击左下角“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8)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问卷。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29)

2018文学报合订本 已上线微店

如果您不想错过每日我们推送的资讯,

可将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0)公号设为星标,

作为特别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1)关注。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2)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3)

文学照亮生活

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4)公号:iwenxuebao

网站:每个人需要独处的空间(每一个慵懒的年轻人将从存在主义那里找到永不颓败的自己)(35)wxb.whb

邮发: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