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肆虐,西安的核酸贴纸火遍全网,贴纸成为了做核酸的动力。这次终于迎来了韩小信,以韩信为原型的动漫贴纸。韩信这位秦末乱世的豪杰人员,不是他高祖刘邦未必是项王的对手,不是他大汉未必会有400年国祚。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

韩小信

说起韩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汉开国元勋、兵仙韩信,想到的成语估计大多都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然而大家应该不知道,咱们这位大汉名将的文化功绩吧,今天涛哥带大家细细聊聊这位丰功伟绩的汉初名臣!

生平

韩信(?—公元前196年),生年不详,淮阴县人,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统一天下后,淮阴县隶属于东海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 ,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2)

韩信历史形象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投奔项王,一直未得重用,仅是营帐外负责站岗的执戟小兵。后来转投刘邦,起初没有被重用,在其心灰意冷之下,便骑马奔波至汉中。经丞相萧何的“月下追韩信”,才引起刘邦的注意,才有了筑建拜将台,官至大将军,也才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不世功勋

无名小卒韩信,遇上其伯乐萧何,经起力保举荐,拜将封侯。大汉一大半的国土都是韩信打下来的,楚汉之争,数年没有结果,还差点成为三分天下,不是为了报恩高祖刘邦,可能会开启史上最早的“三国演义“。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3)

拜将坛遗址

官拜大将军后,韩信献计,一番“汉中对”后,第一目标就是攻进关中,战取三秦大地。从此使得刘邦的领地扩充了数倍,将士也增加了数十万。可由于刘邦的盲目自大,亲自挂帅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使得韩信平定三秦的家底全部赔光。无奈只好重新启用韩信,开启了楚汉对峙的局面。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4)

剧照

随后,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终成一代战神。从还定三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亥下之战的“四面楚歌、十里埋伏”,一路的高歌奋进,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韩信破魏是以木罂渡河、声东击西之计,破赵是以拔旗易帜、背水一战之计,破齐是以囊沙筑坝、半渡而击之计,韩信所有的胜利都是依靠奇谋妙计,而不是与敌人血战获胜的,所以韩信是兵仙。

刘邦夸他战无不胜

萧何赞他国士无双

张良说他独当一面

司马迁评他略不世出,有不赏之功

他就是韩信,一生戎马

为大汉王朝立下不世之功!

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文化功绩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5)

韩信兵法三篇竹简

接着涛哥带大家了解一下咱们这位大汉元勋,给后世创造的成语都有哪些?大致分三类,元曲引用而来,蒯鹏劝其自立居多,被杀之后被后辈所创。

成语一:兵仙神帅

传闻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第五个儿子,封地在蜀,游览拜将台遗址,特命人制作了一块诗碑,用来祭祀韩信,并在碑上书写了“兵仙神帅”四个字,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兵仙神帅。指的就是韩信。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6)

兵仙神帅遗址

韩信的一生,可谓传奇励志的人生,在秦末乱世,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凭借其领兵作战的经验,一飞冲天,战无不胜。虽出身贫寒,却气势不凡,一步步帮忙帮助汉王封顶,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关于韩信早年的成语有:一饭千金、一竿之威、胯下之辱

成语二:一饭千金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7)

一饭千金剧照

一饭千金出自《史记》,这讲的是韩信年轻时期没有饭吃,到处蹭饭,在河边遇到一群洗衣服的大娘,其中一位大娘看韩信没有饭吃,便把自己的饭给韩信吃,这样一吃便是十几天,并对大娘说道: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大娘听了这话,反而生气了,对韩信说: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韩信后来封王,回到故地。为了报答当年给他饭吃的大娘,专门找到她,并赏赐她千金。这便是一饭千金的由来,是韩信大将军的知恩图报的表现,也正是他过于重感情,才会有后面“兔死狗烹”的故事及成语。

成语三:一竿之微

《韩淮阴钓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

大致由来是:韩信当年为了报恩,赏赐给予他饭吃得漂母一千金。这么渺小的事,在其封王拜帅以后还记得,一杆之微是多么的贴实的形容!

成语四: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连《史记》都有记载。指的是当年韩信在其家乡,被屠户欺辱,并声称:你韩信就是胆小鬼,如果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死我;如果你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8)

胯下之辱

剧中韩信几次欲拔剑而起,最终忍下来了。打量了屠户一会,然后就噙着泪,从屠户胯下钻了过去,从此,街坊邻居都笑话韩信是胆小鬼,但韩信却一点不在意从此整个街上的人都笑话韩信是胆小鬼,最终韩信封王回故里,还找到了当年辱他的屠户最,不仅没有惩处他,还给他封了官做。

并对其说:这位壮士,当年辱我的时候,难道我不能杀死你吗?杀掉你对我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成就了我今天的功业。

胯下之辱,彰显了韩信与众不同的气度和胸怀,忍常人不能忍的辱,成就常人所不能的功绩。最终胯下之辱被后辈引申为可以忍受常人所不能的侮辱,而成就自我的大能者。观其一生,可以看出来,从从军到拜将再到封王,无一不是忍辱负重的最终表现!

成语五: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出自《史记》,是萧何对韩信最好的诠释。当初,萧何发现韩信的领军才能,月下追韩信,为大汉追出来一代兵仙。当时刘邦与韩信交谈,准备封韩信为将,却被萧何阻止,萧何对刘邦说,你想对抗项羽,汉中为王的话,封韩信为将皆可;你想一统天下,就得重用韩信,得拜其为大将军,统领万军。

后来,国士无双就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独一无二或者非常杰出的人才。

成语六: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同样也出自史记,原话是韩信对刘邦说的,形容项羽,为人像妇人一样,表面上恭敬慈爱,温柔和善,舍得分食物却不舍得封赏功臣,这就是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与优柔寡断有着相似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像妇人的心肠一样软弱,而不懂得顾大局、识大体。

成语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个成语出自元朝的戏曲《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尽管这个成语很有名,但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戏曲家之言,不是历史。有人认为还定三秦是韩信拜将之后的首战,但实际上此时的韩信在此仅提供了出战关中的计谋,提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谋的人叫赵衍,因刘邦帅军无法功克陈仓,而赵衍献计绕道陈仓背后,前后夹击,才打败章邯堵挺进关中。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9)

石门栈道

历史上韩信是没有还定三秦的指挥作战记载的,此战是刘邦指挥的。但由于韩信名气大,能力强,后世影响力大,所以元朝的戏曲家创造了这么一个成语,扣在了韩信的头上,这个成语是虚构的。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0)

行军图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来引申为在表面用某种行为迷惑敌人,而在背后隐藏真正的意图,与声东击西的意思异曲同工。

成语八:推陈出新

这是来自民间的故事,讲的是韩信在管理仓库时,把仓库开了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进,旧粮从后门搬出,先出旧后用新,杜绝了粮食的浪费,由此产生了这个推陈出新的成语。

推陈去新的意思引申为去除糟粕、留取精华,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成语九:传缴而定

出自史记,韩信向刘邦阐述自己如何协助刘邦统一天下的战略时说到这样一句话: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大致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把讨伐敌人的檄文传至三秦大地,就会平定三秦,被后辈引申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1)

韩信令命出战剧照

成语十:解衣推食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韩信拿下齐国后。便向刘邦要求封自己为代理齐王,结果被省去代理二字,直接成为了齐王。其谋士蒯通,建议其拥兵自立,韩信不同意,细说一番,其中就是解衣推食这个成语。被韩信用来形容,刘邦对其的知遇之恩,及其再造之恩,所以韩信忠心为主,至死不渝。此成语与慷慨解囊有些类似的含义。

成语十一: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来自韩信攻取赵国的战役,为了引诱赵军出兵,韩大将军在河边列兵,后方是水,前方是敌,韩大将军手下的士兵没有退路,想活着走出战场,只能奋力杀敌,这就是韩大将军激励士兵勇往直前的一种手段,也是迷惑敌人的一种方式。

背水一战被后世拿来形容没有退路的战争,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与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着类似的意思。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2)

项羽、刘邦、韩信三大巨头剧照

成语十二:拔旗易帜

拔旗易帜这个成语同样源自韩信攻打赵国的战争之中,韩信除了让士兵在河边列阵,还让在赵军营寨边埋伏着2000轻骑兵,其作用就是等赵军攻打河边的韩信军队时,发起对赵军的营寨的进攻,并换上汉军的旗帜,以此来动摇赵军军心。

拔旗易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拔出敌人的旗帜,插上自己的旗帜,以此动摇敌军军心,使得敌军大败!

成语十三:置之死地而后生

与背水一战意思相近,是后人创造出来的成语,大致意思是说自己把后路断了,将士会奋勇杀敌,战无不胜。这成语与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先把自己置身于死地,想像自己死了,然后才能重生。

成语十四:人心难测

出自史记,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中的一句话,原文是这样说的:

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大致的意思是: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蒯通为了劝说韩信自立,讲了张耳与陈馀的故事,这两人原本关系要好,后来因为一件事反目成仇。被后世形容说是人的内心是难以猜测的,与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有着类似的意思。

成语十五:独当一面

出自《史记》,这是张良形容韩信的话。其历史背景是彭城之战刘邦率领的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骑兵打得溃败,等到刘邦逃离楚军的追杀之后,张良给刘邦献策,让刘邦重用三个人,分别是:韩信、英布、彭越。其三人皆是刘邦的手下,但只要韩信被说为可以独当一面,充分显示出韩信的帅才之能。被后辈用作形容可以独立指挥一支军队作战,形容一个人可以独立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

成语十六:战无不胜

出自《战国策》,战无不胜是指作战从来没有失败的,而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就是从来没有失败过,多被用来形容韩信。

成语十七:十面埋伏

出自元朝的戏曲,剧中说韩信在垓下之战以四面八方都有埋伏来对付项羽,让项羽插翅难飞,最终打败项羽。实际上垓下之战并没有什么十面埋伏,这是后人虚构出来的一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围歼敌人需要在四面八方埋伏。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3)

项羽垓下之战 剧照

成语十八:居常鞅鞅

出自史记,韩信被贬为淮阴侯,被软禁在京城时的描述:《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4)

韩信、刘邦、萧何、周勃、樊哙等人

指的是韩信因为被贬官,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指韩信因为被刘邦所贬官,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常常闷闷不乐,韩信原本是齐王,后来改封为楚王,再后来被贬为淮阴侯,韩信自认为与周勃、灌婴、樊哙等人为列是羞辱,樊哙之前是屠狗卖肉之人,后随刘邦开创大汉王朝,被封为舞阳侯。

成语十九:功高震主

出自《史记》,蒯通对韩信所说的话:蒯通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为王,说其功劳实在太高了,足以震慑主上,这样的功劳就显得十分威胁,因为任何君王都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功劳强大到可以掩盖自己的功劳的地步。这个成语被后世拿来用作哪些立了汗马功劳,其被君主杀害的开国元勋身上,大汉王朝韩信是其一,抗金明将岳父亦如此,大明王朝蓝玉、刘伯温、胡惟庸等皆是此类。

成语二十:金石之交

出自《史记》,同样是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话,与患难之交的意思类似。韩信说刘邦对他很好,不愿意背叛也不能背叛,蒯通就说虽然你现在与刘邦的交情如同金石那般好,都是患难之交,但是将来还是会被刘邦所杀害的。此成语被用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要好。

成语二十一:略不世出

出自《史记》,是蒯通对韩信所说的话,用来形容韩信的功劳,其本意是指:谋略非常高明,世间少有的谋略,蒯通说韩信的功劳天下没有第二个人比得上,说韩信的谋略天下也没有第二个人比得上。与之绝世无双意思相近。

成语二十二:不赏之功

出自《史记》,同样是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话,原文是这样的: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此话本意是:我听说勇猛谋略的人一旦震慑主人就是会很危险,功劳最大的人是得不到封赏的。不赏之功的本意就是这个功劳太大了,已经没有办法进行封赏了,所以称为不赏之功。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5)

勋冠三杰

成语二十三:勋冠三杰

出自《汉书》,刘邦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取天下,就是因为自己能任用三个杰出人才,分别是:军事张良、丞相萧何、帅才韩信,刘邦把这三人称为三杰。勋冠三杰,就是对其三人为大汉建立基业的最好诠释,整体意思就是功勋杰出的三个人才。

成语二十四:伐功矜能

出自《史记》,这是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本意是: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用来形容自高自大,仗着自己有才能而骄傲。此成语两两相对,合起来就是夸耀自己的功劳,吹嘘自己的才能。

成语二十五:伪梦云梦

出自《史记》,根据后世韩信所面临的困境而成为成语。楚汉之争结束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很快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想捉拿韩信,一探究竟,又担心韩信奋力反抗,于是问其谋士陈平(阴谋家,此时身边的阳谋家张良已隐退)该怎么拿下韩信?毕竟其战功赫赫,其麾下猛将如云。于是陈平给刘邦献策,假借出游云梦泽的机会,将其召唤过来同游,然后趁机抓捕。在刘邦的召唤之下,韩信没有防备的就来了云梦泽,随后被刘邦抓捕。

此时,韩信并未被杀害,只是被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软禁于长安。直至其麾下逐步被消灭,才被吕后处死。

成语二十六:问路斩樵

出自小说《西汉演义》中一个虚构的故事,是说韩信率军打仗迷了路,于是问山中一个樵夫怎么走,樵夫说了之后,由于担心行踪泄密,韩信把这个人杀了,就形成了一个成语,问路杀樵与过河拆桥的意思差不多。

成语二十七: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当刘邦问起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能带十万兵,是韩信根据其带兵五十六万被楚军三万人马杀得乱花流水,而对其汉王刘邦的回复;而后刘邦继续问韩信,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你只能带军帅出征。这成语本意识越多越好,被后世用来形容越多越好!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6)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成语二十八:气吞山河

出自元朝的戏曲《追韩信》第二折。原文如下:背楚投汉,气吞山河。本意是指气势可以吞下高山大河,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气魄很大,特指韩信。

成语二十九:乡利倍义

出自《史记》,这是韩信用来反驳蒯鹏劝其自立的话,其原文是说:

我听说,坐别人的车的人,要为别人排除忧患,穿别人衣服的人,要为别人解除忧愁,吃别人食物的人,要为别人去死,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背叛道义呢?

韩信的这段话被后辈总结为一个成语:乡利倍力。大致意思是说追求个人利益却背弃公义正义,见利忘义。

成语三十:肝胆相照

出自《史记》,这是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话,原文是: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蒯通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就怕你不能采用啊。这话被后世总结为:肝胆相照,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非常好,坦诚共事。

成语三十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出自《史记》,这是韩信在攻破赵国之后,向李牧孙子李左耳请教天下大事时,李左车对韩信所说的一句话,其实完整的话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此话大致意思是:无论多么聪明的人,都会犯错,无论多么愚笨的人,都会有做得对的地方。与“胜不骄,败不馁”意思相近。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7)

韩信剧照

接下来几个便是韩信被杀之后,后世所创。形容其卓越功勋及

成语三十二:钟室之祸

钟室之祸,是韩信被杀之后的第一个成语,由于韩信是在长乐宫钟室内被吕雉残杀的,后人总结出的钟室之祸,是用来比喻功臣遭到猜忌而被杀。话说韩信之死,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刘邦和吕雉的原因,但最终的原因还是在于自身。

韩信战功彪炳,作为部下,在其立下大功后,便以此威胁刘邦要封王,迫于局势,被封为齐王。在楚汉之争时,项羽要其三分天下,韩信犹豫了,虽然最终还是站在刘邦一方,助其建立大汉王朝。可就是由于过去的种种行为,遭到刘邦的猜忌。

忠君爱国,自古都是君主王朝的行事标准,后来被贬为淮阴侯时,因其心中不满,私下与陈豨联系,而陈豨当时已然背叛了刘邦,刘邦正率军讨伐,后来吕雉知道了韩信与陈豨有来往,趁着刘邦外出征战,便让萧何把韩信骗来,直接斩杀。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8)

韩信被萧何骗进钟室

成语三十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对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之所以被刘邦重用,是因为有萧何的推荐,月下追韩信,就是为了把这个国士无双的人才推荐给刘邦,拜将封帅,从此一发不开收拾,就是因为有伯乐萧何的力荐。

后来,天下统一后,其谋士蒯鹏劝其自立,未曾允诺。因为被贬官而心怀不满,私自与陈豨来往,吕雉知道后就想杀韩信,又怕韩信不会来,于是吕雉就让萧何去骗韩信。奈何天下已定,朝野局势波诡云谲,萧何为了政局稳定,只好牺牲有“风险”的韩信,来维持来之不易的硕硕果实。

纵观韩信的一生,成事在于萧何的举荐,残死又在于对萧何的信任而被迫害。以此形成了一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功与失败均为一人所为。

韩信成语(成语专业户兵仙韩信)(19)

剧照

成语三十四: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最早是用来描述越王勾搭的,在其覆灭吴国,报其父仇之后,杀死功臣文种,逼走范蠡,后来韩信也落得类似结局,其后一句是:兔死狗烹,合着其本意是:鸟死之后,再好的弓箭也失去了作用,兔子死了以后,抓兔子的猎狗也没有用了,也只能杀掉。合起来与过河拆桥异曲同工。

后世对韩信被冤杀,颇感同情。因此用鸟尽弓藏来形容韩信的死,韩信为大汉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江山一统之后却被猜忌冤杀,这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最好的诠释。

结语:细观韩信的一生;文能提笔定乾坤,武能上马安天下。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生,尽管其军事才能智冠天下,但其政治谋略略显不足。正所谓:上天会给你打开一扇门,同时也会给你关上另一扇门。

一生为后世创造三十四个成语,大多都是后世为其创作的,均与其有关。成语专业户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