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阅后即焚》看完后,脑海中闪过一个“妙”字,影片巧妙的运用了巧合的元素。《阅后即焚》延续了科恩兄弟一贯的风格,带给人一种荒诞之感。

影片根据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改编拍摄,小说作者曾任职于CIA担任局长职位。影片主要讲述了由一张光盘引发的一连串荒诞事件故事。这次我打算从剧情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与主题三个角度去分析一下这部影片。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1)

一、多线叙事手法很“妙”,巧合串起整个故事

《阅后即焚》这部影片从故事结构上来说,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故事大体可以分为四条线。第一条线:CIA前员工奥斯本被辞退后打算写一本小说揭露上司丑恶嘴脸,却被准备离婚的妻子凯蒂误以为财务信息复制到光盘上,后来光盘丢失后被琳达等人捡到,并以此机密信息来要挟奥斯本。

第二条线:财政部职员哈里,哈里与凯蒂、琳达同时约会,他住在奥斯本家无意间打死了闯入的查得,哈里抓到了一直监视他的人,原来是妻子打算离婚。第三条线:琳达与查得,他们打算靠着光盘大赚一笔,联系了奥斯本、俄国领事馆,出演了一场闹剧。第四条线:美国政府机构职员监视众人并因为信息的片面性做出一系列错误判断,最终为琳达付款。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2)

每一条线的人物得到的都是片面的消息,导致他们的行为显得荒唐可笑。影片中的主人公们从头到尾都是傻瓜一般的存在。观众站在了上帝视角知道了他们是傻瓜,但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他们却做了他们认为对的选择。

利用巧合事件作为多条主线汇合的衔接点,连接的非常巧妙。琳达和同事查得巧合得到了凯蒂律师的助手遗留在健身房的一个光盘,开启了拿光盘换钱之旅,与奥斯本这条线关联。琳达巧合的与哈利约会成为情人,与哈利这条线搭上。查得去奥斯本家里窃取信息,巧合被哈里发现枪杀,哈里又发现查得没有身份信息,而他又巧合最近被人跟踪,他怀疑特工调查他。不得不说是这一步步的巧合,衔接了整个故事结构的起承转合。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3)

推动影片进程的真正力量显得荒唐搞笑。这部影片让我觉得很妙的一点是,它虽然用一个个巧合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但推进整个故事的是力量居然是琳达需要一笔整容费用。不得不说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有人死亡,甚至惊动了政府部门,而背后的这个动因却显得有些可笑,具有讽刺效果。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4)

影片的伏笔与分晓设置得非常成功,一方面推进了剧情,另一方面也显得极具讽刺意味。例如,影片中一直监视哈里的人就是伏笔。哈里抓到监视他的人时,他以为是政府机构派来监视他,但实际上是他妻子律师派来的人,而他的妻子已经准备和他离婚。他一直以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有爱他的妻子,有无数的情人。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5)

当真相揭露的时候,真的非常讽刺却又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哈里的情人凯蒂,准备与老公奥斯本离婚的计划也曾经与他全盘托出,但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婆也会这么对自己。突然有一种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的既视感。不得不感叹,这样的设计真的非常具有讽刺效果。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6)

二、人物塑造为情节做出牺牲

情节和人物哪个更重要,这本身就是具有争议的,就本片而言重心放在了情节塑造上。而影片中的人物更像是工具人,随着导演布局谋划,放在了适合的地方。整部电影的重心放在了情节的塑造上,所以不得不牺牲了人物塑造。

整部影片中的人物从头到尾内核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我们看到的影片中的人物,只是表面化的人物。影评中并没有安排两难的选择,来体现出人物内心深处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影片《苏菲的抉择》中,苏菲在面临选择之后,她所作出的一个又一个艰难的选择,来体现苏菲身上的坚强、软弱、妥协、善良等等特质。《阅后即焚》中这一部分是缺失的。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7)

《阅后即焚》中的人物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没有改变,显得有些扁平化。他们贪婪、不忠、虚伪、自私、愚蠢,这是这些人物所展现出的不好的一面,正是这些不好的一面,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但人性是复杂的,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他的人性里也应该有善的一面,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纯粹的坏人。就像是《小丑》中的亚瑟,即使身处底层,即使最后杀人,他的良知也未完全泯灭,他放过了曾经善待过他的同事。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8)

《小丑》亚瑟

以影片中串起整个事件的琳达为例,她的愿望是要一笔整形费用改变自己。但她却以一己之力把他人离婚案件上升到了间谍案的高度。影片开头她是一个一心想要整形改变自己外貌的女人,妄图通过外貌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无论是结婚还是事业。

但故事结尾,她仍旧是她自己,只不过是多了一笔整容费。但因为她的行为,造成了她的两个同事之死。如果她知道真相后,她会怎么做?即使她知道的信息是片面的,但公司两个同事的失踪,也应该引起了她内心的波动。可惜影片没有塑造琳达的内心活动,人物塑造流于表面化,琳达从头到尾都是琳达而已。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亦是如此。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9)

作为一个侧重情节的影片而言,这样处理是没有问题的,人物服务于情节。但从人物塑造角度来说,这样的人物是扁平化的工具人。

如果侧重情节的同时,刻画一下人物的内心变化,会让影片提升一个高度。像影片《无名之辈》中同样是多线叙事,人物是变化的,胡广生从一个做大做强的强盗在认识了马嘉祺之后,开始有了变化,他内心的柔软与善良体现了出来。也许科恩兄弟想要借助这些脸谱化的主角们去讽刺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相。但却使得人物太过于空洞,反而难以印象深刻。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10)

三、主题尽显讽刺

中年危机、婚姻、职场、梦想、爱情、金钱,影片中涉及到的主题很多,但没有去找一个点去深入地讲下去,仿佛蜻蜓点水一般,过去了。所以对于整部影片而言,不言而喻,侧重点在于讽刺,而不是展开一个个深刻而正统的主题。

纵观整部影片,我们能看到这些自以为是的芸芸众生,忙忙碌碌,最后荒诞收场。这里面没有关于救赎、正能量、情感、价值观的探讨,只有冷冰冰且无情的嘲讽。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11)

虽然整部影片因为剧情的荒诞感制造了不少的笑料,但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这些自以为是,以为生活尽在自己掌控的人,发现事情超出自己控制之后的嘴脸,充满着讽刺之感。他们或者歇斯底里、或者满腔怒火,亦或者已经死亡无从表述自己的感受。

影片也展露出了生命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也恰恰讽刺了人们的自以为是。布莱德皮特扮演的健身房教练查得,在前往奥斯本曾经的家里,妄图找到一些其他的绝密资料,却被哈里发现打死。他藏在了柜子里,没有来得及出来,当柜子掀开的时候,脸上的示好的笑容刚刚展开就被一枪毙命,展现了死亡的突然性。仿佛一个冷静的死神,告诉我们生命的不确定性。你以为能够大发一笔横财,却没想到是在走向死亡。

故事具体的结局就不给大家剧透了(评阅后即焚剧情设计巧妙)(12)

偷偷进入奥斯本家的查得

结语:

整部影片在结构上衔接得特别巧妙,伏笔与分晓上做足了准备,让人们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觉得异常的讽刺。侧重点发放在了剧情上,所以在人物塑造上缺乏变化与内心成长。影片中的人物都比较脸谱化,如果人物塑造展现多面性会令人物更加立体。总体而言这部影片是一部暗含讽刺的黑色喜剧,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