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却只出了“两个半圣人”,孔子为首,而王阳明也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王阳明在当下的中国,可以说是最出名的古代哲人,因为他的一生实在是堪称完美,古人讲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全部都实现了。
对王阳明热情的追捧,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于王阳明取得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王阳明的哲学成就有多高。
因为王阳明的成功,他实际上是被当做是成功学的偶像,来被人膜拜和学习的,至于他创立的心学,其实很少人能够明白,更为要命的是,他创立的心学,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最难得一门学问,几乎不可能有人能懂。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从王阳明的评价说起了,如果明朝一直没有灭亡,那么王阳明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他跟现在一样的很出名,但是这种出名,是那种遗臭万年的出名。
跟历史上著名的大坏蛋,秦桧贾似道一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明朝的官方文件里,王阳明的形象是非常负面的。
《明实录》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度虚伪、奸诈、恶毒的王阳明,他的功劳要么是从别人那里冒领来的,要么是虚报来的,要么是眼看作乱不成,仓皇反水得来的,而明实录是研究明朝最准确地第一手资料,甚至比《明史》还要专业和权威。
所谓实录,就是记载每一任皇帝言行的专业皇家档案,属于编辑史书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不是明朝忘了,明史是下个朝代编的,恐怕王阳明的形象将会一直那样坏下去。
为什么王阳明在明朝官方的印象会如此之坏呢,主要是因为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是一个反叛者的角色,他是在撑住理学,有严重弊端的情况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主张。
南宋的朱熹公认的的大儒和圣人,他的学说被奉为明清两代科举的官方学说,可以说官方意识形态的权威。
但是明朝实行的科举制,严重扭曲了人性,所有人都把读书看做是一种手段,对书里说的圣人之言,从来都没人关系到底是什么意思。
嘴上说的都是仁义礼智,肚子里全都是男盗女娼,王阳明起初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最早对朱熹那也是深信不疑。
结果在探求的道路上,王阳明多次碰壁,最著名的就是,为了实现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王阳明王阳明对着一堆竹子,不吃不喝不对着竹子看了好久,最终因为晕倒才罢休。
通过这件事,王阳明明白了圣人也会犯错,这是王阳明自我觉醒的开始,一个人只有开始怀疑权威,才能算是自我的觉醒。
王阳明是他那个时代的成功者,因为他成功地通过了科举,并且考得还不错,但是朝廷上奸臣当道,秉性耿直的王阳明被贬到贵州一个偏远的地方。
现在贵州都不算富裕,在明代那更是彻底的荒蛮之地,这个小地方叫龙场,本来是个穷的完全没人会注意到的地方,但就因为王阳明,这个地方永载史册。
王阳明始终没有放弃对思想的追求,他弄个个石棺,自己躺在里面,天天在那里思考,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是什么。
终于某一天,王阳明终于悟到了,所有人都在苦苦追寻的终极目标,简单的来说就是他悟道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
关于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你看市面上所有的书都没有用,因为王阳明本质上是个反对者,简单地来说,你不懂儒学,不懂朱熹,你根本不可能懂王阳明,你看的越多王阳明,你越是一头雾水。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天天吃肥肉,天天吃肥肉,吃得实在是太腻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突然振臂一呼,我们要吃酸菜,这个时候人们突然吃了一口酸菜,感觉这个男人说的对,酸菜真好吃。
王阳明就是那个振臂一呼说要吃酸菜的人,但如果你只记住了王阳明的主张,要是从此开始吃酸菜,时间长了不但营养不良,而且是味道也实在受不了。
这就是王阳明的真实处境,在明朝官方那里,他是反叛者,是个反对朱熹的人,所以在官方那里,他不可能受到重用,没把他抓起来,都是因为明朝的皇帝都懒得管他。
但王阳明的主张却在民间甚至是官场,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朝后期非常流行的思想,但王阳明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因为反朱熹反的有点彻底,导致了很多人最后走上了没有目标,只求享受的邪路。
这也不能怪王阳明,只是当时的人们误解了王阳明,甚至是打着王阳明的旗号故意做出各种放荡的行为。
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他那个时代的清醒者,但却不受当时朝廷和皇帝的喜欢,这几乎是所有反叛者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