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思想对教育有影响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三个教育理念)(1)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每年教师节,一位常惹来火热怀念的教育家,正是明朝大儒王阳明。

这位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明朝一哥”,配享孔庙的一代大儒,一生就是传奇不断:为官造福一方,为将平乱建功,亲手开创的“阳明心学”,更是火遍东亚五百年。但能与这些传奇相媲美的,还有他另一个无可争议的身份:中国古代顶级教育家。

在一生的纵横捭阖里,这位大儒最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讲学事业。从流放贵州龙场的艰难岁月,到天泉论道的荣耀时刻。他倔强的身影,总是牢牢扎在讲台上。一生呕心沥血,培养出诸多英才,这才撑起了强大的阳明心学,并从此薪火相传。

而比起这为国育贤的贡献来,王阳明更超越历史的,却是他闪光的教育理念。即使抛却那些深邃的理论,只听他下面五句犀利的吐槽,哪怕放在今天中国孩子身上,依然有着指路般的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对教育有影响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三个教育理念)(2)

“吐槽”1: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身为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平定了当地曾荼毒惨重的叛乱。亲见当地贫困落后的王阳明,决心大力发展教育。还特意撰写了文告,颁布给南赣各地。在这部关于当地儿童教育计划的文告里,长期痛心明朝教育乱象的王阳明,也终于发出了一声怒斥:“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大明朝的教育问题有多大?孩子们竟把学校看做监狱,把老师看成仇人了?

为什么会有这毛病?明朝自开国以来,教育工作就以严厉刻板著称。外加科考越发注重读死书,所以学堂教学,也就各种急功近利,学生稍有不同的个人见解,立刻会遭到严厉呵斥。圣贤书里的品德道理?老师们也是毫不重视,就要学生死记硬背。

以王阳明的叹息说,当时明朝的老师们“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恨不能把学生们当囚徒,打着吓唬着教他们读书。结果呢?学生们反而想方设法欺骗老师,逮住机会就游玩嬉闹,越发“偷薄庸劣”。所谓的“熊孩子”,就这么自然而然养成了。

王阳明的思想对教育有影响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三个教育理念)(3)

这种教育环境,叫孩子们把老师学校,当做仇人监狱,岂不是是倒逼着孩子们学坏?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算科场登第,人格也早已扭曲。那该怎么办?同样是王阳明的文告里,也是一语中的:孩子们的性格成长,就像草木萌芽,首先要有阳光雨露般的成长环境。所以就要“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开开心心的学习,才有育人成才。

“吐槽”2: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如果说上面一句吐槽,王阳明还是感慨明朝当时的教育方法太坑,那么这一句,他就痛心更坑的事:学生们道德观的崩塌。

明朝开国,建立起了完备的科举制度,所有的课堂教育,都是在为科场登第忙活。于是老师授课,就是逮住考试范围,每天填鸭一般叫学生死记硬背,也就是“记诵词章之习“。别说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就连四书五经里最起码的“人伦“,也就是读书该有的道德教育,竟也是蜻蜓带水。那些饱读诗书的大才子们,有的根本不懂典籍里的真正意义,有的更是只为科考,半点道德不讲,也就是”先王之教亡“。

这个感慨,也更是王阳明宦海浮沉里,多少亲历得出的结论。特别是明朝正德年间时,在刘瑾专权的年代里,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竟是毫无压力卖身投靠,还有人满嘴仁义道德,做起蝇营狗苟的勾当,各个毫不手软。大家都在感叹世风日下,但王阳明却坚信,他们没道德,首先是教育出了问题——教育要先讲德育。

王阳明的思想对教育有影响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三个教育理念)(4)

于是,在倡导自由与独立思考学风的王阳明教育思想里,首先就是一条理念:“今教童子,唯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在他“中心喜悦”的方式里,有各种关于道德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儿歌游戏,然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十六世纪那些心学出身的名臣们,都是在这种快乐中成长起来,在心头搭起坚定的人生观。

吐槽3: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了他。

比起上面两句感慨时弊的吐槽来,王阳明的这一句,在任何时代,都是给所有急功近利的家长们,一盆彻骨的冷水:一支小萌芽,如果突然泼上一盆水,那也是十有八九活不了。教育孩子,更是这个道理。

在王阳明的著作里,十五至十六世纪之交的明王朝,也是教育十分急功近利的年代。特别是十五世纪下半叶,大明王朝的科场上,简直神童迭出,诸如杨廷和邱浚等明朝名臣们,无不是弱冠年纪,就以高分科场登第。这风光的景象,当然也就成了考生家长们的强心针。很多学生为了科场登第,不顾健康疯狂啃书。县学府学等学府,眼睛更只盯着几个学习尖子,拼尽全力的培养,就盼着出个状元探花扬名。教育质量?谁还管?

王阳明的思想对教育有影响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三个教育理念)(5)

但在王阳明看来,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悲剧。教育,首先应是根据孩子们的资质,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孩子们应该“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孩子们的成长,先要确保身体的健康,然后是体力的强壮,继而才是学业的精进。一切为了短期学习,摧毁孩子们健康发展的行为,都应该被唾弃!

而且千万别以为,王阳明的这种理论,是希望孩子们野蛮生长。相反,他比明代任何一位教育家,都注重教育的条理规划。他的学堂里,每天都有“日课表”,当天的五节课,包括了“讲德”“讲书”“诗歌”等各个环节,孩子们也要按照班组轮流歌诗。所有的课程安排,都是按照孩子们的心情变化与学业进展,一步步的调整。这特殊的课堂,被当时多少老夫子斥做离经叛道。可是又有谁,做到了这般严谨?

也同样在这般严谨里,科考的功利目标,也被抛到九霄云外。在他眼里的“小萌芽”们,每个人除了四书五经,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接受天文算学甚至武学等学业。于是,仅仅是王阳明去世后不久。明朝的士大夫阶层里,就有了惊艳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心学子弟们科场登第,他们不止拥有强大的学问,更有干练务实的理念,诸如文武双全的唐顺之,诸如完全地理学与数学突破的大明状元罗洪先,甚至拼杀在抗倭前线的谭纶。他们都是从这样快乐的教育里,找到了志气方向,然后以一生的坚持,完成对国家的报效。

王阳明的思想对教育有影响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三个教育理念)(6)

曾经在王阳明生前,那些充满希望的“小萌芽”们,终于在王阳明身后,成为支撑大明中兴的栋梁。这辉煌业界,成就了王阳明大儒的身份,更见证了这位智者,一生以教育兴国的心血

这字字句句,凝结着育才成才智慧的话语,已被历史验证,并超越历史。至今,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意义。

参考资料:《明史》、《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古代世界级科学巨匠,几乎承包了春秋战国所有黑科技

岳飞蒙冤前留下一位特殊人才,十九年后再次挽救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