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当东吴严峻问诸葛亮“平生治何经典”时,诸葛亮说:“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这虽然是诸葛亮的雄辩之词,但却反映了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表现的那种“英雄不问出处”的思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实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舌战群儒实战(从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实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当东吴严峻问诸葛亮“平生治何经典”时,诸葛亮说:“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这虽然是诸葛亮的雄辩之词,但却反映了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表现的那种“英雄不问出处”的思想。

这让我想起时下的领导干部简历公示,常常是公示何年何月任何职,获得过什么文凭,受过什么培训等,似乎是得到的文凭、受过培训的层次越高,越显示有能力的意思。而且公示的内容往往是寥寥数语,根本无法看出公示的对象有什么能耐。由于不知道其人有什么能耐,人们常常看到的是“官二代”乘直升飞机飙升的记录,是跑官、要官者靠别人捉刀、代笔,靠官威、地位、公款而得到的 “文凭腐败”甚至是“学历造假”,这就使得我们的选人用人常遭人猜疑和腹诽,公信度自然难以提高。

其实公众最想知道的并不是领导干部们有多高的文凭,有多长的任职资历,而是想知道这个领导干部能干些什么,干出了些什么。因为李瑞环曾说过:学历、文凭并不等于知识;文凭、知识也不等于才能;知识、才能更不等于贡献。有趣的是,历史上不少有成就的人,其成就和学历往往是严重不对称的,如高尔基没上过大学,鲁迅是学医的,张之洞也才是一个探花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是高卧隆中耕读为业,自学成才的。反观中国历代选出的状元不少,但却很少有功名传世。

所以我们要整治用人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不妨先从公示拟提拔对象的工作实绩做起,把选用干部的标准和依据“晒一晒”,让群众评一评,真正做到“以发展论英雄,凭业绩定优劣,看公论定去留”,把那些能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用起来。而对于那些成绩平平、有名无实甚至是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的人,则坚决给予淘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才会真正提高。

注:旧文重发,朝花夕拾!原文创作于2011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