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隐者的隐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巧妙之处在于,原本应该是好几个回合的对话,被极度精简成二十个字,但意思却表达得清晰准确。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哪里(贾岛二句三年得)(1)

按照诗意来看,诗人至少问了三个问题:师父在不在?师父去干什么?师父在哪里采药?但这些在诗里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通过童子的回答巧妙地透露了出来。

很多人喜欢这首诗,还因为它的意境深远:诗人要找的朋友就在山里,可是却偏偏神龙见首不见尾,既让人心存希望,同时又恍然若失。

贾岛的诗,特点就是用词精雕细琢。他甚至还写过一首《题诗后》,来形容自己作诗的辛苦——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哪里(贾岛二句三年得)(2)

“苦思冥想三年,才得到两句好诗,吟唱出来把自己都感动得热泪横流。如果这样还不能被知音欣赏,我就只好回老家休息,再也不作诗了。”

很多人认为,贾岛和孟郊的作品,都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有句无篇”。也就是说,单拿出来一两句写得很好,但整篇作品水平却很一般。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创作习惯有很大关系。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两句佳句上,然后再配上首尾,凑成一篇完整的诗。

贾岛在《题诗后》里提到的这两句诗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就是“有句无篇”的一个典型代表,出自《送无可上人》,大家感受一下——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zhǔ)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还有首《题李凝幽居》同样被认为是“有句无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起来看一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哪里(贾岛二句三年得)(3)

“闲居的地方没什么邻居,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归鸟在池塘边的树上歇息,月光下只听到僧人的敲门声。过了小桥,依然是郊野的风景,云彩似乎生根于这里,动一动石头就会摇动云根;我此次离去不会食言,不久后还要回来和你一起隐居。”

“推敲”何必太执着

说到作诗的认真“推敲”,有个“推敲”的故事,就是从贾岛这里来的。

想当年,贾岛曾经当过几年和尚,法号“无本”。有一次,他在访友途中想出一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改成“僧敲月下门”似乎更好。想来想去,到底“敲”好还是“推”好,一时拿不定主意。

于是,大街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奇特的一幕:一个目光呆滞的和尚骑在驴背上,手里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上去就像个傻子。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哪里(贾岛二句三年得)(4)

只顾“推敲”,不好好看路,结果就出了交通事故——无本和尚的驴径直冲进了京兆尹韩愈的队伍。还好韩愈没什么官架子,也是个文化人,问清楚原委后,不仅没追究他的责任,还很认真地跟他一起探讨了起来。最后两人达成共识:“敲”比“推”好!

因祸得福,无本和尚从此和韩愈、孟郊等人成了诗友。不久之后,他在大家的劝说下还了俗,恢复了本名——贾岛。

故事是不错,可惜有个破绽——韩愈认识贾岛的时间很早,但他直到去世前一年才担任京兆尹。贾岛如果骑驴冲撞“京兆尹韩愈”,得穿越到十几年之后才行。

不过贾岛和韩愈、孟郊确实是非常亲密的诗友,贾岛在三十二岁时来到长安,和韩愈等人相识,那一年,韩愈五十三岁、孟郊六十岁。

性格孤僻人缘太差

关于贾岛,还有一个比较离奇的故事,说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怒斥了唐宣宗。

话说有一段时间,贾岛寄宿在长安城的一座寺庙里。碰巧唐宣宗微服出行,听到钟楼上有人吟诗,就上楼一探究竟,拿起贾岛放在桌上的诗卷翻看。贾岛不知道来人是谁,很不满地抢过诗卷,神色鄙夷地说:“像你这样胖乎乎的家伙,难道也懂诗吗?”唐宣宗也没多说,神色平静地下楼走了。

很快,贾岛就得知被自己痛斥的“胖子”竟然是皇帝,他大惊失色,赶紧跑到宫外去跪拜请罪。然而并没有用,没过多久,他就被贬到外地做官。

这个故事同样犯了时间的错误——唐宣宗当皇帝,是在贾岛去世之后的事,贾岛要“痛斥”唐宣宗,也得穿越到三年之后才行。

贾岛是范阳人,从小家境贫寒,再加上当过很多年和尚,因此性格内向、孤僻。他得罪唐宣宗虽然可能只是个故事,但他人缘不大好,得罪了很多人,这却是事实。

比如,他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于是写了一首《病蝉》,比喻自己虽然清高但暂不得志,还把朝中大臣比喻为有意加害自己的恶人。有关部门大为恼火,说他“僻涩之才,无所采用”,并把他和另外几名考生称为“考场十恶”,直接轰了出去。

再比如,宰相裴度要重新装修一下自家的花园,贾岛却写了一首《题兴化寺园亭》大加讽刺——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始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哪里(贾岛二句三年得)(5)

“破坏上千家的房屋,只为建个池塘,园里不种桃李,种的是蔷薇;等到秋风一起,蔷薇花落后只剩下满园荆棘,那时你就知道后悔了。”

诗当然是首好诗,借花草嘲讽对方,用意巧妙。但从裴度的角度来说,建个花园却被诅咒为“荆棘满园”,心中的不满可想而知。这个花园是否奢靡暂且不说,贾岛对当朝宰相尚且如此不留情面,对其他人的态度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