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进入大学,就管不住了。
对于这句话,家长们都深有同感。其实作为一家人,而且作为备受宠爱的那一个,学生在家里“怼”家长是很常见的事情。可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怼人的功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家长就表示,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满嘴歪理。饭做好了让学生早点吃饭,搁以前也就吹吹吃了,现在只要饭烫就绝对不肯动筷,说什么容易对食道不好。
鱼刺卡喉咙,之前都是听家长话喝点醋软化软化,现在卡刺了就非要去医院。还有剩饭剩菜,以前也就吃了,现在两天一清理冰箱,真是浪费钱。
在家长们看来,学生们好像愈发不听话了,不听老人言,早晚要吃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家长的无知操作导致学生从一本滑档,学生破防进入大学的大门,似乎就是家长们心中的“成人分界线”,进去之后,你是大人,但只要还没入学,你就是孩子,是未成年,还是要我们家长为你做重大的决定。
于是这位今年的高考考生的家长,就非常理所当然的接手了学生的成绩,以及报志愿的任务。但实际上就算是家长,不学习一下的话,对于报志愿也是稀里糊涂的。
如果真的不会,那就去学,或者把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为自己的人生筹划,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至少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至少能开心四年,也不会和家长产生隔阂。
但家长们非是不听,就要自己报,偏偏自我感觉还非常良好,于是结果就完犊子了。一个比本省一本线高出二十几分的学生,硬生生因为父母的神操作进入了一所民办大专。
其实如果按照这位学生的高考分数,如果理性报考,只要不是在山东河南,基本上进入一所不错的一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从公立一本,到民办大专,这是梦想碎裂的声音。
民办大专是什么呢?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这样排列的,一本、二本、公立大专、民办三本、民办大专,从这个排列的位次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录取结果和分数到底差了多少。
都说“三分在考,七分在报”,很多家长不相信。的确,如果没有分数,那么就没有继续往下报考的资本。但像这位学生的父母一样,因为自己的无知和不重视导致滑档的,每年也不在少数。
只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的志愿会滑档得这么狠,这位父母也真的是人才,就像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高考每一步都在筛人,孩子好不容易挺到最后一关,被你俩筛掉了。”
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实在是太残忍了。但更让人感到无语的还是视频配上的话:孩子你的优秀我们都认可,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你是我们的骄傲!
无数大学生将自己代入之后,都感到这句话满满的讽刺和自我感动意味——“谁要你们认可啊,我要我的一本大学,我要我努力后应有的收获,我要我的的未来!”
“别人怎么说能完全不在乎吗?本来努力了,因为你们不管不顾的报考,我从一本滑档到了民办大专,别人只会笑话我是民办大专出来的,不会在意我高考有一本的分数!”
“我拼命考的成绩,是想让自己骄傲,但现在我骄傲得起来吗?”
但凡不是那么莽撞,那么一点都不研究的下手报志愿,学生也不会沦落到这样的结果,好像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家长却还自作多情的表示“怎样都认可”。
到底是谁应该认可谁呢?能认可吗?
在高考报志愿这件事上,家长要抛弃极端心理和行为
看到学生收到通知书怅然若失的表情,其实很多学生都联想到了自己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其实在这时候,家长还把我们当小孩,一意孤行,不听取我们意见的家长不在少数。
最终毁了自家学生前途,或者和自家学生不相往来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可能这就是一种控制欲和权利意识作祟吧,家长总是坚信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哪怕在报志愿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初学者;家长也总是坚信家门口最好,哪怕我们有从小就心向往之的城市。
有时,他们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方式,比如笔者当年,就是报考之后被嫌第一志愿太远的家长偷偷篡改了志愿,留在了家门口,或者像一位广东学生母亲一样,以死相逼让他不要去东北念哈工大。
最终的结果不仅仅是家长下不来台,更有可能在毁坏学生未来的同时,毁坏了家庭的和谐。最后学生不是一毕业就远走他乡再也不回头,要么就是不愿意与父母来往。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所以在报志愿这件事上,家长一定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其次就是和学生一起研究报志愿的正确方法,不要为了面子不懂装懂。
如果在高考报志愿这么大的事上,家长不认真钻研,最后毁了孩子的未来,那算什么家长。这时候再说什么“知道你很优秀”,“怎样都爱你”,真的太虚伪太无用了。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