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1)

柳辛庄村位于市区北部、京广铁路和胜利北大街之间,北依三环公路,南跨石津灌渠。据《石家庄市地名志》记载,该村历史上由康家庄、康家营、柳新庄三个村合并而成,现存后太保村明弘治元年(1488年)重修圣佛寺碑记上有“柳林铺康家营”、“康家庄”之名,该村万历八年修建奶奶庙时,石碑上刻有“西牌康家屯”(疑即康家营)和“东牌康家庄”字样。清咸丰九年,在滹沱河洪灾中,柳林铺部分村民迁此又建一新村,取名“柳新庄”,与康家庄、康家屯毗邻。后三村合为一村,统称柳新庄。后又因谐音改为柳辛庄。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2)

东汉贵族墓 铜缕缀玉衣

  沿胜利北大街向北,过了二环路不远,路东有一个柳辛庄加油站,加油站对面,有一处楼房小院,是柳辛庄村委会所在地。最近,这里专门辟出了一个“村史办”——村里决意编一部像样的村史,派出专人4名,到处搜集资料,追本溯源,可谓历尽艰辛。按村史办的考证,柳辛庄村的起源,《石家庄市地名志》上说的不差,不过,开始叫“柳新庄”的时间,比这本书上说的“咸丰九年”要早,根据现存的柳林铺村真武庙重修碑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就有了柳新庄的称呼。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3)

  明代屯军才形成村落(康家营)、清代方定村名,柳辛庄的历史说起来不算长。但有意思的是,在柳辛庄这块地方,密布古墓,这让新村有了古意。在《石家庄市地名志》一书的地图上可以看出,市区内五大古墓密集区,一是柳辛庄周围,二是赵陵铺周围,三是谈固、白佛附近,四是尖岭附近,五是上京、杜北附近。其中,柳辛庄附近光地图上标出来的古墓,就有6座。

  1980年,市文保所配合部队基建工程,在柳辛庄村南发掘清理了一座东汉贵族墓。在这座砖室券顶墓中,发现了若干铜器、陶器、玉石器、五铢钱等。其中,铜器有铜甗(音“眼”)一件,铜熨斗一件。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4)

  一般一件完整的玉衣要用玉2000多片,这里只有70多片且散落在烧土中,说明此墓已被严重盗烧过。河北省出土金缕玉衣3件,分别是中山靖王刘胜和他妻子窦绾各1件,定州中山孝王1件;银缕玉衣尚未发现;铜缕玉衣只在柳辛庄村南这座墓中有残片出土,虽然不完整,但目前是省内独一份。

  药王传佳话 济世留美名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5)

  药王庙坐落在村北大道沟南岸,据老人回忆,它坐南朝北,没有山门,起脊灰瓦的大殿正对着道沟,殿内供奉药王孙思邈的塑像,四壁绘着药王行医的故事,殿前一左一右立着两根旗杆。庙后边的院子占地一亩多,有平房11间,原供看庙人居住并存放过庙会用品,土改时此处院落房屋分给了他家。

  柳辛庄村为什么会有药王庙?相传,隋唐时期的名医孙思邈曾路过此地,看到此地正闹瘟疫,有人奄奄一息,有人已经死去。孙思邈便留下来,走村串户,潜心治疗,所到之处,药到病除,最后,连药钱都分文不取。人们对他感激涕零,为了纪念他,在村北修了药王庙,并尊称他为药王爷。

  过去在柳辛庄村,人们遇到一些怪异的人或遇到逢凶化吉的事,总爱附会为药王爷“显灵”。侯升林说,就在三四十年前,有一天他媳妇下地回来,坐在药王庙台阶上歇息,一个老头身背“捎马子”(方言,指褡裢)路过,要一碗水喝。他媳妇让老头进屋坐,老头也不去,只是隔着庙门一个劲往里边瞧。当时他媳妇正体弱多病,老头说:“你吃我一只鸡,身子就壮了。”但他手里并没拿着鸡,何出此言?侯升林媳妇很是纳闷,又一想,就算他真有鸡,俺也吃不起,于是谢绝了。老头走后,大家说起这件事,纷纷说是药王爷回来了,来看他在柳辛庄的家。药王庙毁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6)

  庙会集盛景 打醮忆犹新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7)

柳辛庄村的观音堂

  在原药王庙北边、大道沟对岸,有一口井,传说是药王爷的“药铺”。人们迷信取点井水、掺点香灰,就可“包治百病”,因此,每当过庙会,四邻八乡来此井里取“神水”的信众络绎不绝。由此,药王庙会也成为全村诸多庙会中最热闹的一个。每逢农历六月十五,这里开唱大戏,同时,打拳卖艺的,练杂耍的,拉洋片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汽水的,揶布袋猴的(一种木偶戏),卖各种小吃的,应有尽有。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8)

  醮会期间,各种社火表演是不可少的。柳辛庄人不但会演常见的武术、大鼓、耍狮子、跑驴、落子、秧歌、舞龙等,还会耍火流星,会演“架官”。所谓架官,与大安舍村的“跑傻官”相似但又不同。这里是一人扮成御史模样,坐在四人抬的架子(以架子模仿轿子)上,边走边说,或由随从提问,架官回答。那架官虽身穿官袍,却手提夜壶(壶里盛的是白糖水),连说带舞,内容或是嘲笑官府,或是讲一些民间的笑话、段子,说的口干舌燥了,就从夜壶里倒点水喝。

  伴随着庙会的衰落,新兴的艺术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社火。解放后,柳辛庄流行的是组剧团排戏、练书画摄影、搞文学创作等。

  交通便利处 商业自繁荣

  从古至今,柳辛庄都具备交通区位优势,根据《石家庄市地名志》一书中“石家庄市兴起前自然村落分布图”,从山西经获鹿通正定的东西向驿道,在柳辛庄村北通过,也就是药王庙北边的那条大道沟。另外,村里还有一条“南大门道”,因在出村口盖有南大门而得名,它北通柳林铺,南通义堂、石门,道边有村民开的大车店,供过往行人住宿。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9)

  今天柳辛庄的公路交通要道是村东的胜利北大街。解放前,它是一条小道,形成于1935年左右,直到1956年,路面上铺的还是碎砖,1971年修成沥青路面。胜利北大街兴起后,取代了南大门道的位置,南大门道上的大车店也随之挪到了胜利北大街旁边。现在胜利北大街西侧的“交通饭店”,就是大车店的前身。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10)

  除了公路要道,这里还通了铁路。清末,京汉铁路建成,穿过柳辛庄村西,并在此设站。直到今天,这条线上依然终日行驶着繁忙的客货列车,“柳辛庄站”这几个字,相信已印在了许多过往旅客的脑海里。虽然它只是个小站,但在当年慢车普遍、公路运输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柳辛庄村创造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和物流商机。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11)

  最近20多年,伴随着公路运输的发达(村东通了2路公交车),火车快车的增加和慢车的减少(现在每天只有一趟慢车经过柳辛庄),柳辛庄站越来越冷落。几乎没人在这儿上下车,小站的作用,只剩下“会车避让”这一项了。但车站带给村子的无形财富,依然巨大,它以村庄为名,使柳辛庄知名度远高于附近其他村,“一说柳辛庄人们都知道,”甚至一些外地人来找附近村地界上的单位,前边也冠以“柳辛庄”的名称。

石家庄双庙王爷墓(石家庄不起眼小火车站)(12)

  改革开放以后,工商业大发展,柳辛庄的商业氛围再次浓厚,胜利北大街边上出现了鞋城、灯饰城等大型市场,村西又新建了一处物流园,它依靠的不再是铁路,而是通向石太高速公路的专用车道。小商业方面,虽然随着城市的扩展,因集市占道问题突出,柳辛庄集在上世纪80年代被取缔。但1993年,村里又兴起了一个早市,依然是红红火火。现在,早市似乎变成了全天市场——柳阳街和东柳路两边,小商店多如牛毛,货品齐全,价格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