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山居秋暝古诗讲解王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居秋暝古诗讲解王维(鉴赏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古诗讲解王维

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被人们称为诗佛,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首《山居秋暝》就是他的代表作。开篇景物描写,便构建起了一幅山水名画,雨后的连山更加空净清幽,雨后的夜晚逐渐转凉让人感觉秋天将要来临。皎白的月光洒入山间的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流过。竹林间喧嚣吵闹,是洗衣的姑娘要回家了。莲叶荷花飘动想必是有渔舟飘荡从此经过。春日的芬芳消逝就不如让它们散尽,秋日的景致正好,王孙自可选择是否留下。

开篇“空山”二字在点名地点,但山又怎可能是空无一物的呢?此处的空山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味,与此同时也寓意深长,结合王维本人生平信仰再看,空即使佛教中的一种境界,五蕴皆空意为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空山亦是一种禅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群山在雨水的洗礼后焕然一新,此情此景自是美不胜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以动衬托静。明月,松林,清泉,山石,这些本是山中最常见的景物,但诗人灵巧地运用照和流两个动词赋予了这些景物生命和活力。原本是静景图,在这两个动词的点缀之下,一下子变得生意盎然,宛若一幅动态画。视听结合,灵动美好。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因为人的存在让原本静止的景物变成动态,竹林间突然喧闹,是因为有人经过,莲叶荷花的波动是因为有船游过。诗人这样描写,让原本静止的景物更具活力和情致,逸趣横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二字应是诗人本身对这尘世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由这山中四时变幻,毕竟自然是人无法左右的。季节的更替是无人能阻止的,就算是春天的芳华逝去也不必惋惜,寒冬之后又是一个新的春天,可以随意选择是否留下,放任自流,遵循内心吧。这也是一种足够高的境界。

这首诗流传千年,但对于他的解读则是千人千面,结合诗人创作的时代看,寄情于山水之间,泼墨于宣纸之上,怡然自得,这可能是诗人向往的生活。而无奈诗人只能置身于官场之中,美好的自然之景更衬托出诗人对虚假官场的不屑与厌恶。从诗人生平信仰看,可能是看到绝美景致后,对禅意的再一次顿悟。谁也不会知道诗人在作诗时是怎么想的,但这首诗中的诗情画意已表达到极致。全诗每一个字都平实普通,但经过诗人巧妙地拼凑,一幅空灵雅致的山水画便跃然纸上。在一瞬间甚至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体现的美的本质就是“意象”,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美。短短几十个却能达到如此境界,也行这就是诗作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