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国的首都蓟城在今日北京市西南郊的永定河边,即史家所谓的蓟丘,为永定河边的一块高地。赵国灭亡,秦国疆土与燕国相邻,只要突破燕国边防,长驱直入200里,就可到蓟都。燕国北面防线,西端从张家口西部开始,由西向东,一直延伸到今日辽东,最后折而向南,到达今日朝鲜境内的清川江入海处,筑有漫长的燕长城。

秦国灭燕国过程(历史故事秦灭燕国)(1)

燕国南部防线则以易水(河北雄县)为中心,易水以东是黄河下游河滩和盐碱地,不利行军;易水以西至太行山脚的百余公里,大都为平原,是防御重点。当日易水河有南北两条,都发源于太行山中。北易水河与涞水(今日拒马河)相汇,最后流入黄河故道。南易水河经过今日河北徐水,然后继续东去,最后也注入黄河故道。燕国依托南易水河筑有长城,是抗击秦军的主要工事。

韩、赵灭亡之后,统一战争就轻松起来,只有楚国要费点脑筋,魏、齐、燕都不足虑,所以秦国不再顾忌两面作战。王翦的大军驻扎在中山(河北定州),北可灭燕,东可亡齐,还可南下伐魏击楚。

秦国灭燕国过程(历史故事秦灭燕国)(2)

此时的燕国君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本来秦始皇还没有想好先灭哪一国,就在这时,却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件,秦始皇大怒,决定立刻攻燕。

秦国灭燕国过程(历史故事秦灭燕国)(3)

秦始皇大怒,命令王翦立刻攻燕,还增加兵力,想一战而定燕国。眼看着赵国灭亡,敌人大兵压境,燕国也在寻找阻击的办法。赵国余部代王嘉也来依靠燕国,于是燕国以燕军为主,与赵王嘉的军队联合驻扎在易水县(河北雄县),依托南易水河与燕国长城,重点防守易水以西。

吞韩灭赵极大地增强了秦始皇的信心,想直接强攻蓟都,不做任何迂回。王翦乃当世名将,明知秦国强大远胜燕国,仍然不愿正面强攻、做无谓的牺牲。他判断燕国会重点防御南易水河与燕长城,而东边河滩与盐碱地又不便行军,遂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从南易水河上游太行山地绕过燕长城,突击燕军侧背。

秦国灭燕国过程(历史故事秦灭燕国)(4)

秦始皇二十年,秦军由中山出发,绕出燕长城,出其不意,在易水之西,大破燕军。随即北上,围攻蓟都。秦始皇判断拿下蓟都已不是问题,为了照顾下一步大棋——灭楚,于是增派兵力,要王翦一举攻下蓟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王翦打下蓟都,前后只用了十个月。

秦国与燕国的这场战役,燕、代联军防守过于死板,只考虑固守长城,而不料敌,不考虑敌人的想法,是一相情愿、被动防御,这就很难取胜了。也不根据燕国的地理特点,依托大河坚城,设计多层次、多梯队的纵深防御。蓟都建在永定河边的高地上,城池坚固,这可作为最后的防线。永定河水量充沛,易水河依傍山势,是蓟城的两道天然防线。燕国也还有一些精兵,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时,“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有这些精兵,再依托河川大城,积极设防,虽然挡不住秦军进攻,至少可以多支持几个月。

秦国灭燕国过程(历史故事秦灭燕国)(5)

燕王喜与燕太子丹退保辽东,代王嘉逃往上谷。秦将李信对燕王喜和太子丹穷追不舍,太子丹至衍(yǎn)水(今天的浑河)。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代王嘉给燕王写了一封信:“秦军追得紧,完全是因为太子丹。如果把他杀了,献给秦王,秦王就会罢手,燕国社稷就能保存。”代王嘉的主意可不怎么高明。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

秦国灭燕国过程(历史故事秦灭燕国)(6)

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同一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王翦的军功虽不如白起显赫,而在秦国具备绝对优势条件下,仍然选择迂回包抄战术,避免将士无谓牺牲,果然是名将风范。秦始皇从灭燕开始有了骄傲轻敌思想,为后面李信伐楚失败埋下了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