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中用了长达5分钟的时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美军惨无人道的轰炸中拼死保护联络电台的场景,令无数观众印象深刻,为之动容。电报曾是那时最为重要的通讯方式,在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莫尔斯发明电报机的故事(电报之父莫尔斯的老本行竟然是画画)(1)

图1 电影《长津湖》截图(图源网络)

尽管随着电话通讯与互联网的普及,电报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报仍然是世界传播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电报作为广播的先驱,是由一位名叫塞缪尔·莫尔斯的科学家于1844年发明出来的。在传媒博物馆广播馆一厅中,展示了1844年5月24日由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拍发的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内容是选自希伯来《圣经》中的“What hath God Wrought!”一句,翻译过来就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莫尔斯发明电报机的故事(电报之父莫尔斯的老本行竟然是画画)(2)

图2 莫尔斯拍发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

莫尔斯1791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查理镇,他的父亲是教师,同时也是地理学家。儿时的莫尔斯十分喜爱绘画和雕刻,在成年后也如愿成为了一名画家,这是莫尔斯的第一重身份。1810年,莫尔斯顺利从耶鲁大学毕业。次年,他前往欧洲留学,开始在英国皇家学院研究自己热爱的艺术。莫尔斯回国后开始活跃在美国社会的艺术圈。他先是在波士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后在1826-1845年期间,一直担任美国国立画院的首任院长。

尽管莫尔斯的大型历史题材绘画在当时作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当时是肖像画最受欢迎,所有莫尔斯的画作销量并不高,这也导致了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走上了成为巡回艺术家之路。在莫尔斯周游各国的途中,他也遇到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1832年莫尔斯在从欧洲回国的船上认识了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发明家,他向莫尔斯展示了一件奇异的马蹄形的铁块,上面密密麻麻地绕着一圈又一圈的绝缘铜钱。当杰克逊使铜钱通电时,马蹄形铁块立即有了磁性,把放在下面的铁片轻而易举地吸了起来;一断电,马蹄形铁块便立刻失去了磁性,铁片又落到了桌子上。莫尔斯被这一有趣的事物吸引,同杰克逊展开了讨论。

莫尔斯发明电报机的故事(电报之父莫尔斯的老本行竟然是画画)(3)

图3 莫尔斯与杰克逊的对话

这段对话引发了莫尔斯对这一陌生领域的无限遐想。他又联想到自己在游历法国期间看到的由恰陪兄弟发明的信号机:如果对现有的信号机加以改造,用电流来传递电磁信号,他畅想到,用如此之快的速度传递信息能否实现呢?于是,回到美国后,莫尔斯踏上了他的研究和发明之路。他不仅购买了大量电磁学方面的书籍,潜心研究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甚至还辞去了教授的职位,一门心思投入了实验当中。

在莫尔斯的研究期间,他没有收入来源,一度沦落到生活窘迫的境地。为此他不得不重新回到学校任教以维持生计。好在到了1837年,他的研究终于初见成果。他成功发明了一架能够在500米范围内有效工作的有线电报机。

莫尔斯发明电报机的故事(电报之父莫尔斯的老本行竟然是画画)(4)

图4 莫尔斯电码表

接着他又发明了一种继电器,以减少电流的能量损失。这也使得长距离的电报通讯有了可能。1838年,莫尔斯在纽约进行了距离为16英里的电报公开演示,取得了成功。这次成功,更加激发了莫尔斯的斗志。但由于经费的限制,远距离的线路无法架成,研究也就受到了制约。1844年3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为研制长距离电报机的拨款议案。有了财政支持,长距离的电报机和输送电路很快就建成了。

1844年5月2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莫尔斯在华盛顿和距离100公里以外的巴尔的摩市发报取得了成功。这是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电文是:“上帝创造何等的奇迹!”其实,创造奇迹的正是莫尔斯本人!莫尔斯的电报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进,传送的信息更加准确、快速,并很快被世界各国采用。电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更快地进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传媒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面互动屏幕,展示了莫尔斯码的输入规则,观众可以通过滴和答的按键输入,根据提示组合成任意的单词或者数字,去探索奇妙的莫尔斯码,感受电报这一经典传输手段的不老魅力。

撰 稿 | 张入森

编 辑|王婉婷

责 编 | 胡庭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