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租界注入文创血液
百年老街焕发“新生”
奔流不息的浔阳江,承载了浔阳城千年历史,也见证了九江人民不屈的革命史。1927年3月15日,英雄的九江人民经过不懈的斗争,被侵占长达66年之久的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雪洗了殖民主义者加在九江人民头上的屈辱,更使全国人民受到极大鼓舞,为近代反帝斗争谱写了光辉篇章。
带着对那段历史的向往,5月24日,九江日报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采访团来到当年英租界,如今的阳街,实地感受拥有百年历史街区的魅力和新生。
说起阳街,九江人如数家珍,九江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市开埠文化的缩影,更是九江作为长江航道上著名通商口岸鲜活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九江人民太多的历史记忆。为了让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找回曾经的繁华,浔阳区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九江阳街迎来了一场“绣花”式的精细改造。如今的阳街数字文创园,新旧共生、中西传统相结合的建筑风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争相打卡,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数字类和文创类企业与其相融相生。
“我从小就在九江长大,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居住在外地,最近回到九江,特地让老朋友带我到处转转。”在文创园内1858租界博物馆,记者见到了刚从外地返浔的胡先生,年过六旬的他对九江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情,他认为租界建筑有着九江特有的历史记忆,文创血液的注入,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浔阳区在城市管理、细节提升上,下足“绣花功夫”,聚焦“城建项目大会战”,以城市体检为支撑,同时发力文旅融合,打响浔阳文化品牌,全力提升城市品质,焕发老城区的“新”活力。
悠久的历史脉络在这里搏动,现代生活和历史遗迹在这里交融。1858租界博物馆的前身是英亚细亚公寓楼。据九江文旅集团阳街现场负责人徐伟清介绍,整栋建筑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再现了九江长达66年的租界风云。
历史建筑的重生,不能仅追求恢复容貌,更应挖掘特色,让其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70后喜欢打游戏机,80后喜欢打桌球,90后、00后喜欢什么呢?剧本杀。阳街数字文创园充满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设计了专属于浔城的剧本,带动浔阳江4A景区,比如把剧本杀里的情节设计为‘宋江醉酒’,那就需要到浔阳楼去喝杯酒来完成任务;又或者将这个剧本内容设计为‘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那就要到琵琶亭去送送客。”文创园A1楼233探案馆负责人王忠表示,想打造一个华中地区最大品牌剧本杀体验馆来吸引年轻人,把九江的文化发扬光大。
今年1月,由浔阳区工商联、浔阳区商务局联合举办的“2022年九江迎春消费季 浔阳区网上年货节”在阳街数字文创园举办。浔阳区女企业家们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本土名优特产、农副产品、礼盒零食、日用百货等直播带货,涉及27家企业、50余种产品,首次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3万,首日成交额达到17万元。阳街数字文创园总经理熊灵艳告诉记者,自开园至今,已陆续举办文艺展演、文创艺术集市、美食广场、时光印象等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人们在体验旧时风情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有不少单位、社区等组织党员、居民前往参观。
据统计,浔阳区阳街数字文创园2021年纳税近千万元,带动30多家合作伙伴创业,实现就业千余人。今年以来,一批像格南西餐厅、233探案馆、湓浦酒馆等网红店在文创园落地生根,通过精品招商思维,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将阳街数字文创园打造成一个年轻人青睐的集聚地和文旅新地标。
如今的阳街,努力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使民众梦想有舞台、创业有载体、创新有空间。通过有温度的空间、有情怀的场景,提供有记忆的体验、有创意的服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焕发着勃勃生机……
老城焕新颜
“那味儿”还在
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九江最繁忙的街道之一,靠近九江最大的农贸市场和最早的商业街。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千年历史的大胜塔、能仁寺,也有九江开埠后建设的学校、医院、教堂等西式建筑,还有大量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多层红砖住宅,形成了多元融合的风貌特色。
5月24日,记者走进修缮一新的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时代的印记扑面而来,修葺还原的老建筑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眼前。特别是在具有年代记忆的景观壁画长廊前,将一些老物件和有着通讯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场景的壁画相结合起来。每一个版面都是时代的缩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浔阳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在此刻重现了。儿时的记忆悄悄唤醒,小小的街道,诉说着别样的雅致韵味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我是1949年南下来到九江的,九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萧条,那时候,大部分房屋都是老旧的平房,最高的楼层也才二三层,现在不一样了,楼房、道路、环境等,变化太大了。”今年95岁的离休干部鲁鸿志向记者介绍,随着城市发展,现在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老人的儿子鲁凯翔说,因父亲年事已高,腿脚也不如以前利索了,但只要天气晴朗,家人们都会推着轮椅陪父亲外出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每次陪着父亲走到城区的某个角落,父亲都会感叹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
据介绍,2016年,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公布,庾亮南路榜上有名,这也是我市首次获选江西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主阵地,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9月,在旧建筑倒塌的轰隆巨响声中,庾亮南路的改造开始了……历时一年,就使得这全长约630米,面积约1.25万平方米的街区涅槃重生、惊艳世人。面对焕然一新的庾亮南路,家住附近的市民们不吝赞美之辞:“还原历史建筑,真漂亮!”“休闲健身好场所,非常好!”“老百姓通行更加安全方便,而且停车场也都规划好了。”“体现了浔阳城的整个品质和素质,这些都是老九江人的回忆啊!”“重现了浔阳旧貌,不简单!”
“我大约是1974年住进行署大院的,当年崭新的楼房,经过岁月流转,总会变老变旧。随着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行署大院也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后的大院,变得干净、整洁又美观,相比以前,人们住着更安心、更舒心。出门有医院、有菜场、有超市,设施非常完善。”今年77岁的蓝天保,出生在大校场,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九江人,他认为每个城市都应留有自己的历史特色建筑,而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就很好地将这些保留了下来,对后人来讲既是历史也是教育和传承。
浔阳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凸显了“保旧、复旧、饰旧”和“修缮、完善、改造”的设计原则,秉承了“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的精神,在展现优秀传统建筑文物和传统风貌等物质层面保护的同时,更加突出文化内涵的拓展延伸,注重弘扬九江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历史街区的特色和活力。
在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广场上,记者看到有三处浮雕,上面生动刻画着浔阳古城的地理风貌和百姓生活,老铁桥、西门钟楼、码头工人……阅之,令人遐想连篇。环顾四周,道路两旁绿树葱葱,鲜红的花朵点缀在一抹清幽当中,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马蹄哒哒的声音,远处隐约传来晨钟暮鼓。然而不远处鳞次栉比的商铺和人们的欢歌,又将人拉回现实。
历史建筑延续着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着原有历史区域的文化生态。近年来,浔阳区大力挖掘和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保护工作,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人民群众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寻得到记忆,见证千年浔阳古城的生机盎然……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汪东平 吕安琳/文 张驰/摄 周容蓉/视频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