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汉字的字元·天文地理》

[jīn],会意字。金文字形的上部像冶炼用的坩锅,下部像是等待浇铸的陶范,旁边的点,像是溅出来的铜液。本义为铸造青铜器的铜锡合金,后泛指金属。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1)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金部》金:

五色金也。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从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聲。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2)

段玉裁注:白金、靑金、赤金、黑金、合黃金爲五色。黃爲之長。故獨得金名。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此二句言黃金之德。......

唐·颜师古在《食貨志》开篇注「金、刀、龟、贝」时曰: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靑者曰铅、黑者曰铁。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3)

中国并不盛产黄金和白银,黄金主要是在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中获得,白银也主要是在国际贸易的顺差中获得。西汉时出现的黄金制品,是当时极其少见的奢侈品;而白银正式作为法定货币流通,是在明朝的嘉靖八年(1529年)。因此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提到的“金”,通常不是指黄金,而是指“赤金”,即铜。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说吴越地区多金、锡,以及“攻金”之工匠有六:“筑氏”负责制作削竹简用的书刀,“冶氏”负责制作箭头、戈、戟等兵器,“凫氏”是制造青铜乐器的,“栗氏”是制造青铜量器的,“段氏”是制造农具的,“桃氏”是制造刀剑的。

铜锡合金的比例分成六种:制作钟鼎的比例为5:1,制作刀斧的比例为4:1,制作戈、戟的比例为3:1,制作大刃的比例为2:1,制作削和箭头的比例为3:2,制作铜镜的比例为1:1。

《禹贡》中说的“金三品”,应该是指不同成色的铜锡铅合金。在铸造青铜合金时,为了降低其熔点,同时增加其坚硬度,要加入锡;为了增加其柔韧性就要加入铅。铜锡铅合金的比例不同,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铜的比例高,则呈赤色;锡、铅的比例高,则呈白色。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4)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说的“金为三品”,应该是指黄金、白银、红铜。而许慎、段玉裁说的“五色金”指的是金、银、铜、铁、锡(或铅)这五种金属。

文 献 选 读“《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是最大型的一种青铜酒器。“我姑且就用這碩大的青銅罍自斟自飲吧,以驱除这无尽的思念。”

小 知 识

金 奏

金,是古代乐器的八音之一。周代的宫廷古乐共分为四章:金奏、升歌、间歌、合乐。

金奏,即以击钟、击镈来开始乐曲的第一章,并控制乐舞的节奏。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5)

《周禮·春官》:鐘師,掌金奏......鎛師,掌金奏之鼓。鄭玄注:金奏,擊金以為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

《左傳·成公十二年》:金奏作于下。杜預《注》:擊鐘而奏樂。唐·孔穎達《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

成语典故

鸣金收兵

古时候的战争,以鼓声作为前进的信号以及节奏,以金声作为停止和退兵的信号。先秦时是用手持的青铜钲,后以铜锣代之。钲和铙都是无舌的打击乐器。

《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說文解字·金部》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6)

以「金」作偏旁的字

" 金“在作为偏旁时,有时写在字的下面,但多数写在字的左边,写作“釒”,今天的简化字写作“钅”。凡从“金”取义的字,都与金属有关。

从“金”的会意字:

(多金兴旺)、

(弯曲的带钩)、

(皇帝车上的铃)

以“金”作意符的形声字:

一、金属元素铜(古称赤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白色,能降低青铜合金的熔点、增加其坚硬度)、

(青色,能降低青铜合金的熔点、增加其柔韧性)、

(黑色的铁碳合金,含碳量高于2.11%为铸铁)、

(含碳量低于2.11%为碳钢)、

(好铁)、

(白银)、

(用作钢铁的保护性涂层)、(质地轻而坚韧,延展性又好)

二、金属加工铸(铸于模范)、(反覆捶打)、

销/铄[读若硕](溶化金属)、(销融、冶铸)、

(铸造模型的中芯部分)、

(把宝石或贵金属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

(镶嵌)、

(凿刻)、

(可以镌刻的钢铁)、

(雕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

(穿孔)、

(用化学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上附着另一种金属)、

(东亚特有的一种镀金法)、(用铆钉把两块金属连接在一起)、

(剪)

三、金属工具锛(斧是直刃,锛是横刃)、

(大斧,王权的象征)、

(凿木用)、

(铡草用)、

(本义是铫,即锄头)、

[读若姚](大锄)、

(松土除草的农具)、

(挖土的工具)、

(刨土的工具)、

镰/锲(收割的农具)、

(箭头)、

(夹取细小东西的器具)、

(较大的金属夹具)、

(本是镊子或火钳)

四、金属乐器钲/镯(似铃有柄,无舌)、

(小钲、无舌)、

(内有舌)、

(大铃)、

(金属打击乐器)、

镈/镛(大钟)、

(器物上系绳的鼻)、

铿锵(金属的相击声)、

(两个圆片的打击乐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

(有卷边的铜盘)

五、金属兵器剑(短柄、双面长刃,中间有脊)、

(大针或双刃小刀)、

(长刃矛)、

(短矛)、

(剑刃)、

(兵刃的锋芒)、

(刀鞘末端的铜饰)、

(箭头)、

(火枪)、

(护身的战衣)、

(原指臂上的铠甲)

六、金属炊具釜(下为鬲、上置甑)、

镬/锅(铁制炊具)、

[读若撑](平底浅锅)、

(中间微凸于四周的平底锅)、

(本义是小锅,后指锉刀)、(豆有足为锭,无足为镫[读若凳])

七、其他金属制品针(穿线缝衣的针,竹针写作箴、铁针写作鍼)、

(尖锐的长条之物,用以与他物体连接)、

(钻孔工具)、

(敲打工具)、

(剖解用的齿形工具)、

(铲削的铁器)、

(形状弯曲,悬挂物体用)、

(压住席子四角的器具)、

(鼎上横贯两耳的横杠)、

(衔门环的底座称“铺首”)、

(盛水用来照自己影子的青铜盆)、

(能照看自己影子的器具)、(锁住脚腕的刑具)、

(锁住手腕的刑具)、

锒铛(铁锁链)、

(锁链)、

(门键)、

(门闩)、

(把船稳定在泊位的器具)、

[钟](青铜打击乐器)

(妇女插在头发上的叉)、

(妇女臂上装饰用的环)、

(有光泽的金属)、

(马衔在口中的勒子)、

(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八、动词钓(以钩饵捕鱼)、

[凿](把物体穿通)、

(用刀削金属)、

(用钉修补破碎的锅碗)

九、形容词:

(尖锐、锋利)、

(不锋利)、

(金属的撞击声)

十、量词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六铢为一锱,后改为八铢为一锱)、

(三十斤)

以“金”作声符的形声字有:

(五彩花纹的丝织品)、

(敬)

汉字到底多美(发现汉字之美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