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颌捕食,体多成纺锤形,并覆以保护性鳞片的变温性脊椎动物。鱼是动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咸水的大海、大洋。世界上现存鱼类有2万余种,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2%,在6000米的高山溪流中和水下1万米的深海中都有他们的踪迹。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将一些水生动物称之为鱼,其实他们并不是鱼,如墨鱼是软体动物;星鱼是棘皮动物;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甲鱼、鳄鱼是爬行动物:鲸是哺乳动物。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2)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3)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4)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5)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6)

鱼的体形因适应多样性水环境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急流中座活的鱼比生活在静水中的碟鱼更显出流线形状。淡水急流中的角脂部平坦以便贴近河床,这样可避免被强大水流冲走。侧扁形的鱼(体侧很扁)常出没于湖中植物的茎周围。

1.纺锤形:能在开阔水域快速游动的基本形。鱼类中最为普通的体形、全身呈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鱼类中的游泳冠军(旗鱼)即为纺锤形。如:鲤鱼、草鱼、鲨类、鲈鱼等。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7)

2.侧扁形:这类鱼体前后距离较前一类为短,背腹间距离相对增大,它们游泳的能力,比不上纺锤形的鱼类,但能自如地穿梭于水草间。如胭脂鱼、鲳鱼等。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8)

3.平扁形:这类鱼身体扁平,上下距离很小而左右距离很宽,营底栖生活,可贴紧河底,动作迟钝,游泳能力差。如:鳐等。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9)

4.棍棒形:身体延长成棍棒状,头小尾细,身体的横切面呈椭圆形。如黄鳝、鳗鲾、刺鳅。这类体形的鱼适应于穴居,常人泥土和水底的沙石中,运动方式是蛇行运动。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0)

另外还有一些鱼类呈现特殊的体形:带形、球形、箱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箭形、不对称形等等。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1)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2)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3)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4)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5)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6)

森林动物科普:林草科普动物(17)

文献来源:李新政,张世义,2005. 水族馆生物. 中国林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