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鲜明地体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向核心素养,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其中,以历史重大节点或现实宏大背景为切入点的材料和以“家国情怀”等宏大叙事为旨归的写作占据重要位置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指引下,这一导向将更加明显2021年“八省联考”高考模拟演练的作文命题即是如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宏大主题作文的立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宏大主题作文的立意(让宏大叙事的作文表达有点个性)

宏大主题作文的立意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鲜明地体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向核心素养,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其中,以历史重大节点或现实宏大背景为切入点的材料和以“家国情怀”等宏大叙事为旨归的写作占据重要位置。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指引下,这一导向将更加明显。2021年“八省联考”高考模拟演练的作文命题即是如此。

这有力地改变了以往无病呻吟、华而不实的文风,引导师生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命运,融入时代洪流,找准身份定位,明确责任担当。从作文实践和阅卷反馈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受到“主题先行”“价值导向”的影响,写出的作文缺乏深度思考和个性表达,产生了较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立意宏远,观点趋同,大而无当;二是选材雷同,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三是空喊口号,语言生硬,缺少具体分析;四是置身事外,停留说教,缺少情感融入。

针对考生作文中的上述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高考作文宏大叙事的“同质化”问题有所纠偏,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明确身份,言之有“度”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往往会设置情境也设定身份,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某一写作任务,有时是虚拟的其他身份。比如2018年全国卷Ⅰ,要求以“世纪宝宝”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9年全国卷Ⅱ明确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有时不仅对写作者进行身份预设,还对读者身份进行预设,强调交流的真实情境,比如2019年全国卷Ⅰ要求面向“本校同学”发表演讲。考生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忘了身份限定。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同学忽略了这一点,写出来的文字像是领导人讲话或官方评论员文章,表达的观点固然正确,但由于不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特征,显得不真实、空泛。作文立意高远、深刻没问题,但要有尺度,必须准确把握身份,明确“我”是谁——“我”是中国少年,是时代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奔涌的“后浪”,“我”的表达要符合“我”的年龄、身份、所处时代、认知水平等个性特征。如果是虚拟的其他身份,也要“贴着人物”去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认知,不说过头话,不写空话、大话。试看优秀习作《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中的文段:

七十年前烽火硝烟,中国人民拼来了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今天,我们强调铭记历史,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并不是要我们铭记仇恨,去打打杀杀,而是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畏任何艰难险阻,敢于亮剑,勇往直前。迎接挑战,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来说,不一定都要前往边境去捍卫国土,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报国本领。

上面文段中,作者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青年学生,表达了时代新青年立足当下,铭记抗美援朝精神、克难奋进的决心意志,结合自身实际、迎接挑战的责任担当,语言表达符合人物的身份,思考具有独立性,辩证说理尺度把握比较好,自然地凸显了个性。

二、优化表达,言之有“文”

学生在写宏大叙事的作文时,容易沦为政治、历史学科的“传声筒”,写出的文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缺乏一种文气和灵动。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生作文虽不是文学创作,但还是要有一定的文采,即便是众所周知的素材,如能换一种表达,给人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甚至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叫绝。

在写作中,我们不妨运用一些修辞手法,除了引述、转述,还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生动的印象。在罗列历史大事的时候,可以进行融合、压缩,用一组句式铺排开来,读起来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既有内容的丰富性,又不会让人感到厌倦。且看2020高考全国卷Ⅱ优秀范文《与世界同行,谱青春华章》中的文段:

诚如李大钊所言:“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一代的我们,拥有火一般的热情,花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青春,更应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世界发展之中。愿你我携起手来,不做与世隔绝的孤岛,而要以协作精神连成广袤大陆;不做置身事外的看客,而要用担当的臂膀铸就钢铁长城。与世界同行,共创美好未来,谱写青春华章!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引用、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给予青年以极大的期许,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读起来文采斐然,情感充沛,是一段有文采、有个性的表达。

三、置身其中,言之有“我”

宏大叙事的作文表达之所以缺乏个性色彩,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了“我”的存在,没有融入“我”的情感。考生如果总是置身事外去指点江山、高谈阔论,给人的感受还是“隔了一层”。如果简单照搬历史、政治材料,生硬套用模式或素材进行写作,也未必能得高分,还不如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真实的自我,想一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一想周围的人、事、物,围绕着核心话题进行写作,表达真实的自我思考,反映真实的社会现状,也许会达到柳暗花明、出奇制胜的效果,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共鸣。

以“我和我的祖国”作文话题为例,考生就不妨谈一谈“我的职业规划和祖国的需要”,谈一谈身边的“90后”“00后”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现,谈一谈当代青年人在科技创新、自主创业中的探索与思考……总之,考生只要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置身于火热的社会现实去观察、思考,就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且看优秀范文《以青春之我,展报国风采》中的文段:

我以为,青春要在报国的事业中展现最美的风采。你若问我将来想干什么?我想说,我愿做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用脚步丈量祖国辽阔疆界,守护大漠戈壁;我愿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做一名白衣天使,“若有战,召必回”,在危难中逆行而上,守护国民健康;我也愿像海归村官那样,脚踏泥土,扎根农村,洒下青春的汗水,静待收获的时节。无论将来从事哪种职业,我都要努力把个人梦想融入祖国的需要中,在报国的舞台上绽放青春风采。

这段文字中,“我”的身份意识较强,作者把自己的职业理想融入现实之中,带入生活,不是简单地空喊口号,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本着真诚对话的原则,让人感到真实、真诚、真切,自有个性。

四、精选素材,言之出“新”

寒来暑往,雨雪风霜,凡属过往,皆为序章。宏大叙事的作文,无论是在命题材料还是学生写作中,往往离不开历史背景、时代大事,写作时也常常需要谈古论今。在公共记忆、历史大事众所周知的情况下,选材、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要想有个性地表达,就需要截取自己熟悉的、有一定新鲜感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试看范文《勿忘历史,奋斗当下》中的文段:

今天的我们,当以新时代的“弄潮儿”们为榜样,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奋斗。我知道,一位叫晏昵勋的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研究发明了挂钩子的宝器;我知道,一位19岁的砌砖师傅梁智滨,通过苦练在世界技能大赛里获得第一名,为中国争光;我还知道,舒畅不以埃隆·马斯克的生产方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自主创新,不断研究,创造自己的一套中国式方案。榜样就在身边,时代创造机会,我辈青年为何不奋起直追呢?

这段文字,作者联系青年和现实来谈,但没有选用众所周知的“火热”素材,而是选用了自己积累的“小众化”素材,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另辟蹊径,所以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这样也能体现表达的个性化。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宏大叙事类型的作文仍将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选项,师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加强训练。但是没有个性的“同质化”表达会让文章看起来千人一面,读起来无味;考生如能在准确把握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身份意识,做到言之有“度”,言之有“文”,言之有“我”,言之出“新”,相信可以脱颖而出。

来源:《作文指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