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讨论的“中等教育”指的是普通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等教育改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等教育改革(关于中等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几点思考)

中等教育改革

本文所讨论的“中等教育”指的是普通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

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很多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教育供给与需求还需进一步变革与完善,籍以更加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及其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诸如学校组构、学科内容、中职教育、高考模式等问题。

下面就能否取消初中独建、取消中考、取消中职、取消高考文理分科、学科比例与内容设置谈几点建议:

第一,取消初中独立建制,取消中考,实行初高中连读,融入职教因素,落实11年义务教育,为学生高考及培养社会性人才奠定基础性支持和塑造专业性能力。小学改为5年制。将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合三为一,称之为中学或完全中学。中学分为初级学段和高级学段共6年。中学实行三部制管理,即初中教育部、高中教育部和职业教育部。其可行性分析:

1.应该实施高中义务教育,此阶段学生可平步青云,不必无端竞争学校。小学毕业后,学生可就近读中学,直至高中阶段毕业参加高考,国家对毕业生可通过分类高考进行不同的人才选拔。这样,对于目前存在的小学、初中、高中择校问题、培训竞争等问题或许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解决。

2.中学教材版本需统筹谋划,确定合适内容。中学教材改为中学一年级,中学二年级…中学六年级。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科学衔接,有机渗透,浅显易学,在提高能力上有所突破。

3.中学学科与高考学科的定位符合发展需要。中学学科可分为主学科、副学科、选考学科和加试学科四部分。

主学科是道德与法制、语文、数学三大基础性、刚性学科,是重点学习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大学科。

副学科,除了三大主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包括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科学、体育、艺术,有关职业应用类学科等。副学科属于中学阶段性修业学科,要在中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逐年逐科修完,统考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业成就的参考资料。

选考学科,就是为高考所准备,学生所喜爱的专业性学科,进入中学后学生可以规划职业生涯,基本确定重点学习研究的方向。如喜欢物理学,可重点倾斜于物理专业的学习;喜欢历史学就重点倾斜于历史专业的学习;喜欢农学,就重点倾斜于农业设施专业的学习;喜欢医学,就重点倾斜于医护专业的学习;喜欢体育,就重点倾斜于体育专业的学习等等。高考时在三大主科的基础上要重点考查该专业学科,分数可适当提高。

加试学科,主要指的是英语等外国语学科,比如学生准备报考的某个大学某个专业必需外语的帮助,就加试外语,不需要的不必加试外语。

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向就会更明确,考学就业目标就会更准确。高考的学科可确定为: 3个主科 选考深造的专业学科 必要的专业所应加试的外语学科。这样就将高考变为“3 S Y”的条形考试模式。

第二,取消中职学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普职融通的中学教育体系,探索普职一体化教学模式新路径。结合市场需求,将职业教育有关内容纳入中学教育课程体系,列为副学科与选考学科。这样,县区级所在地可取消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职教中心。其必要性分析如下:

1.中职类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的中专学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和家长的知识层次需求及社会就业需要,大部分学生不情愿读完中职去就业,显然也不好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不用说中专学历早已被排除国编考试之外。

2.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不情愿思想依然存在。由于传统意识、社会现实等诸多痼疾的影响,学生与家长总是对中职学校疏远,认为去这样的学校读书就属于双差生、普高漏子,会低人一等,没有前途等等,即使去中职读书的大部分学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本没有如愿以偿 。

3.取消中职学校会节约大量职教资源去强化职业专科教育,会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功能,少走弯路,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化强国的演变。

4.把中职内容融合在中学,推行县域职业专科教育并不是削弱职业教育,而是提升了职业专业性教育的档次。中学阶段可据地域经济实际与人才市场需要设立职教内容,作为职业专科的基础性教育。在上级部门的统筹下,县级所在地可按照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品牌设置1所职业专科学校或将职教中心升级为职业专科学校,市级所在地可以发展应用职业本科学校。

5.职业教师面向社会聘任,实行行业兼职,走校上课,做到人尽其才。在国家进行专业人才配置,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将职业教育融入社会,通过校企合作、职业专家办企业、行业人才兼职等方式,使专业技能人才在社会上流动起来,发挥最大的专业人才创新创价效能。

同时国家的大学及其专业布局也应合理调整,根据需要设置大学及其专业,避免重复浪费。

第三,对将体育、艺术学科纳入中考高考加分项目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有些地区已将体育、艺术有关科目纳入了学校教育重点学科加以运作,增加了课时及活动项目内容,这无疑是很好的激励措施,十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美育素质的提高。对于这些学科,学校做到常抓不懈,科学布课,丰富活动,严格管理,使一般学生达到强化体质,增强美感的目的和效果就应该可以了,不必将考查分加在中高考的成绩里,否则是否会厚此薄彼,带来一些不良现象。

1.影响其它学科成绩的提升,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么多学科进入中高考,学生的压力一定会增大。对此,学生们要想方设法或走向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应付体育和艺术考试成绩的增加,对于政史地、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势必会产生不利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主体不能弱化,必须加以强化。

2.对于天生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就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无论后天怎样努力其体育能力和艺术水平都很难达到真正要求的标准。有的孩子其它学科的素质可能是超人的,如果因为体育和美术成绩影响他们的整体发展,甚为可惜。

3.是否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的经济负担。“减负”的目标应是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还应该考虑英语以及新加入的体育、艺术考试加分这些内容,否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可能不堪重负,不但没有减负,反而会增负。

如果取消中考、取消中职,落实一贯制中学教育即融合初中、高中和中职教育为一体的“三合一”完全中学教育体制,落实中学课程的主学科、副学科、选考学科和加试学科,落实3 S Y考试模式值得探讨。这个体制机制的实施,可能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教育的公平、人才的培养、减负增效、人民满意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