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北高中学生参加湖北省中小学生创客竞赛活动。

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教师队伍)(1)

学校开展丰富多元的校内外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之间精诚合作,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

兴国必先强师。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近年来,黄陂区汉口北高中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战略发展中最重要的位置,通过制度改革、精神引领、专业提升等多措并举,让老师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打造出一支师德优良、学识过硬的教师队伍,不仅办学成绩颇为亮眼,更为师生点亮一方梦想与心灵的“明灯”。

从风格各异到守望相助

他们组成精诚团结的“金牌队伍”

汉口北高中由原黄陂四中和黄陂五中合并而成,最初,两校老师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五中外向洒脱,四中相对矜持内敛,老师们各有所长,他们的融合度决定了学校的发展速度。”校长何盛宇介绍,学校从管理制度、办学理念、组织构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从办学初期,就定下“自强不息,向上有为”的发展精神。“这句话是鼓励学生,更是鼓励老师。学校生源不佳,但只要找对方法,肯下狠功夫,就能出成绩,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拼搏。”

为增强教师凝聚力,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德育的骨干力量,依托教师全员聘用制和班主任绩效考核等机制,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选拔思想道德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乐于和善于做学生工作、有一定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使班主任队伍得到整体优化。

为了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开展多元培训,多次邀请省市著名学科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学专家进校讲学,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校本研训,学校先后开展“三展示一公开”活动(主题教研展示、备课本展示、作业展示和公开课)、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进步体验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活动,全面提高优课率;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的需要;打造名师工程,帮助骨干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教学、教科研能力,几年的时间内涌现出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

在学校管理上,领导干部亲力亲为,身正为范。他们将教师和学生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今年春季疫情缓解后返校复课,要实行小班教学,为了保证效果,学校紧急购置9套多媒体设备,将教室进行改造,同步直播,确保小班教学效果。高考冲刺的两个月,校长何盛宇和班子成员坚守学校,与师生同吃同住,从每一个洗手台的设置,到食堂的每一顿饭菜的搭配,他们都事无巨细、严格把关。

经过6年的融合发展,汉口北高中组建起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既让老师们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上好网课,老师在江堤一坐就是一小时

他们身体力行诠释何为责任担当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高三的复习节奏。大考当前,师生却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说实话,大家心里都没底。”年级主任许其辉说,“学生急,老师们更急。汉口北高三年级组的老师们,想尽一切能想的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帮孩子们渡过难关。”

高三(9)班的语文老师刘文君,是学生口中的“小辣椒”,因要求严厉而得名。疫情期间,她被隔在了江心岛——天兴洲。当接到高三年级要在大年初六开始上网课的通知时,她既没有电脑,也没有宽带网络,住的地方甚至连手机信号也很微弱。

为了上好课,她先请村干部帮忙买电脑,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出门,推着自行车,带着桌椅、书本、电脑,去江边空旷处、江堤高处,去村委会门口、派出所门口找信号上课。不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下雨时,她一手撑着伞,一手点鼠标。为了上晚自习,她常常一个人打着手电筒,在江堤上一坐就是一小时。

知道刘老师的上课环境后,学生们纷纷发来“刘老师辛苦了”的慰问短信,可刘文君不觉得苦,“这是我作为老师的职责,绝不能因为我的个人原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复学后,全校进入冲刺高考的关键阶段。高三(8)班语文老师林纬,在冒着大雨赶往学校的路上,不慎在湿滑的路上摔倒,膝盖重重地撞在路边尖锐的建筑垃圾上,严重受伤,到医院缝了14针。当医生建议她休息半月,林老师拒绝了,两天后又重新站上讲台。“高考之下,一天都不能放松,和孩子们的未来相比,我的伤不重要。”

这是学校高三团队带领学生向目标冲刺的缩影,也是全校教师敬业精神的写照。年级组长杨建周坦言,汉口北高中生源不占优势,但老师们从未放弃过一个学生,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这个团队,合作了20多年,有默契,更有冲劲,大家相互照应,相互帮助,就一定会有收获。”

三年将数学平均分提高30分

他们“对症下药”击破学科弱点

7月25日,刚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学生胡骏就兴奋地给班主任王利祥打电话,“王老师,我做到了!”胡骏的高考总分为602分,这个在高分段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成绩,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入校前从未想过的高分。

胡骏说,自己中考时,数学只考了85分,今年高考考了120分,“谢谢王老师和其他老师们的帮助,是他让我不放弃,不断突破自己”。

今年高考,汉口北高中考出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这背后,不仅是老师们的敬业坚守,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索科学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汉口北高中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必须为学生‘把脉’,摸准他们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王利祥说,三年来,他手机里一直保存着这届学生进入高中第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全班数学平均49.9分,是他教书20多年来最差的一届。每逢大考,他都会把这张图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进步了。“今年高考全班数学均分78分,胡骏更是考出了120分,来之不易啊。”

从49.9到78,从85到120,得益于汉口北高中数学组开展的“十三五”市级重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数学进步体验教与学实践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从高一入校开始,数学备课组基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存在畏难心理等现象,一方面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补偿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中贯彻进步体验教与学的“三多三少”原则,即多备学情,学生为主,教师少讲;多备知识点的变式,循序推进,学生少做、精做;多陪伴多鼓励,少批评,并结合进步体验课堂“预、展、讲、练、评、结”等六个步骤,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学习的愉悦感、掌握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复习备考期间,数学教师们利用教学信息数据和资源,根据班级情况、学生个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整合教学资料,精编训练题型,紧盯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要求。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引导学生在自己努力思考、积极探索后,主动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有目标地各个击破。

这种体验式教学,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数学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在进步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获得感,成就了数学成绩的稳步提升。

不仅是数学,全校各个科目都在课改路上不断尝试、不断突破。语文组依托“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的策略”这一个课题研究平台,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国学讲座”等系列活动。英语组作为武汉市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开展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展示周活动、高效课堂达标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周的集体教研都能落到实处,每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能有所收获。

疫情下的高考,是一场考验,更是一块试金石,在全校教师的努力下,汉口北高中2020届高考全面开花,纯文理一批二批、艺体类重点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走出一条个性化育人之路,更在课程深化改革中,探索出了最能符合本校实际、最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撰文:易明 熊慧 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