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唱片巨头索尼音乐娱乐(SME)宣布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合作协议。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环球、索尼、华纳)与国内两大在线音乐平台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均有版权授权合作。这意味着,三大唱片公司在国内持续多年的音乐版权独家销售模式成为过去式。

腾讯音乐:付费用户达六千万,与索尼续签版权协议

据悉,SM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全球三大音乐唱片公司之一,拥有遍布全球的音乐发行网络和众多音乐厂牌,旗下艺人包括碧昂斯(Beyoncé)、阿黛尔(Adele)、莫文蔚、蔡依林、宇多田光、中岛美嘉等。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索尼音乐与腾讯音乐是续签版权合作授权协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执行董事长彭迦信表示,经过不断深化与拓展,两家的战略合作水到渠成地发展到了全新阶段。

索尼音乐怎么签约(不再推独家)(1)

根据本次协议,TME将继续在其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以及包括全民K歌等社交娱乐平台在内的多元场景发行SME全球音乐曲库,在创新宣发、艺人推广等领域进行合作与探索。

同时双方也将在loT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TME旗下的在线音乐平台将通过智能音箱、电视以及车载音乐系统等特定智能终端设备,为中国大陆地区用户提供SME曲库内容。

5月18日当天,腾讯音乐公开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TME总收入为78.2亿,同比增长24.0%,公司净利润为9.79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6亿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TME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到6090万,同比增长42.6%,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量环比增长490万。据TME介绍,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大季度净增长,季度付费率为9.9%。

网易云音乐拿下索尼数年期的海量曲库授权

5月18日,网易云音乐宣布与SME达成的全新版权合作,将获得索尼音乐娱乐数年期的海量曲库授权。同时双方还将在音乐宣发、流媒体服务、在线K歌、音乐Mlog等层面开展更多创新探索和全新合作。

除了音乐版权合作外,网易云音乐表示双方还将在音乐上下游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为用户提供世界级音乐内容,带来更多优质的音乐体验。

索尼音乐怎么签约(不再推独家)(2)

网易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收入205亿元,同比增加20.2%。其中网易云音乐所在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

相比TME旗下的QQ音乐、酷狗、酷我,2013年4月正式上线的网易云音乐起步较晚,曲库版权的优势较弱,但凭借独特的社区氛围持续成长为国内头部在线音乐平台。

财报指出,网易云音乐持续扩大原创音乐的影响力,发布了针对原创音乐人群体的视频扶持计划“PLAY视频计划”,帮助音乐人重塑音乐传播路径、拓展收益来源。同时网易云音乐也持续深化社区生态,在今年2月网易云音乐上线“和陌生人一起听”功能,拓宽用户的音乐交流空间。

此次网易云音乐成功“牵手”索尼音乐,获得其海量曲库授权,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表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提升网易云音乐在国际化、高品质音乐内容的影响力,助推中国音乐市场积极发展。基于双方对音乐创新、创意的探索和对市场潮流的敏锐洞察,此次合作将造福中国广大乐迷。

当网易云音乐有了索尼音乐版权,用户的一个直观感受或许是部分“灰”掉的歌单回来了,并且在数年期内可以畅听无阻。

“三大”独家音乐版权模式成过去式

对音乐平台来说,版权是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拥有的音乐版权越齐全,意味着用户能在平台上听到的歌曲越广泛。

不同于其他领域,音乐行业的上游相对集中和固定。早些年,通过不断并购整合,全球唱片市场形成以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为首的竞争格局,三家公司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音乐内容库。

2017年5月,腾讯音乐集齐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代理版权,拥有“一超多强”的版权优势。其他在线音乐平台需经过腾讯音乐的转授权,才能播放三大唱片公司的音乐。

最近一年来,随着腾讯音乐与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权协议到期,这种一度在行业引起争议的独家音乐版权销售模式被打破。

2020年5月,网易云音乐宣布与华纳音乐旗下的国际词曲版权公司——华纳版权(Warner Chappell Music)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后者旗下130万首音乐词曲版权的授权使用,双方将在曲库内容、在线K歌、音乐IP开发等音乐产业上下游领域展开合作。

随后,在线音乐行业又迎来重磅消息——2020年8月10日,网易云音乐宣布与环球音乐达成数年期的全新战略合作,获得环球音乐的曲库授权;隔天,腾讯音乐和环球音乐共同宣布,续签数年期版权授权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共同成立音乐厂牌。

如今,索尼音乐同时宣布与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均达成版权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模式成为过去式。尽管独家音乐版权的争议暂告一段落,但版权费用居高不下仍是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在非独家版权的模式下,音乐平台向唱片巨头支付的版权费用甚至比“独家”合作高。当前,平台单靠音乐付费服务和广告恐难覆盖版权成本,各家还需探寻更多盈利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