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济宁书友米阳。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鲁迅小说全集》。

揭示人性的文学作品(直指人性的作品)(1)

这本书包含《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是鲁迅全部的33篇小说的合集,不论哪个版本,豆瓣评分都在9.1分之上,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留给我们500万字的著作,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名篇。虽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杂文、散文,因其晦涩难懂而让人望而生畏,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祝福》等小说却备受人们喜爱,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鲁迅的小说因其表现出的反抗、斗争精神和呼唤国民独立的意识而大受欢迎。早在1953年,《故乡》就被选入日本教科书,直至今日;韩国也将《药》、《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等篇目收入课本;美国的“一生必读的100本书”,《鲁迅短篇小说集》名列其中;《亚洲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呐喊》位列榜首:鲁迅的小说,全世界都喜欢。

由此可知鲁迅的小说,并不简单是教科书中定义的“批判旧社会、吃人的礼教和科举制度”那么狭隘。教科书式的阅读,并不能深度解读鲁迅小说。地球人都喜欢的小说,一定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的,经久流传的作品也一定是直指人性的。

揭示人性的文学作品(直指人性的作品)(2)

鲁迅的小说数量并不多,但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一个个从现实中走出,带着时代印痕和社会特征。鲁迅先生曾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呐喊》和《彷徨》中的小说,创作于1918-1925年间,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黑暗的时期。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知识分子是鲁迅最关注的群体。

《故乡》里麻木的闰土和自私的杨二嫂;《阿Q正传》里好吃懒做的阿Q;《明天》里死了丈夫,又失去儿子的单四嫂子;《离婚》里敢于向夫权发起挑战,最终仍以失败告终的爱姑……他们都有“暂时坐稳了奴隶”、“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奴性,又有朦胧的反抗意识。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时曾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正如《孔乙己》中嘲笑孔乙己的短衣帮,《阿Q正传》中跟在囚车后看热闹的民众,《药》中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的华老栓……对苦难同胞的冷漠,对自我不幸命运的无意识,让他们成为可怜又可恨的看客。

《伤逝》里争取婚姻自主的涓生,《在酒楼上》里挑战神权的吕维甫,《祝福》里富有悲悯之心的“我”……

他们都受了新思想的感染,敢于向旧社会宣战,但最终都用一种不彻底的、软弱无力的反抗向旧时代妥协了。

但这些人物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小说正是因为有直指人性的穿透力,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洞察力。

揭示人性的文学作品(直指人性的作品)(3)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反抗旧统,离经叛道,成了不被世人所容的“疯子”。而我们的心里不也住着一个试图打破不公平世界的“狂人”吗?

《故乡》里的闰土,从儿时的单纯善良,到成年后的卑微木讷,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的轨迹?生活中,我们也会不断受伤,然后渐渐被磨平了棱角,最后不得不收拾起天真烂漫,学着世故圆滑。

《孔乙己》里的孔乙己,一生都在求取功名失败的失落中度过,揣着一肚子的学问,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踏踏实实过活,只能日渐落魄,穷困至死。再看看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种才华横溢,不被器重,只好郁郁寡欢,蹉跎一生的人。

《高老夫子》中高干亭一天的生活,也是千万个“假国学”的缩影,但又不限于此,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的身上依然有他的影子。为了评定职称,剪刀加胶水得来的论文;为了同学聚会,对镜贴花黄半天才能下楼的女人们;喝酒、打牌、钓鱼的现代“高尔础”们。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进行再叙述、再评价,将古代的圣人和闲人写活,站在制高点上俯瞰人生与现实,对人性和世情进行了深刻的洞察。

在《呐喊》序言中,鲁迅用“黑屋子”的理论阐明了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不为娱乐,不为艺术,为的是唤醒尚在睡梦中的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以此希冀毁坏这铁屋子的可能。所以,先生的小说,是一种呐喊,告诉人悲哀的所在,顺便指出光明的可能。他是那个铁屋子里保持清醒的人,他负责叫醒沉睡的我们,我们则要和他一起打破构筑铁屋子的自私、浅薄、顺从等一切人性中的弱点。

直指人性,这才是鲁迅小说走向世界,跨越时代而经久流传的根本原因。

钱理群教授说:“在鲁迅面前你必须思考,而且独立思考。”鲁迅是永远的批判者,批判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同时批判着我们的时代。他批判着旧时代里的人们,也批判着新时代的我们。

鲁迅的文字中有一种凛然的正气、冷静的独立,读得多了就能获得辨明是非、分辨敌友、洞察正邪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妨重复阅读鲁迅的小说,在他的小说中观照我们自己,看一看我们人性中的短板,找一找我们人生的方向。

揭示人性的文学作品(直指人性的作品)(4)

欢迎关注@柔与韧读书会,书山有路,柔韧前行,一起用读书创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