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部汉字当然也是分类的,许慎也是这样安排的,黄侃先生曾说:如《玉部》,自璙以下,皆玉器也,自璧以下,皆玉名也,自瑳以下,皆玉事也;自瑀以下,皆附于玉者也……”今天我们就来接着说玉部汉字里的6个汉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古代各地汉字都一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什么古代各地汉字都一样(古时的一里究竟代表多少土地)

为什么古代各地汉字都一样

玉部汉字当然也是分类的,许慎也是这样安排的,黄侃先生曾说:如《玉部》,自璙以下,皆玉器也,自璧以下,皆玉名也,自瑳以下,皆玉事也;自瑀以下,皆附于玉者也……”今天我们就来接着说玉部汉字里的6个汉字:

(今天解说的6个汉字)

1瑕。读作xiá。《说文解字》释作:“玉小赤也。”就是玉上面有红色,或者是带红色的玉。我们已经说过,其实《说文解字》对每一个汉字的解释也不是完全正确,这就是一例,瑕的本义应当是玉的暗斑,或者玉的疵病,也引申为缺点,过错。我们可以分析字形,一个玉部,玉部之外的叚在金文里,早期是用手云扳开山崖边的一块块石板,以产生缝隙,后来的金文再发展又添加了一只手,两手一上一下,有向外拉开石板的意思,因为又添加这一只手可能是别人的手,扳开石板会产生裂缝,又引申有借助他人、裂缝的意思,后来的蝦其实就是藏在石缝或者石堆里的一种生物。因此,我们理解瑕,首先要理解它有“缝隙”的意思,本义是有裂缝的玉,因此《广雅》里注释说:“瑕,裂也。”因此瑕引申为有毛病、有缺陷、或者有斑点的玉,而不能困于《说文》,只理解为有红色的玉。像后来的瑕不掩瑜,当然也是用的瑕的本义。我们看叚与瑕的字形演变,如图:

(叚与瑕的字形演变)

2、琢。读作zhuó或者zuó。《说文解字》释作:“治玉也。”意思明白,就是加工玉石。古时对于不同的器物,加工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诗经》里就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解释为:“治骨曰切,象(象牙)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古人已经意识到了不同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因此用这些材料加工器物时,采用了不同的加式方式,对于玉就是琢。

我们学习篆刻时,玉印跟铜印的差别在学习时就要注意到不同加工方式的差别,不同的加工方式,出来的也是不同的印章风格。

(玉印与铜印的差异)

玉石怎么加工呢,有说用解玉砂一点一点磨制的,有说用琢玉工具一点一点雕刻的,但总规是小心翼翼,一点点加工而成的,在字形上,玉以外的豖,本义就是把猪的脚绑起来,让猪难以行走的样子。有两个要素,1是猪绑了起来,所以琢玉也是把玉固定好;2是一点一点行走因难的样子,表示动作非常细微,所以琢是个缓慢的过程。了解了这两个要素,琢的意思就明白了。

(古代匠人琢玉示意图)

琢的另一个读音zuó用作专用词,琢磨,表示思考、思索。琢的小篆写法如图:

(琢的小篆字形)

3、琱。读作diāo。《说文解字》给了两个解释:“治玉也。一曰石似玉。”一个意思是治玉的工艺,一个意思是就是似玉一样的石头。为什么治玉的工艺除了要慢慢的“琢”,还要有一个“琱”呢?先理解“周”,周从甲骨文字形来说,是周密、严密、亲密、周全的意思,是考虑全面(所有方位),是处理好每一个细节(点)的意思,如图:

(周的字形与琱的小篆)

到了金文,周的字形发生了变化,小点点消失了,下面增加了一个口,意思渐渐演化为一个为王的人,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嘴,同时要管理好天下人的嘴,其实就是舆论。《管子.九守.主周》称:“人主不可不周”。这时,周的意思仍然是周密、谨严的意思,而雕刻玉器显然也需要考虑周全,因此,加工玉的工艺就多了一种称呼叫“琱”,意思是制作玉器时要考虑周全,思考方方面面的因素。后来,这个字演化为“雕”,就是雕刻的意思。

4、理。读作lǐ。《说文解字》释作:“治玉也。”显然,这又是对治玉的一种称呼,为什么又是“琢”,又是“琱”,又是“理”呢?理解一下“里”字的意思就明白了。在周朝的井田制度中,所谓的一里,就是九百亩农田及其间的土地,《韩诗外传》里称,“古者八家而井田,言里为一井。”(八家合耕一个井田,也就是一里平方的土地。)《孟子》则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一里平方的土地划他为一个井田,共九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其余八百亩为私田,由八家耕种。)但也有另外的说法,指居住的地方,比如《毛传》里称:“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管子》里又说“百家为里”《书经》又说“七十二家为里”……可见,里的大小并不一致。我们可以不管这些,只用理解,“里”,其实是“民户所聚之处”就可以了。在字形上,田在里的字形中是土地区分界画的意思,并不是“田野”的意思,所以“里”加“玉”为“理”,是“文(纹)理,治理”的意思。在治玉的过程中,要考虑玉材的纹理,才能真正治出好的玉器。所以,治玉,要讲究“理”。因此在“琢、琱”之外又多了一个“理”字。理的小篆字形如图:

(理的小篆字形)

5、珍。读作zhēn。《说文解字》释作:“寶也。”就是宝贝的意思。为什么一个玉加上一个㐱就成了宝贝呢?先要理解㐱,所谓的㐱,其实就是鬒,指头发稠密且好的样子,看字形,㐱其实就是一个人头发茂密后披的形状,古人认为头发是天赐之物,而一个人的头发稠密乌黑,基本上说明了这个人非常健康,所以稠密的头发也是宝贵的,《诗经》称“㐱发如云”。玉是稀有之物,㐱也是稀少之物,二者结合组成的字,当然是宝贝了。所以,古人造字时,“珍”字本身已经说明它是宝贝了。我们来看珍的小篆字形:

(珍的小篆字形)

6、玩。读作wán。《说文解字》释作:“弄也。”就是玩弄、戏弄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玩赏之物,比如古玩,珍玩。从字形上,玩字右边是一个元字,元字我们在这个系列的第一课就讲过,是指人的头部,这里代指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终日不思考其他事,只在手里拿着贵重的玉不放手,不就是玩物丧志了吗。因此,我们理解玩字就好理解了,虽然有一个玉字旁,但这个字的意思并不好,大致引申出来的意思就这几个:(1)戏弄、玩弄;(2)供玩赏之物,比如古玩、玩物;(3)研习,玩味。(4)欣赏、观赏、赏玩;(5)忽视、轻慢,如玩忽职守;(6)玩耍、游玩。(7)通“ 忨,就是”贪爱、苟安的意思。基本没有褒义词。玩的小篆字形如图:

(玩的小篆字形)

我们刚开始说到玉部时,称玉部汉字有四大类,1、玉或美石名,我们讲过了,如球、琳;2、玉器或用玉做的装饰品,如瑁、璋;3、玉的颜色,玉器的声音,如瑕;4、跟玉器有关的动作行为,今天讲的大多是这一类字。琢是雕治玉石;理是按玉石的纹路治玉;玩是把玩玉器,这类字后面陆续还会说到,今天先说这些。

(【说文解字】之24,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