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报道作者:泽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京东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京东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京东要做一件大事)

京东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

机器之心报道

作者:泽南

在零售和物流扩张版图的京东,现在又将目光转向推动「全链路」变革的新方向。

每年一度的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 JDD,是京东展示最新技术、宣告发展方向的最大规模活动。10 月 25 日,这家公司在北京发布了面向未来十年的新一代基础设施,面向泛零售业务、供应链平台智能化营销与市域治理等领域。

与此同时,京东也宣布将对量子计算、去中心化计算等六大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探索,并成立了探索研究院。

「面向未来,京东的新定位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我们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现有边界,」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在大会上说道。

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在 JDD 2020 大会上。

我们知道,京东的自有物流供应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为自身服务的。自 2007 年决定自建物流平台投入至今,京东已经打造了一个从产品销量分析预测到运输配送各个环节无所不包的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系统,做到了覆盖物流全链条。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还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京东已建立起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的成熟技术体系,AI 贯穿始终的系统已经大幅度提升了京东物流配送的效率。

这样一套供应链系统,不开放给其他公司用现在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十七岁的京东有一个梦想

未来的消费,将从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品位消费上升到品格消费。京东发现,面向产业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我们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会成为面向未来的产业互联网,京东要做的这件事在未来 10 年不会变:我们希望用技术的手段来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廖建文说道。

京东成立于 2004 年,当十几年前所有同类企业都在专注于自身运营效率时,京东就开始了对于供应链技术的深耕。支撑京东发展到今天的独特技术,成为了它独有的基础能力,如今正在服务超过 500 万 SKU 的自营业务,覆盖仓储物流体系,服务了超过 4 亿消费者。京东现在希望把供应链能力提供给更多公司和机构。

这条路线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想要高效率的供应链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国内的社会化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已从 2007 年的 18.4% 降到了今天的 14.7%,效率正在逐渐提升;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 8-10%,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是京东发展物流的本质。

如果有更多的供应链环节实现了京东速度,我们距离目标就会更近一步。今年的双十一,京东全球的累计下单金额创下新纪录,达到 2715 亿元。与此同时,京东物流的双十一的战报显示,其在全国 200 座城市实现了「分钟达」;在更广的范围内,有 93% 的京东自营订单及 92% 的区县、83% 的乡镇实现 24 小时达。

让我们印象更深的则是年初新冠期间京东的表现——在今年的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零售占比从 20% 迅速提高到了 24.3%。

疫情期间,京东医疗服务供应链支撑了不少人每天的生活。京东的供应链连接了分诊系统,大幅度提升了医疗服务的配置效率,让老少边穷地区的患者也能接触到一二线城市的医疗资源,目前每天线上都有 8 万医生触达 12 万消费者。11 月 26 日,京东健康开始了港股 IPO 的招股。

京东希望在未来十年,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全面切入实体经济,服务全球 15 亿消费者和近 1000 万家企业,同时帮助提升社会效率,带动客户库存周转天数降低 30%,推动社会物流成本占比降至 10% 以内。

首款由消费者和 AI 设计出的产品,成了爆款

供应链技术除了能够让货物更快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还能做到什么?京东其实已经做了一些很有未来感的尝试。

首先,它也可以告诉厂商: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京东帮助设计了全球首款全人工智能定制冰箱——美的果润维 C 系列冰箱。这款冰箱的背后,有人工智能领域中流行方法生成对抗网络 GAN 的影子。

京东在设计冰箱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神经网络:其中一个负责模拟用户画像和喜好,另外一个模拟商品设计者。算法模拟了冰箱的上百种属性,其中既有离散的,比如颜色,还有一些连续的,比如耗电量和容积。通过两个神经网络彼此的攻防训练,算法可以不断迭代优化冰箱数百个产品的性能设计。

在冰箱的设计过程中,神经网络实时获取用户最可能的反馈,并针对目标消费者人群迭代产品的参数。当两个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开始平衡的时候,工程师们获得了最优的配置,并以此为参考指定了生产、排产的决策。

京东与家电厂商合作推出的 C2M 定制化冰箱。

「我们提出了业界首创的人工智能定制模型。通过与国内顶尖的电器生产厂商合作,我们在 618 前推出了全球首款全人工智能定制冰箱,整个流程没有人工介入,生产上线时间比同类产品缩短了 83% 以上,」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联云总裁周伯文表示。「这意味着在销售环节中,我们有大量利润空间可以返回给消费者,这也帮助这款产品成为了当期的爆款。」

AI 技术和用户反向定制的思路为消费者和厂家都带来了好处,美的冰箱目前的销售当中,C2M 的占比正在不断增加。在购物节期间开设专有独立生产线,优先为京东家电供应独家反向定制产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厂家的「基础操作」。

根据京东家电的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基于 C2M 反向定制「京品家电」的成交额占京东家电整体成交额的近 25%。京东的定制化,虽然还只是在几个品牌和产品中获得了应用,但全部获得了成功。

商品定制其实只是消费链条的其中一个环节,京东正在考虑把人工智能的 C2M 拓展到消费的整个流程中去。利用神经网络理解用户需求,进而进行产品设计的思路可以应用到采购网络、生产流程、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未来 10 年之内柔性生产和整个生产供应链都将获得效率的提升。我们提出了基于生产端智能化、基于人工智能 C2M 生产的路线图,人工智能将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决策。」周伯文说道。

有了需求驱动的产品,还可以有需求驱动的制造。京东发布了「C2M 智能工厂」计划,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需求转换平台,将 C 端需求转换为 M 端可设计、可追溯、可量化、可定价的生产元素,从而链接 M 端进行研发、管理、生产、运维、服务的全流程。

四大产品,用技术改变产业格局

在京东看来,数智化的未来将被所有参与者共享,这家公司希望用自身优势连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端。

在 25 日的 JDD 大会上,京东发布了四款企业级产品,分别是泛零售技术服务平台「零售云」、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京慧」、智能客服与营销平台「言犀」和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仑灵」。

其中,京东零售云专注于泛零售行业的技术服务生态。通过对技术、业务、数据、用户四大中台的能力通用化,这一平台将京东全链路技术及成熟方法论首次体系化对外输出,实现了技术实施、运营流程、业务活动的全面标准化,就业务、数据、用户三大板块,为企业及政府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全栈式技术服务。

京东物流打造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型产品「京慧」能够为企业提供大数据、网络优化、智能预测、智能补调以及智能执行等一体化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量化决策和精细化运营。在实践中,「京慧」为安利定制化开发了商品布局、销量预测与智能补货系统、库存仿真和库存健康诊断系统方案,帮助安利节约成品物流费用 10% 以上,库存周转天数降低 40% 以上。

在人工智能的语音技术领域,京东也有广泛的技术应用。京东智联云发布的「言犀」,基于智能人机对话与交互平台,覆盖智能客服、交互营销、交互媒体等业务,可为政务、金融、零售、教育等行业提供全栈技术支持及产品服务能力。今年双十一期间,言犀累计服务顾客 3.2 亿次,其中智能交互营销帮助海尔旗舰店实现订单转化率增幅达到 42%。

「交互式自主营销导购服务现在已经拓展到了几十万京东商家,日均营销人次超过百万,转化率提升 45%。多模态的智能文案识别系统迄今为止已经撰写过超过两三百万好货推荐文案,好评率超过 95%。而虚拟形象实现的导购效果比 80% 的人类导购效果更好。」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晓东说道。

京东一直在推动不少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全新的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仑灵」基于京东数科智能城市操作系统,面向各级城市管理者,可以解决跨委办局的业务痛点,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政务数字化平台。

京东数科助力南通市政府打造全国首个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其中分析研判系统汇聚 75 个部门数十亿量级数据,提供基于 AI 智能分析和专家智库的辅助决策建议,涵盖社情民意、政务服务、经济运行、公共安全等多领域。

京东的转型与坚持

对于京东来说,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未来十年,人工智能、下一代计算芯片等技术将快速发展,为不同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但在诸多不确定性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确定性和机遇。

站在 2020 年的节点上向后看,未来十年里产业链和消费领域会出现哪些变化?「可以预见的是,原材料的分布会更加多元,加工的分工会更加细化,制造会更加去中心、更加柔性化,品牌的分化和细颗粒度、分销零售的环节会更加扁平,消费的需求则会更加分散和个性化。」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连云总裁、IEEE Fellow 周伯文博士说道。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产业链的智能协作会借助人工智能、5G、IoT 等技术,为所有人带来更好的体验。按照京东的想法就是:解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阶需求,自我实现。

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加苛刻的需求,京东的实现路径图是打造一个技术驱动的数字化社会供应链。对于推动这一体系的发展,同时具有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属性的京东具有「天生」的使命感。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连接着供需两端,同时触达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在过去 10 年中,京东积累了大量高价值的数据,打磨了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又有顶尖的技术和服务体系。京东本身可能就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

「从最底层的 IDC 智能运维,到京东的公有云、混合云的 IaaS、基于云上的操作系统,这些基础能力不仅保障了我们平时用户体验丝般的顺滑,更在 618、双十一等海量高并发场景下坚如磐石。」周伯文说道。

要想实现数智化的愿景,不仅需要广泛的合作,更需要突破性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自主系统和下一代计算是京东未来 10 年重点探索的目标。

据了解,京东技术研发体系员工数量超过 1.8 万人,仅在今年上半年,整个京东的技术研发投入就达到了 75.4 亿元。

在 JDD 大会上,京东还宣布探索研究院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基础技术研究机构计划深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据科学,工程与管理、去中心化计算、伦理道德、科学与艺术等六大数智技术领域,从基础理论层面实现颠覆式创新。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连云总裁、IEEE Fellow 周伯文在 JDD 2020 大会上。

京东探索研究院将面向全球招募最顶级的人才,预计未来 3 年每个领域将至少有 3 位以上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加盟,并鼓励青年科学家加入。

如果数智化社会是理想中的未来,那么距离到达明天的彼岸,京东已经有了航行的动力。

十年之内,让我们期待变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