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我会等待

教案我会等待(大班社会我会等待)(1)

活动背景:

“等待”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规则。公共场所中,乘车、在餐馆吃饭、去超市购物后付费要等待;幼儿园里,上厕所、玩沙区穿鞋、取点心也需要等待……可以说,等待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也必须面对的事情。学会等待是形成秩序的关键,学会等待可以让一颗焦躁不安的心归于平静,学会等待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时光变得美好。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已拥有的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将重点放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测、回忆、体验等多种方式,了解等待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调节自己的心情。懂得让自己平和、快乐地等待,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等待,让等待的时光更有意义。

活动目标: 1.懂得边等待边做一些事情能让等待变得充实、快乐、有意义。 2.在亲身体验、经验分享与讨论探索中了解几种积极等待的方式,努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3.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活动准备: 1.多数幼儿有去世博的经验。 2.定时器,纸、笔若干。 3.ppt课件:不同等待方式的图片,放学后小雨等爸爸接的图片。

教案我会等待(大班社会我会等待)(2)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等待时两种不同的心情 1.体验调试电脑时两种等待方式带来的不同心情。 A.什么也不做干等 B.边做游戏边等待 2.说说自己的体验。 师:刚才的两次等待你们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等待的时候如果有事做,时间就会很快过去,如果干巴巴地等待,那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象蜗牛一样慢。)

二、集体讨论,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等待方式

(一)幼儿园里的等待方式

1.回忆交流,了解时间较短的等待需要的方式。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哪些时候需要等待?你是怎么等待的?等待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会怎么样?

小结:在幼儿园喝水、上楼梯、玩游戏时都需要等待,这些等待的时间比较短。这时候如果我们能耐心一点,有序排队,就会很快把事情做完,心里也会比较开心。

2.创设情境,了解时间较长的等待需要的方式。 (1)出示图片,感受小雨的心情。 师:小雨已经等了好久,别的小朋友早就回家了,爸爸还没来接她。小雨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她好像在想什么? (启发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移情训练,帮助小雨想办法。 师:小雨的爸爸有事来晚了,这时候,小雨该怎么做呢?除了要有耐心,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让她感觉时间过得稍微快一点,让她快乐一点点? (引导幼儿设身处地,帮助小雨想出办法。) (3)相互讨论,绘画表达。 师:和你周围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办法画下来。 (4)语言表达,再次亲历等待。

师:把你想到的办法告诉小雨,好吗? (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办法:“借老师的电脑打打游戏、看看书、到窗子前面看看风景、玩积木、看电视、画一幅画……”) (针对幼儿倾听同伴讲述办法时所表现出来的等待行为进行总结、教育。)

教案我会等待(大班社会我会等待)(3)

(二)生活中其他地方的等待方式 1.启发幼儿思考家里、公共场所等地方的等待方式。 师:除了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等待?这时候可以怎么等待? 2.创设情景,师幼讨论。

师:老师有一个苦恼的问题,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我请客的时候啊,客人3点钟才会到,我2点钟就把水果啊什么的准备好了。那一个小时,我就感觉特别心焦。请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 (引导幼儿说出各自想到的办法:“看书、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打电话问问她们可不可以早点来、吃吃水果、推开窗子看看外面的风景、上上网、睡上一觉……”) 小结: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需要等待的时候。用上我们想到的这些好办法,一定会让等待变得充实、有意义、快乐一些。

三、观察讨论,拓展幼儿关于世博等待的经验 1.提问,回忆世博等待的心情。 师:你们去过世博会吗?等待那么长时间,会是什么心情? 2.依次出示玩魔方、看书、看报、交谈等图片,丰富幼儿的等待经验。 师:有一些聪明的人,就像我们小朋友刚才一样,想出了一些等待的好办法。 小结:这些聪明人在等待的时候获得了知识、交到了朋友、了解了新闻,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四、总结概括,提升幼儿关于等待的艺术

等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短时间等待时需要我们遵守排队规则、注意观察和倾听,长时间等待时除了需要耐心,还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不影响别人的事情,让等待变得充实一些、快乐一些。

反思与评析:

我们都知道,体验是社会活动重要而独特的学习方式。本次活动的亮点就是幼儿在巧妙的环节和情境设计中,自然地运用了体验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关于积极等待的情感需求,初步了解了长时等待和短时等待时可以采取的不同方式,为今后的生活储备了经验。

巧妙之一:两种等待、两种心情的亲身体验环节的设置。活动一开始,老师就设置了等待电脑调试的情境,通过前后两种不同等待方式的对比,让幼儿亲身体验消极等待(无事可做)和积极等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的不同感受。巧妙的设计紧扣中心,一下子就将幼儿引入两种不同等待的情景中,此环节令听者不由得称妙。

巧妙之二:小雨等待爸爸来接的情境设置。此设计至少有两点是可取的。第一,这个情境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是亲身经历过的,是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都能积极参与,都愿意想办法帮助小雨,并想出了很多积极等待的方式。第二,这个情境的设置,一下就帮助幼儿区分了长时等待和短时等待的不同,顺应揭示了长时等待和短时等待我们应采取的不同等待方式。

巧妙之三: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轮流介绍过程中的等待体验。当小朋友轮流介绍自己为小雨想出来的等待方式的时候,幼儿实际上正经历着一次短时等待。它设计的巧妙在于表面上看这并不是老师特意设置的,但实际上它正是活动目标在实践中的一次检验,老师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进行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积极而深远的。

教案我会等待(大班社会我会等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