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2)

清朝的娘娘们都是如何行礼的呢?

有没有人注意到《如懿传》里面的一个小细节,就是妃子们在长街或者御花园碰到的时候,行的都是抚鬓礼,而在室内,行的都是蹲安礼。

抚鬓礼就是右手指从眉上额头至鬓角连抚三下,然后微微点头目视对方。这样的拜礼显得娘娘们十分优雅,这是女子们对同辈行的礼。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3)

一般这个礼,通常都在妃子们拜见皇后的时候,才能看到。蹲安礼也就是半蹲礼,也是女子的请安礼,双脚平行站立,双手微微扶膝,弓腰半蹲状,会说给娘娘请安。

也有说这个叫万福礼的,但是满族女子是不行万福礼的,万福礼是汉人才行的礼。当然,遇到皇后或者太后,低位份的妃子为显示恭敬,也会半跪下去,给高位分的人行礼,这个叫“深蹲”。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4)

还记得如懿刚成为皇后的时候,如懿的额娘进宫看如懿,如懿先对她行了一个不常见的礼。这个叫抱腰礼,是满族的大礼,是至亲相见或者贵宾到来的时候,才会行的礼节。

行礼人单腿跪地,双手抱住长者的腰部,将头低下,受礼者也弯下腰来,双手轻轻抚摸受礼者的头。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5)

如懿额娘之后给如懿行的“国礼”,就是叩拜礼,也就是叩头,女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然后头缓缓伏至地上。

但等到丧仪的时候,这个手势就完全反过来了,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了。还有一个就是“拉拉礼”,就像《甄嬛传》中甄嬛和端妃,就经常这样拉手问好。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6)

当然宫女要侍奉那么多人,需要注意的礼仪就更多了,她们见正三品以下的嫔妃,也就是贵人以下,以及比自己位高的宫人应该行躬身礼。

见正三品以上,也就是嫔以上,以及皇上和太后,行屈膝礼。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7)

这也就是为什么秀女们,进宫以前需要在家里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礼仪,要不在皇上面前出了丑,轻则挨一顿骂,重则家族因此有一个家教不严的名声,也会有一段时间她的家族,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8)

螽斯门究竟有什么讲究,为何清朝嫔妃都如此信奉?

螽斯门经常在如懿传和甄嬛传中出现,其实它也叫蝈蝈门,但它也不是随便就这么起个名字的,它可是有特别的含义的。

因为蝈蝈喜欢鸣叫,并且清朝的宫廷里也十分喜欢养蝈蝈,特别是乾隆,每逢搞庆典的时候,他都会让人在大殿的门外,挂一万只蝈蝈笼子,等他走进大殿的时候,一万只蝈蝈一起名叫,有“万国来朝”的寓意。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9)

而他的另一个意思,就十分受娘娘们的喜爱了,它还象征着多子多福。蝈蝈的繁殖能力可是很强的,一下子可以生好多个孩子,所以人们才用他来祈求可以多子。

而且在皇家,只要是个太后,就会希望皇上能多多绵延子嗣,对于子嗣在皇家可是绝对不会松手的。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0)

在《如懿传》中,这螽斯门的用处,就更加的明显了。卫嬿婉在给渣龙喝鹿血酒的时候,如懿赶过去劝诫,结果在永寿宫晕倒了。

就连嘉妃都说:“这永寿宫,是个什么邪门的地方,这皇后是万年不遇喜的身子,怎么偏跪在永寿宫外面就有了。”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1)

那这永寿宫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如懿之前虽然是因为戴了琅嬅送的手镯,才没有身孕,但后来不戴好长一段时间了,也依旧没有身孕,为何偏偏多在永寿宫呆了一会,就被查出怀了嫡子呢?

螽斯门正是处于永寿宫的西边,而螽斯门所对应的西二长街也被称为“生子大街”。这个长街的最北端,就是与螽斯门对应的百子门,同样也是寓意着子孙昌盛。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2)

还有你们注意到了吗?永寿宫的隔壁就是太极殿,也就是启祥宫,这里是金玉妍住的地方。

金玉妍是渣龙后宫前期最能生的,不仅生下了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还有皇八子、皇九子和皇十一子。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3)

而永寿宫的卫嬿婉,除了生下了未来的皇上,还有其他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得不说这个螽斯门的威力,可真是大得很啊!

“一耳三钳”是必须要随时佩戴的吗?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4)

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妃子们一个耳朵上带着三个耳环,由此感到奇怪,难道一个耳朵打三个耳洞是为了好看吗?其实并不是。

一耳三钳其实是满族的一种旧俗,女孩出生后,一个耳朵上穿三个耳洞,再带上三个耳钳,也就是耳环。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5)

宫廷富人,用金银装饰,不太富裕的就戴铜圈。这也是满人入关后,有别于汉族女人的装饰。

但其实在乾隆的时候,乾隆自己就有提到过,旗人必须戴一耳三钳,而包衣选上来的秀女,都要一耳一钳。更甚的乾隆年间,一个耳朵上带四五个的都有。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6)

但一耳三钳并不是经常佩戴的,一般女子也只是会佩戴一个耳坠。

就像《如懿传》琅嬅作为皇后,佩戴三钳的时候比较多,高晞月也经常戴,虽然她是汉人,但后来被渣龙抬了旗,所以入了宫之后也开始佩戴三钳。

其实只有正式册封过的嫔妃,才有资格佩戴三钳,就像渣龙在大封后宫的时候,妃子们在册封典礼上,穿着朝服,就带的三钳。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7)

又或者是相对大一点的场合,就像是如懿被册封为皇后的时候,每个妃子都穿着朝服,也同样都带着三钳。

但是朝服嫔以下是没有资格穿的,所以阿箬再被封为贵人的时候,她不仅没有朝服可穿,而且也没有佩戴三钳。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8)

还有豫妃,在封妃的册封礼前,她穿上了朝服,一开始本来以为她也戴了三钳,但仔细一看,却是只有一个耳饰下缀着三串珠子。

她带在这种时候,带上这样的耳饰,可能是因为她一直自诩未来可是要做皇后的,可她却是蒙古来的妃子,所以才会搞一个像三钳的耳饰佩戴。

金玉妍和卫嬿婉对待仆人的区别(螽斯门的来头原来这么大)(19)

而且这个耳钳带什么材质,也是有要求的,太后和皇后每钳都有两颗一等东珠,皇贵妃和贵妃则是二等,依此顺下。

所以这耳钳不仅能区分满人和汉人,还能看出地位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