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何谓“玄同”?(第五十六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家相生是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家相生是什么意思(205.何谓玄同)

道家相生是什么意思

205. 何谓“玄同”?

(第五十六章)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12个“玄”字。与之组词的先后有:玄牝、玄鉴、玄德、玄通、玄同,以“玄德”出现的次数最多,达4次。何谓“玄同”?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塞其兑,闭其门’,塞闭之者,欲绝其源。‘挫其锐’,情欲有所锐为,当念道无为以挫止之。‘解其纷’,纷,结恨不休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和其光’,虽有独见之明,当和之使暗昧,不使耀乱人也。‘同其尘’,不当自别殊也。‘是谓玄同’,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也。”他说“玄同”是“与天同道”。

王弼注:“‘和其光’,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同其尘’,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没有针对“玄同”的注解。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认为:“‘挫其锐,解其纷’,不太重要,‘和其光,同其尘’,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前六个字是指人的行为方式,后六个字是指人的生存形态。……老子把这种生存形态命名为‘玄同’,也就是以玄妙的方式与天下同化。”(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67页。)

南怀瑾说:“‘和其光’,把自己外露的光明收起来;‘同其尘’,处世之道,不要显露特别之处,和平常人一样,很平凡,‘是谓元同’,这才是修道人的榜样。‘元’就是‘玄’,修道人必须要和光同尘。”(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98-199页。)

陈鼓应今译:“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并引述:“理想的人格形态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而达到‘玄同’的最高境界。‘玄同’的境界是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褊狭的人伦关系之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待一切人物。”(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78-279页。)

刘笑敢认为:“‘挫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这是主体对外界纷扰的主动平息,挫败外界的锋锐,解绝外在的纠纷,就能达到玄妙为一的境界。”(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47页。)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一段可以说是描写道者日常行为,也可以说是劝说众人:

“塞其兑”,要善于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胡说八道,避免祸从口出。兑,是口舌的意思。

“闭其门”,要善于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不受外界引诱,不走歪门邪道。门是引申意,并非实物的门。

“挫其锐”,要善于掩饰自己的才华和本事,不锋芒毕露。

“解其纷”,要善于化解身边的纷争,不争强好胜,和平共处。

“和其光,同其尘”,要善于收敛自己的荣光,不彰显取得的成绩,不炫耀获得的荣誉;要善于混同红尘,相忘于江湖,能与民众打成一片。

“是谓玄同”,这就叫做“玄妙大同”,也就是天下大同,天下一统,天下太平。

我们到底是需要“和而不同”还是“玄妙大同”呢?《论语·子路》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意是,君子主张“求大同,存小异”,天下和谐;小人则主张“存大同,无小异”,必须整齐划一。就拿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来说,就像一个大家庭和谐相处,允许有文字、语言、服装、饮食、风俗等文化的不同。小人的做法是要求全世界所有人都一样,不管白人黑人,东方西方,大国小国整齐划一,没有任何区别,那是不可能的。

“玄妙大同”是不是更加过分呢?这就要看语境了。说“玄妙大同”之前是要“塞兑”、“闭门”、“挫锐”、“解纷”的,然后“和光同尘”,目的也是“和谐”。“大同”是不争,“玄妙大同”就是一点不争,上点下点无所谓,不存在吃亏赚便宜。所以,只有“和而不同”才能“玄妙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