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天,毛泽东到大连看望正在养病的毛岸青。在谈话中,毛岸青突然想起他昨晚做的一个梦:“爸爸,我梦见妈妈了!她说要我好好练字,帮爸爸抄文章。”毛主席听完后,眼里泛着泪光,拿出近日写的一首词:“我失骄杨君失柳……”
竟是永别
图|杨开慧和毛泽东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并在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杨开慧则带着他们的3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留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斗争。
孩子年龄尚小,毛泽东虽然一直在外奔忙,未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但杨开慧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这让毛岸青感到非常温暖,加上哥哥毛岸英的疼爱、弟弟毛岸龙的天真可爱,更让毛岸青懂得亲情可贵。
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杨开慧教他们读书写字、讲童话、讲历史,也讲革命故事。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忙得不可开交,但温暖的母爱如阳光般滋润孩子的心田。杨开慧和他们说,父亲是爱他们的,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
艰苦的生活,平淡而幸福,虽有不尽意之处,毛岸青也感到非常满足。但在民族存亡关头,在内外交迫的混乱时代,这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是多么奢侈,多么短暂。他们终究还是失去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四处捕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先后已有不少共产党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在这片土地上。10月下旬,杨开慧和毛岸英不幸被敌人密探发现,遭到逮捕。敌人把他们押到长沙,并对杨开慧严刑拷打,妄图从她口中得到毛泽东的具体位置,以及地下党组织成员的名单。
杨开慧始终不肯透露半点信息,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牺牲我小,成功我大!”杨开慧始终顽强抵抗,不肯松口。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惨遭杀害,年仅29岁。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杨开慧后,企图用毛岸英做诱饵——“放小鱼,钓大鱼”,允许亲友保释。毛岸英脱离牢狱后,和两个弟弟一起被送到舅舅杨开智家,跟舅母、外祖母共同生活。三兄弟纷纷改名,掩人耳目。
图|杨开慧
1931年1月初,旧历新年之际,暗探估计忙着过年,盯得不那么紧了。一天,有个生人来到杨家,见四下无他人,取出一个包裹递给毛岸青舅妈:“这里有杨开智先生的一封信。”
杨开智展开信一看,是毛泽东大弟毛泽民的笔迹,信中道:“请将岸英、岸青、岸龙尽快送到上海。”原来毛泽民得知杨开慧遇难后十分担忧,3个孩子留在白色恐怖下的长沙非常危险。
毛泽民经请示党组织同意,亲自写信给杨开智,把3个孩子送到上海的大同幼稚园抚养。这个任务交给了杨开智妻子李崇德,李崇德遵照指示将孩子送到上海,随后返回长沙。他们先没了母亲,现在又无依无靠,感到非常难过,但还是留了下来。
悲惨生活进入幼稚园后,他们与其他革命者子女一起,得到了许多照顾,三兄弟的生活暂时稳定下来。按理说,大同幼稚园开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又有宋庆龄担保,孩子在这非常安全,可没想到好景不长。
因顾顺章叛变,他供出上海地下党的秘密据点,并亲自带领敌人逮捕曾经的战友和同事。我党应对不及,上海党组织几近摧毁,工作人员有的被逮捕,有的四处躲避,无暇顾及幼稚园的孩子。幼稚园遭到封锁,孩子无人管理,纷纷流落街头,成为乞丐。
毛岸青从此跟哥哥毛岸英,带着弟弟毛岸龙流浪街头。他们睡过马路,捡过垃圾,给人推过黄包车......有一天,毛岸龙突然生病,又高烧又腹泻,毛岸英和毛岸青将毛岸龙藏在隐秘的角落后,出去乞讨。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毛岸龙不见了,后来一直多方寻找,也没有找到。
得知毛岸英、毛岸青流落街头无人过问,董健吾托人四处寻找,找到后收养在自己家里。但由于他家人不愿意照顾多出来的两个孩子,半年后董健吾将孩子转移到前妻黄慧光处,让岸青、岸英和自己与前妻的孩子一起生活。
图|董健吾
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中断了对毛岸青与毛岸英生活费的供给,董健吾也辞去了牧师职位,转入地下,对黄慧光家的生活无能为力。黄慧光只是一个家庭妇女,抚养6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
她领着子女给人家洗衣服、扎纸花,挣点钱贴补生活,也让毛岸青两兄弟去街上卖报纸挣点钱。没想到岸青所卖的报纸收到了不少假币,这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黄慧光大发了一通脾气。
“卖报都卖不好,你们还会干什么?我当初就不该收留你们!”黄慧光又生气又后悔,拿着几张假钱掩面哭泣。“一定是那几个外国水手给的!我去找他们!”毛岸青认定这些假钱是那群外国人给的,怒气冲冲跑了出去,要找他们算账。“岸青!”毛岸英二话不说追了过去。
另一边,毛岸青把“打倒洋人”几个字写在大马路上,恰好被巡捕撞见。“臭小子,你在写什么?”巡捕使劲打了他一巴掌,毛岸青被打得两耳嗡嗡作响,摔倒在地。毛岸英赶来,背他回家。趴在哥哥肩头的毛岸青哭个不停:“哥哥,我好想妈妈!好想好想…”可他们的妈妈永远不会回来了。
身受重伤的毛岸青被及时赶到的毛岸英背回去后,大病一场。因条件艰苦,未能及时医治,从此落下病根。
前往苏联1936年初,董健吾借充当宋庆龄信使的机会,告诉毛泽东,他的两个儿子由他收养,以及住在上海家里的情况,向毛泽东询问往后如何安排。毛泽东回信表示非常感谢,但陕北战乱,条件艰苦,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希望毛岸青两兄弟继续暂居上海,如果有机会,请董健吾将他们送到苏联留学。苏联同意接收一批共产党的子女。
6月,张学良施以援手,让李杜将军将毛岸青两兄弟带到法国。在巴黎,他们见到接他们去苏联的康生。不久,他们顺利到达苏联,进入国际儿童院。这年毛岸英14岁,毛岸青13岁。
图|毛泽东
1938年,一封信自遥远的延安来到莫斯科,写道:“亲爱的儿子:时常想念你们……”毛岸英两兄弟拿着这封短短的信泣不成声,这是父亲的亲笔信。骨肉离散十多年,这封信倾注了毛泽东对两个儿子无尽的思念之情!
1941年1月,毛泽东在写给毛岸青两兄弟的信中嘱咐,要趁年轻,多学自然科学。还在信中提醒他们:“你们有自己要走的路,不管是好还是坏,都取决于你们自身和你们所处的环境。”这些话使毛岸青他们深受教育,并对他们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从国内给他们寄了很多书。
两兄弟早年经历苦难,懂得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学习刻苦、废寝忘食、成绩优秀,纷纷跳级。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更加关心远在他国的毛岸青,在信中写道:“岸青我儿:知道你的情况,我很欢喜。看见你哥哥,就像看见你一样。”
1947年9月,毛岸青回到祖国。毛泽东给毛岸英写信:“岸青回来了,要学中文,我已同意,许久不见,我迫不及待想看见他。”寥寥数语,父爱深深。是啊,1927年分别,那时毛岸青才4岁,现在毛泽东多想见到颠沛流离的儿子啊!
毛岸青回国后,像哥哥毛岸英一样,被送到农村参加劳动。这时候正是土地改革时期,黑龙江零下30多度,那时候没有暖气,房子也不保暖。毛岸青在这种环境里,丝毫没有抱怨,不搞特殊,他与广大农民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劳动也在一起。
毛岸青还到宣传部从事俄文翻译工作,他凭深厚的俄文功底,工作勤奋,先后翻译了非常多的列宁著作,但毛岸青非常低调,从未向别人提起。他的努力,毛主席都看在眼里,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但在爱情问题上,毛岸青却一直不是很如意。毛泽东听说后,找岸青谈了一次心,他对儿子说:“找对象要求不要太高,你就说你是一个普通翻译干部嘛!”毛泽东的确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父亲,他的话平平淡淡却实实在在。
图|刘思齐和毛岸英合影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岸英与刘思齐喜结连理。在他们家,毛岸青认识了邵华。1950年10月,毛岸英报名参加志愿军,投身抗美援朝,同年11月25日在朝鲜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毛岸青止不住地悲痛,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不停落下。他们兄弟二人从小相依为命,回国后虽各忙各的工作,呆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为彼此骄傲,他们有着剪不断的亲情。他依稀记得在最困难的时期,哥哥的肩膀是那么宽大温暖,现在哥哥永远离开了,在异国他乡、敌人的炮火里,永远离开了。
毛泽东老年丧子,刘思齐失去了亲爱的丈夫,毛岸青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兄长。毛岸英的遗骨没有运回国内,在朝鲜就地安葬。从那时起,家人不远千里到朝鲜为毛岸英扫墓。然而遗憾的是,毛岸青一次都未能踏上朝鲜的国土,去看望他亲爱的哥哥。
这份噩耗对毛岸青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在这份悲痛的情绪笼罩下,毛岸青病倒了。毛主席得知毛岸青的情况后,非常着急,立刻安排他去苏联治病。但这次生病,引发旧疾,那是当年在上海街上被巡捕打,落下的老毛病,无法彻底治好。
毛岸青再次踏上苏联国土,这次他孤身一人,重病缠身。没有了哥哥,他更加孤单。尽管病情不再恶化,但他始终闷闷不乐。1955年,刘思齐来到莫斯科学习,去看望岸青。毛岸青提到,思念父亲,想要回国,并通过刘思齐带给父亲一封信。毛泽东看完信后,同意岸青回国休养。
1957年夏天,毛岸青对前来看望他的父亲说,梦见了妈妈。毛泽东眼里泛起泪光,他也思念杨开慧,拿出了写给杨开慧的悼亡诗:“我失骄杨…”父子俩泪流满面,思念他们为国捐躯的妻子、母亲。
图|毛岸青、毛主席和邵华合影
1960年,毛泽东得知岸青身体好转,而且和邵华交上朋友后,非常开心。他托刘思齐和邵华一起去探望毛岸青,并带上一封信。
信中说:“岸青我儿:非常想念你。听说你的病好了很多,甚为欣慰。但你仍要听医生的话。思齐和邵华十分关心你,专程来看望你……若有回信,让她们带回来……对于帮助你的同志和医生,一定要表示感谢,她们对你是十分关心,尽力的。这封信也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父母总是操心儿女的婚事,担心自己走后,子女孤苦伶仃,况且毛岸青此时也不小了,毛泽东作为父亲,怎能不操心婚事?爱子岸英为国捐躯,岸青是他唯一的儿子了。
邵华是个好姑娘,他希望毛岸青和邵华能走到一起。不久,邵华从北大转到辽宁师大插班学习,她与毛岸青相处的时间多了起来。这让毛泽东非常欣慰,他大力支持毛岸青和邵华的婚事。解决了毛岸青的终身大事,毛泽东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1962年,毛岸青和邵华返回北京,共同生活,非常恩爱。夫妻间偶尔也有些小摩擦,邵华会给毛主席写信,诉说心中烦闷。毛主席也很重视,作为过来人,他理解邵华的想法,立刻给她回信:多些男儿气,少些女儿气,多为社会做贡献,多读《上邪》。
邵华收到信后,找来《上邪》反复诵读,明白了毛泽东的良苦用心,更加关心毛岸青的工作和身体,拉他去散步。这样平淡又幸福的日子,让毛岸青格外珍惜。
1970年,邵华生下一个男孩,毛主席非常开心,这是他唯一的孙子,取名为毛新宇。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和平岁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图|毛岸青、毛新宇与邵华
毛岸青想起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便把这一套也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有时间,就亲自教导毛新宇,和他一起玩耍,给他讲童话,讲历史,讲革命,讲先烈。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举国悲痛,毛岸青更是如此。在毛主席纪念馆,毛岸青常常带着儿子去悼念他的爷爷,告诉他:“爷爷是一代伟人,爷爷走了,我们要继承爷爷的遗志,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
母亲走了,弟弟走了,哥哥走了,现在父亲也走了,剩下毛岸青一个人。虽然他已有自己的家庭,但失去亲人的悲痛依然让他深受打击,并越来越思念母亲。他常常去给母亲扫墓,站在母亲的墓前不愿离开:“真的好想妈妈,希望下辈子我们全家人还能在一起。”
邵华心里也非常难过:“开慧妈妈英年早逝,我甚至没来得及见她一面,还未来得及给她尽孝,希望离开后能陪在她身边。”
2007年,毛岸青逝世。毛新宇在追悼会上哭到泪水干涸,邵华也悲痛万分,哭到脱力,恨不得随他一块去了。毛岸青离开一年多后,邵华因病逝世。
毛新宇一直牢记父母的遗愿。2008年,毛新宇将他们的骨灰带回湖南,安葬在奶奶杨开慧墓旁。毛新宇终于完成了父母的遗愿,他在墓前泪流满面:“爸爸妈妈,你们终于能陪奶奶了,再也不会分开了。”
毛岸青一生饱经苦难,年少时那次毒打落下的病根更是伴其一生。但他从未怨恨,从未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学习,谨记毛主席的教诲,思念早逝的母亲和那份温暖。如今他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在母亲身边,也算是一种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