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1)

中华文化体现在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上到人文哲学下至精神艺术不仅如此其他领域同样有非凡的文化底蕴,如美食、文学、宗教、器具、文物、习俗等等。众多领域均明显突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遍布到了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就拿我们所不甚了解的船舶其中便凸显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一、船舶制作中的船饰思想

1、船舶的历史

到如今我们依然不清楚最早的船是在历史上那个时期被建造出来的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来查找船诞生的日期及发展历史。但可以知晓的是早期的船是远古的人们通过观察木头或捆扎的芦苇漂浮在水中而发明创造的,但如今却没有任何一个远古的船遗留下来。

早在英国约克郡斯塔卡尔一个泥炭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而在荷兰佩塞又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可想早期五千年以前远古的人们便开始了船的使用,而在新石器时代象山的先民便有了“刳木为舟,剡木为揖”。

2、船舶制作道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早在古时人们便把原木掏空制作出了最早的船。到了隋朝船舶发展制作也达到了顶峰。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到扬州,便制作出了大龙舟。直到唐代李皋发明创造出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又到了宋朝古人在科技上创造出了“罗盘”并有了避免撞礁沉没的隔水舱,可知在宋朝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2)

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所依赖的还是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当时的明朝水师享有这世界第一的名头,据史料记载在明朝鼎盛时期所拥有的战船便有三千多艘,其中船类繁多有鹰船、连环船、字母船、火龙船、赤龙舟及宝船、封舟。

而据《明史·郑和传》中的记载,郑和航海时的宝船共有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船只,而杨槱的《帆船史》中说到“封舟”船长十五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二十三舱,前后竖五掩大桅,长七丈二尺,围六尺五寸”,由此可见中国的船舶制造早在明朝便已经领先于世界。

3、中国古代四大名船

在中国的船舶制造历史中诞生过四大名船,分别为福船、广船、沙船和鸟船。在其中福船,又被称为福建船、白艚,而福船又是明朝一种巨型战船,主要应用于明代水师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便是参考福船所建。在四大名船中最凸显个性特点的是“鸟船”,根据《镇海县交通志》中所述,其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称“绿眉毛船”。

在这些船种中可见在古代人们对船的制作已经处于一种极高的水平,不仅有凸显个性的鸟船还有庞大的宝船,其中的船头、船帆、船体设计均又古人们对船饰文化的钟爱,就以宝船为例在龚珍《西洋番国志》中记录到“其所乘之宝舟,

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3)

体势巍然,巨无以敌。蓬、帆、摇橹,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而在《说集本》又写到“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由此可知古时的人们在船舶的设计上创作思想同样不低于现代,甚至其中还体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感。

二、古代为何要在船上装船饰?

1、早期船饰的体现

在船只出现以后,船饰文化也随之诞生。早期的船饰是人们在船首、船尾、船舱、桅杆上进行简单的涂饰寓意着对自然的崇拜及自己的信仰。根据史料上的记载,船饰早在唐宋时期的渔船上便已经广泛应用,但其中的船饰确并没有统一,一般只会在船头上雕刻龙虎之首,而这也是凸显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状态。

而若说船饰文化最突出的地方要说到“象山”。在古代人们通常把会把个人的崇拜通过船饰来体现出来,因而导致各种各样雕刻出现,因此在象山船饰文化中龙虎也是最经常使用的。而充满神秘色彩的象山船饰文化中反映出的确是人类在征服海洋、发展渔业中经历的恐惧、迷茫、自信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2、传承下来的船饰习俗

如今在我国的沿海很多地区都会有些关于海洋习俗的节庆,就比如象山县每年举办的“开渔节”。而开渔节的具体内容就是妈祖巡安仪式。其中便有在每当新船下水时人们会制作一个模型放置在妈祖庙以求妈祖的保护,这个习俗一直被传承到现在。这也就导致在现今的妈祖庙中便存有很多船的模型,成为了难得的文化遗产。

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4)

而在另一方面人们也会在船上刻画一些有关神话传说的人物,如八仙、足踏莲花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及各种彩绘都想带着的平安、一帆风顺的吉祥寓意。所以在船饰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重视及其所展示的文化内涵。

3、寄托平安的船体装饰

船饰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在船头上刻画太阳、海浪等图案,寓意着吉阳高照、乘风破浪的美好。而有的会在挡浪板上画上鱼,寓意着“鱼跃龙门”。同时又会在船头上翘着两个船角,象征着尊渔船为“龙”,认为龙是海中霸主,鱼虾均服龙的寓意,同时还寓意龙可乘风破浪、保平安,而自己架龙闯海,必然会一帆风顺有着四海平安的愿望。

这些船舶上的种种船饰都表露出人们对龙王的崇拜及自然的敬畏。而在古时人们因为畏惧那些那些大型鱼类及海上的风险,便想出了这种通过船上刻画图腾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起到一个心里安慰的作用,也正是因此这种船饰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4、古代船饰中优劣性

在古时沿海或江岸地区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船饰。在这不同的船饰中体现的是古人们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及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恐惧,其次是在这不同船饰的背后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当时的思想状况与文化底蕴,因而诞生出了这艺术美感独特且又个性的船饰雕绘。

可是不同的船饰寓意也不同,所以在这多种多样的船饰中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在新旧的交替上古人也常在更新换代。

三、多种多样的船饰又有何蕴意?

1、丰富多彩的船旗

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5)

船旗是船只的重要标志,其不仅仅是体现在装饰上。早在古时人们为了辨别风向便制作出了“定风旗”,也就是船旗的名称。随着船舶的发展,船旗的使用也多种多样,如古代打仗时,不同的国家便会在本国船只上挂上各自的船旗以辨别敌我方的船舶同时又用以指挥联络。

在船旗制作上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特色,就比如清朝时进京打龙旗,出京打凤旗。在《唐船入津之图》中船旗的颜色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在历史中船旗的发展也突现着船饰文化的五花八门。

2、大船眼的寓意

古时人们通常把船认为“木龙”,而龙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同时又寓意保平安,但是没有眼睛的木龙不能称为龙,因此古人在船头画上一双眼睛取意画龙点睛,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船眼。

这船舶大船眼的背后还有一个“渔家姑娘抹鱼泪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户渔家,父女两人相依为命靠着捕鱼维持生计。而在有一天渔夫出海捕鱼网到了一个很古怪的大鱼,它它有一双很灵敏的眼睛,因为离开大海显得非常很伤心。

所以不停掉眼泪同时又目不转睛的盯着渔家父女,后来渔家姑娘很同情它便抹干它的眼泪送它回到大海,而后来用抹鱼泪的手不经意间擦到了自己的双眼因而获得了一双神眼可以看穿海底暗礁与鱼群。直到但后来被渔霸发现,她为了不告知神眼的来历便挖出自己的眼睛给了父亲,让父亲放在船头上继续为船引航。而这就是关于大船眼的传说。

3、富有艺术性的雕绘

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6)

早期的船饰画经常被人们画在船首及比较引人注目的地方,同时也会在建筑上进行各式各样的雕刻,人们通过这种方法装饰自己的船只。但不是说是随便在船上进行雕刻、绘画其中也十分讲究。就比如雕刻上光手法便有透雕、浮雕、阴阳雕等等。

而绘画上也的艺术也丰富多彩,其中有关于鸟兽、人物、云纹等,也有以旭日东升、鲤鱼跃龙门的景色作为题材进行刻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船饰文化的发展上,不仅仅光表露着单调的物品装饰还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虽然如今的渔业很少有在使用木船的渔民,但是在船饰文化却并没有丢失,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被逐渐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见到更多丰富多彩的船饰文化。

四、船饰反映的文化背景

1、楼船文化内涵

在隋朝制造的“大龙舟”是早期楼船的代表。这里面反映的不仅是当时的船舶制造工艺还反映凸显了当时人们的艺术追求。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楼层阁间命以不同名字的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而每个楼间的设计与里面物品的摆放都均有各自的讲究,因此古代的人们或许在艺术追求中同样不低于现代人,只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古代人在创作发明上有些缓慢罢了。

2、不同王朝的的船饰

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不是单单指名义上管理层的更换,而是在文化上及思想上的全面改变。好比我们在看各种各样的船饰时会产生很多疑惑,比如唐朝时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船旗,但到了明朝人们也在用不同的船旗,只是寓意变得不一样了。

古代帽子草帽:装船饰单纯是为了好看(7)

所以,在研究船饰文化时我们不能说是看到它是那个朝代的就断定它一定是这个朝代的东西,应该对这个船饰进行深度分析判断它的背景及各朝所代表的寓意,在决定是出现于那个朝代又在那个朝代被普及。

因此在研究船饰文化时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一些历史上的王朝,了解到每个王朝的思想状况及不同王朝的文化艺术,同时也能明白在不同的船饰背后所代表了文化特色。

结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不仅仅体现在一个领域而是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而在文化对比中相信在如今世界上并没有那个国家有如此深厚的底蕴。就单单已这船饰我们便能从中看出多彩多样的文化艺术,其中更是显露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及活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体会到在中国古时人们的创作精神及丰富的思想观念。因此我们更应重视我们的文化,不应让其埋没在历史中,应继承下去让后人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