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导演郭靖宇向“收视率造假”宣战了。9月15日下午,他发表了题为《起来,与操纵收这条长微博的内容让人大开眼界↓

近十五年收视率最高十部电视剧(80集剧播前先交7200万)(1)

文章很长,北青菌给大家划个重点↓↓↓

郭导新作《娘道》播出档期一拖再拖,在纳闷之际,他得到了某卫视购片负责人的指点,原来,现在电视剧上星播出有潜规则:

剧方不购买收视率,卫视就绝不会给你播出!

郭靖宇与一位能操纵收视率大神的会面,大神很热情,表示已等了他好几个月,告诉他要是早找他,剧早就播出了。

购买收视率的费用是90万一集,80集总共需要7200万!

卫视的购剧价是130万一集,也就是说电视剧创作者花大力气把戏拍好,却要上交70%给他们当保护费才能播出!

《娘道》后来好不容易播出了,因为他的不妥协,坏了规矩,该片又遭倒了网络水军的恶意评低分!

众多从业者讲述类似遭遇

尽管文章目前只是郭靖宇的“一家之言”,但诸如7200万元“保护费”等实实在在的数据,引发了行业强震。众多从业者自发声援,讲述自己类似的遭遇。

陈思诚表示,在其担任监制和总编剧的电视剧《远大前程》播出前,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合作公司良言相劝说这是业内“潜规则”,属于“常规动作”,不买“裸播”便没有收视率,更会成为竞品公司甚至友台攻击的“口实”。

近十五年收视率最高十部电视剧(80集剧播前先交7200万)(2)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也发文表示,2015年初,因不愿意参与收视率造假,光线愤而退出电视节目市场,当时多档节目在央视等播出、二三百人赖以生存,停播所有节目之痛苦记忆犹新。停播之前乱象已存在多年、多次呼吁无人理睬;停播至今又已三年零九个月,其间业界呼吁呐喊不绝于耳,恶况却愈演愈烈无人幸免。据测算,利益集团非法收入每年有几十亿之巨。

近十五年收视率最高十部电视剧(80集剧播前先交7200万)(3)

导演陆川透露,“曾经亲耳听到某导演朋友在电话里无奈地要求他的制片将每集40万元购买收视率的费用打到北方某市电视台购片主任指定的公司。他跟我说如果不按照电视台指定公司买收视率,他将收不到电视台尾款”。

除此之外,演员徐峥、萨日娜、黄志忠、王景春、谷智鑫、刘智扬、于毅、赵文卓,编剧周梅森、温豪杰、宋方金、王丽萍、王力扶、郝岩、陈彤,制片人俞胜利,学者尹鸿,导演贾樟柯等也纷纷转发声援。

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此回应: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近十五年收视率最高十部电视剧(80集剧播前先交7200万)(4)

针对收视率问题的舆情和反映,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央视、湖南卫视表态支持

鉴于外界对被举报的涉事播出平台猜测纷纷,郭靖宇16日更新微博时作了补充说明,“昨天忘了说,刚刚在中央电视台播了《最美的青春》,亲身体会央视不要求买收视率;《娘道》播出,北京卫视也不要求买收视率,正能量的平台还是主流。”

郭靖宇还透露,“广电总局领导第一时间表示坚决支持,让我感动……今天一早央视有关负责人来电表示:支持清除不法行为,恢复行业良好生态。在假收视率这个问题上,央视索福瑞也是受害者,他们被五花八门的手段干扰,深恶痛绝。”

16日下午,湖南卫视也通过官微表示:“坚决支持广电总局打击收视数据造假!恢复行业良好生态!呼吁绿色收视!”

收视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此事一出,网友也恍然大悟:怪不得烂片雷剧那么多,竟然“也有人看”!

我们要的是好看的作品,不是一堆虚假数据!

其实,收视率造假是个“陈年旧疾”。

早在2010年,人民日报就曾连发三篇深度报道揭秘收视率造假问题。

2016年12月4日播出的《美人私房菜》,成为真正引发业震动的导火索。该剧在浙江卫视播出后,收视率仅0.184,甚至不及浙江卫视平时播放广告时的收视率。为此,中电协发布声明称,《美人私房菜》的收视出现大幅下跌,正是因其制作方未购买收视率。

近十五年收视率最高十部电视剧(80集剧播前先交7200万)(5)

电视剧《美人私房菜》

愈演愈烈的收视率作假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表态严惩收视率乱象。

2009年,收视率买卖两端人群遭到严查。

2013年,广电总局发布22条新规,并于2014年出台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

然而,重拳之下,收视率造假如故,竟然还成了产业链。郭靖宇就在文章中提到了2017年播出的某破2的剧集,不仅购买假收视率,还是“三个团队一起买”。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①

市场供大于求,制作方必须以收视率做担保

《财经》杂志在2017年一篇题为“操控收视率”文章中指出,电视剧市场进一步失衡,收视率作假达到顶峰的客观原因是2015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正式实施“一剧两星”政策(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电视台播出)。《经济观察报》披露,2015年中国生产电视剧400多部,但获得上星卫视播放权利的不足40%。

市场供大于求,播出就成了“精挑细选”。政策发布后,电视台与制作方签署电视剧购买合同时,通常会附加一份“对赌协议”。制作方必须以收视率作为担保,一旦没有达到该数值,就不能拿到全部的购片款。

原因②

索福瑞在收视率市场中一家独大也遭诟病

业内人士不信任索福瑞取样模式,多次质疑索福瑞存在“收买”和作假。电视人王建锋2012年出品的电视剧《大祠堂》在新疆卫视播出,期间不断有公司提出希望与他合作提高收视率。经过两次“实验”后,收视率大幅提升。

受到震惊的王建锋向索福瑞举报,在微博爆料后得到上万网友声援。但他的追问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事态逐渐平息。

近十五年收视率最高十部电视剧(80集剧播前先交7200万)(6)

原因③

行业“默许”推波助澜

近些年来,购买收视率的价格水涨船高,电视台从制作公司购剧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涨幅。制作公司没有钱赚,行业不堪重负,优质的电视剧也无法呈于台前,这场战争里似乎没有一方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但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这个行业“默许”了整个行为,收视率造假屡禁不止,推波助澜的或许正是不堪重负的受害者。

唯数据论对普通观众的伤害也很大!

多年来,收视率造假的“潜规则”一直被行业内外所诟病。不止在荧屏,这股风潮也蔓延到了银幕、网络。

今年9月3日,爱奇艺发布声明,宣布正式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爱奇艺在声明中提到,近年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浮躁风气日盛。而播放量攀比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制作公司失去了指导内容制作的评判依据,用户在选择内容时得不到有效的参考指标……此外,播放量攀比甚至令行业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

去年,全国人大代表、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就曾在人代会上提交书面建议,建议建立一个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

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一个文化作品的评判,人们不仅需要主观感受,还要依靠数据。然而,现在数据造假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虚假的票房、虚假的点击率、虚假的收视率等,这些建立在造假基础上的大数据,严重影响人们对一部好作品的评判。

或许郭靖宇的长文仅是一家之言,

但“打假”的心情,

却是万众一心!

文|北青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孙晟源 题图|视觉中国

部分内容综合上观新闻、界面新闻、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