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是怎么造成的(到底是怎么来的)(1)

多年前,港台流行所谓“僵尸”电影,笔者未能免俗,也去看了“暂时停止呼吸”,但觉编导刻意营造出阴森诡秘的气氛,并穿插一些滑稽突梯的笑料,及短暂的色情镜头,将“恐怖”与“好笑”、“死亡”与“性”冶于一炉,甚具娱乐效果。

类似中国的“僵尸电影”,西洋也有“吸血鬼电影”(还有舞台剧),同样历久不衰,事实上,“僵尸”的英译就称为”中国吸血鬼”(Chinese vampire)。不管是僵尸或吸血鬼都来自民间传说,而这类电影之所以能扣人心弦,除了上述的娱乐效果外,似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质言之,僵尸及吸血鬼乃是“死亡的反动象征”,它们既不是活人,也不是死人,而是介于活人与死人间的一种“实存体”(这跟鬼魂不太一样,鬼魂是无形体的)。它们在白天一动不动地躺在棺材里,跟死人无异,但到晚上,则爬出棺材四处活动,以吸生人的血来维持它的“生存”,如果情况顺利,它就可以一直维持这种“存在”。

僵尸或吸血鬼可以说是人类对死亡之疑问与忧惧,对生命之最终归处及重返人间之可能性等等,所做野性思考的产物。对于中国的僵尸,笔者已在《中国人的心灵图谱:魂魄》一书里做了详细的剖析,下面我们专就西洋的吸血鬼做一些探讨:

人对死亡的双情态度

吸血鬼有着具体的形貌,但它的形貌通常是可怖的,苍白而死灰,穿着腐败的尸衣,嘴里露出两颗吸血的利牙,与蝙蝠及鼠类为伍。虽然它象征着对死亡的反动,但活人显然不欢迎这种“重返人间”的态势,甚至觉得它可怖,而想尽办法要将吸血鬼赶回它的来处--棺材里,让它真正地死亡。这也反映出人类对死亡矛盾的双情态度,一方面想拒绝死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死亡。

调查吸血鬼的官方记录

但吸血鬼在西方民间流传甚广,想来亦非空穴来风。咸信西方吸血鬼的“发源地”是在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及奥地利等东欧一带,这些地方在以前是森林密布,人烟稀少,夜间野狼横行,迷信的居民长期以来均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有关吸血鬼的传闻也最多。

其中有不少是经由地方行政长官、神父及军方作证而记载于史籍里,譬如公元一七三二年,南斯拉夫某个偏远乡村的一个家族遭受吸血鬼的攻击,官方特别组成一个代表团从事调查,这个调查团的成员包括一个检查官、公务员与军官、二十四名士兵、乌腾堡太子的副官及社会贤达等。他们发现一个已死亡三年的男子,又以吸血鬼的面目重返人间,在过去两个礼拜内,杀死了三个侄子、侄女及一个弟弟,当“他”又开始吸另一名侄女的血时,因受到干扰而仓促逃离。

调查团决定挖掘死者的坟墓,打开棺材盖,发砚躺在棺材里的死者像入睡的活人一样,头发、指甲、牙齿和眼睛(眼睛是半开的)都还完好如初。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心脏还在跳动,调查团用一根铁棒刺到他的心窝,流出混有血液的白汁。他们用斧头砍下他的头颅,然后重新埋葬他的身体。此后,吸血鬼即不再出现。

吸少女血的英国吸血鬼

英国是有名的”鬼国”,吸血鬼的故事也很多,譬如在坎伯兰地区的某个农庄,有两兄弟及他们的妹妹到这里赁屋而居。某天深夜,年轻的妹妹在床上瞥见有某种东西在月光下的草地上移动,不久,就听到她房间的窗户上有搔耙的声音,她看到玻璃外面有一个棕褐色的人影,两眼如火,正在用细长如骨的手指去扳玻璃框。她吓得动弹不得,后来,那个人揪开了窗户,闯进屋来,将少女按在床上,伸出利牙刺进她的咽喉。少女拚命尖叫,她的哥哥闻声赶至,只见她昏倒在床上,喉间流血,而那个怪物巳潜逃无踪。

为了忘掉这件不愉快的事,兄弟俩带着妹妹到瑞士渡假。回来后,倒也平静无事,但某个冬天的夜晚,她又看到那个褐色人影在窗玻璃上搔耙,她立刻呼救,两个哥哥迅速赶至,看到一个人影正穿过草地,他们用怆射中了他的腿。第二天,他们沿着血迹追踪至附近教堂墓地中某个家族的墓园,发现有一副棺材的棺盖被动过,他们打开棺盖,发现里面躺着一个褐色的木乃伊式尸体,正是妹妹所看到的在窗玻璃上搔耙的那个人,而尸体的腿上还留有一颗子弹。

以坟墓为家的乞丐

尽管有关吸血鬼的史料和传闻相当多,而且言之凿凿,但科学家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从科学上来看,吸血鬼传闻的产生可能有两种解释:

一是在以前极端贫穷的时代里,有不少乞丐是以坟墓为家,在夜深人静时,会揪开棺材,盗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若有人经过,在月光下看到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影从棺材里爬出来,难免会以为那是死人复活,如是经过口耳相传,越传越远,也越传越离奇。

惨遭活埋者的悲愤

另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吸血鬼乃是不幸遭到活埋的人士。在过去,还没死而被认定为死亡,惨遭下葬的可说不乏其例,即使在今天,被医师宣布为“死亡”而又复活的也偶有所闻。在维多利亚时代,很多人士都深怕自己被活埋,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活葬”就是在描述这种忧惧。

当被活葬者的棺木再被掘起时,常可发现棺木内的尸体移动了位置,尸衣有被撕扯或吃掉的痕迹,棺木内壁留有爪痕,甚至尸体的嘴边还留有血迹,这些都可能是吸血鬼传闻的来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当被活埋的人再度苏醒时,发现自己已被封闭在黑暗的棺木中,呼天不应,他的懊恼与惊惶可想而知,他极可能在棺内不安地乱动,愤怒地以手指去搔耙棺木,藉吃尸衣以苟延残喘,最后在极大的恨意中咬破嘴唇或舌头,含恨以终。

瘟疫流行时的集体歇斯底里

吸血鬼的传闻也可能是一种“集体歇斯底里症”,特别是在瘟疫流行的时候,出于本能的恐惧,大家往往将奄奄一息的患者当做“死亡”,迅速埋葬,以防被传染。

在十九世纪末,有一个名叫查洛特-加龙省.桑尼的少女,就曾听到两件怪事,一件是有一个非常高大的军人死于霍乱,因为没有那么大的棺材,所以埋尸人用铁锤想击碎他的腿,以便将他挤进棺材里,但在猛力一捶下,这位军人竟然痛得活了过来。查洛特-加龙省经常看到这位“重返人间”的军人以跛脚在街上行走。

另一件怪事也是发生在霍乱流行期间,有一个丈失因太太已奄奄一息,就背着她到医院去,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丈夫用一条红巾缚住太太的腰部,到医院后,医师说病人已经死了。当时的紧急措施是随便挖个深坑,将四五十具尸体丢进去,再覆上泥土(以防感染)就算完事。这位丈夫事后于心不忍,又到乱葬岗想挖出太太的尸体,给她适当的埋葬。当丈失从一堆尸体中看到那条红巾,将他太太拉出来后,居然发现她还活着!喜出望外的他,赶快将太太背回家,结果她又活了好多年。

查洛特-加龙省后来结婚,她有一个儿子叫做布朗.史脱克(Bram Stoker),布朗长大后,写了一部“德古拉伯爵”(Dracula)的小说,这部小说在西洋可说家喻户晓,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吸血鬼小说,曾一再被搬上舞台上演及拍成电影。

布朗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床上,想来他母亲查洛特-加龙省一定将那些“死后复活”的故事说给他听,这些床边故事跟他日后的吸血鬼小说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在吸血鬼之乡仍充满迷信

世间有没有吸血鬼是一回事,相信不相信吸血鬼又是另一回事,“相信”显然比“事实”要来得重要。一九七四年,在“吸血鬼之乡”罗马尼亚,有一个妇人说,当她年轻时父亲过世,家人依传统习俗将尸体摆在家里,当家人想为他穿上寿衣时,发现他的四肢并没有“尸僵”现象,还是柔软如初,这个消息传开后,村人极为惊恐,立刻集结到她家,拉下覆盖尸体的白布,用一根木棒捅入死者的心窝,因为大家害怕“那个人”将变成吸血鬼。

与吸血鬼”搏斗”而死的人

一九七三年一月,在Stoke-on-Trent有一个陶艺匠死在他租赁的一间古老房舍里,警员派尔到死者住处从事调查,他发现死者房间的地板上及床上都洒了盐,尸体周围也放了数小袋的盐,在窗槛上则摆着一瓶大蒜。尸体解剖的结果,病理报告说死者可能死于食物梗塞,因为在他的喉咙里发现一块腌洋葱片堵在那里。

对这种离奇的死法,派尔警官感到奇怪,他到图书馆里去查阅“吸血鬼之自然史”这本书,发现盐与大蒜乃是用来驱除吸血鬼的法宝,根据传统的说法,入睡前需将盐洒在四周,并将大蒜含在嘴里。事后证明,卡在死者喉头的腌洋葱片其实是一块大蒜,他因入睡后,大蒜滑入喉咙窒息而死。

这个人有没有看过吸血鬼无人知晓,但他显然相信吸血鬼的存在以及驱邪的方法,结果自己死于对吸血鬼的防卫措施中。

一种怪异、黑暗的英雄主义

布朗.史脱克的“德古拉伯爵”纯粹是小说,但德古拉伯爵却确有其人,他是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如今“德古拉伯爵”就像“神探福尔摩斯”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名演员贝拉.卢果西及克利斯多福.李更在银幕上演活了“德古拉伯爵”,世人也都将这两位名演员视为“吸血鬼”的化身,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有一个令人迷离的暧昧空间。

罗马尼亚官方对自己国家的英雄人物蒙此不白之冤甚觉尴尬与恼怒,但只能徒呼奈何,世人依然喜欢看吸血鬼(特别是身披内红外黑长袍、冷俊的德古拉伯爵)的电影,克利斯多福.李对大家喜欢看他演出的德古拉伯爵故事,曾提出如下的看法:

“德古拉代表一种怪异的、黑暗的英雄主义,他提供给世人不朽的错觉,在下意识里,我们都具有能拥有无限力量的隐密渴望,德古拉满足了我们这方面的渴望,他是一个反英雄,一个英雄般的恶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