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和羿的区别(羿和后羿不是同一个人)(1)

一个民族的记忆,越往前就越模糊。我们的祖先用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将过去与现在联结,许多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多数的神话中都会有一个半神特质的英雄,他们足智多谋,他们英勇神武,他们从天而降、斩妖除魔。巴比伦神话中的吉尔加美什,希腊神话中的赫利克斯,日本神话里的大穴牟迟神都是这样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国家的上古神话中,这样的英雄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羿”。

后羿和羿的区别(羿和后羿不是同一个人)(2)

01

《括地象》记载:羿五岁,父母与之入山,处之木下,以待蝉鸣;还欲取之,而群蝉俱鸣,遂捐而去。羿为山间所养。”等到羿二十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弓矢,等到他学会射箭时,羿仰天长叹“我将射四方,矢至吾门止。”,然后这一支箭在射出去之后,穿过山川大河,直接射在了羿的家门上,就这样,在山中长大的羿靠着箭矢的指引回到了家。

羿善射,《山海经》记载羿本为天神,帝俊赐予羿红色的弓与白色的箭,让他下凡去拯救苍生,那么这位英雄在人间都做了些什么贡献呢?《淮南子》记载羿的功绩有七件:

第一件“诛凿齿于畴华之野”:凿齿是一种牙齿长三尺的怪兽,手持盾,被羿斩杀于畴华(是南方的大泽)。

第二件“杀九婴于凶水之上”:九婴是一个九头凶兽,声音像婴儿,为水火之怪。九婴九头有九命,射中其中一个头,丢不了性命,还会很快痊愈,羿便连发九箭,几乎同时插入九婴九头上,将其诛杀。

第三件“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大风即大凤,是一种凶恶残忍的鸷鸟,振翅则起大风。据说羿把一根绳子系在箭尾,一箭射中大风,羿用绳用力拽下,把大风鸟斩成几段。

第四件也是最有名的一件“上射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在扶桑树上栖息,轮流值班,“一日方至、一日方出”,且每一轮太阳里都有一只两足金乌,是太阳的坐骑。这十个太阳轮流值班,给人间送去温暖,但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每天的值班生活过于无聊,就十个一起坐着金乌到人间玩耍,十个太阳在一起的后果可想而知:持续不断的高温使得人间颗粒无收、生灵涂炭。恰巧这时六大凶兽出来作乱,帝俊就派羿斩杀凶兽,顺便吓唬吓唬自己家儿子,谁知道这十轮太阳一点也不听劝,反而激怒了羿,于是就有了“上射十日,中其九日”的结局。

第五件“下杀猰窳”,传说中猰窳本为天神,是烛龙之子,后被“危”所杀害,天帝不忍心看烛龙难过,便将猰窳复活,复活之后的猰窳却成了“状如牛、赤身、人面、马足、音如婴儿”的凶兽,因为民害,被羿杀死。

第六件“断修蛇于洞庭”,修蛇能吞巨象,还“九首”而“吞人以益其心”。

第七件“擒封豨于桑林”,封豨就是大猪。因为它贪婪。肆其残毁,被羿斩杀。

后羿和羿的区别(羿和后羿不是同一个人)(3)

02

羿在人间斩杀凶兽,射下九日,是名副其实的英雄,而关于英雄,他的情感生活也是被人所津津乐道:

《天问》: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河伯是河水(黄河)之神,他是个多情的神仙,而雒嫔传说中是雒水的女神,羿与河伯都钟情于她,情敌之间大打出手“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羿取得了胜利,同时也抱得美人归。其实关于羿的爱情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的并不是这位雒嫔,而是嫦娥。

《淮南子》中记载了羿是在山中狩猎时,在一棵月桂树下与嫦娥相识,一见钟情,结为连理的。

神话中的羿是被逢蒙杀死的,但是作为一个曾经斩杀凶兽的勇士,就这么草率地被自己徒弟杀了,听上去总感觉哪里不对,而在《淮南子》当中:羿死于桃棓。桃棓是一种桃木做成的大杖,古时的巫师多用桃木来施予魔术,要么杀人、要么治鬼,这么看来,羿应该是死于巫术。

在讲述这位英雄神的事迹时,许多文献都将他称为“羿”,而不是我们所熟识的“后羿”,因为“羿”和“后羿”是两个人,前者是传说中的天神,而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后羿和羿的区别(羿和后羿不是同一个人)(4)

03

古籍记载中关于“羿”的称呼主要有:夷羿、仁羿、后羿、有穷后羿这几个。《左传》、《楚辞》、《吕览》均将羿称为“夷羿”,“夷”在古代指东方的一个方族,大体活动在今天的河南汲县。羿是夷族有穷部落的首领,当时的人君被称为“先后”,像我们熟知的周的祖先称后稷、夏的祖先称后启一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后羿”这个名字是由本名“羿”和代表首领身份的“后”结合而来的。

根据《世本》的说法,夷国姓妘,即“祝融八姓”中的妘,其余七姓分别为己、董、彭、秃、曹、斟、芈,后羿既然是妘姓夷族的先后,那么他极有可能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我们将后羿与羿当作是同一个人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二人都善射。《说文》中“羿,帝喾射官也”,《春秋左传正义》:“羿之先祖,世为先王射官,故帝喾赐羿弓矢,使司射。”

后羿曾经“因夏民以代夏政”,但是后来就开始不理政事,沉迷打猎,他的手下有一位相叫做寒浞,寒浞想要娶后羿之纯狐为妻,于是迷惑纯狐,两人合谋将后羿杀害,寒浞自立为王,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寒浞被夏臣靡及有高氏所灭,寒浞的两个儿子被少康所灭,均不得善终。

关于后羿和寒浞的记载实际上是很少的,“后羿、寒浞代夏 ”事件,除了《左传》与《楚辞》之外,在先秦两汉典籍中都不再提及,这就和“华夷之观”有很大的关系,后羿是东夷族有穷部落的首领,属于蛮夷,因此他们的“代夏”就被认为是谋反的举动,既然是谋反,又怎么可能被写进史书之中呢?

事实上,从五帝晚期到夏朝这一段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后羿和寒浞都是东夷集团下的两个部族。他们不仅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创造者,还对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的交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