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的开端起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和氐族人李雄分别建立“汉”政权,不过李雄的成汉最终被东晋所灭,并未参加中原争霸,所以五胡十六国的第一阶段是匈奴人的重新崛起。
既然说是重新崛起,那么匈奴人是何时衰落的呢?
1、故事要从东汉窦宪说起
公元89年,窦宪联合南匈奴共击北匈奴,并在今蒙古国杭爱山大破之,史载此役斩杀名王以下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
之后,窦宪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史称“燕然勒功”。
两年后,91年,窦宪又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斩首五千余级,北匈奴单于遁逃,不知所终,此后塞北不再有匈奴存在。
而南匈奴完全则完全迁入长城以内,不过终汉一世,南匈奴的单于还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威望,至汉末乱世则随着汉朝的崩溃而分崩离析。
南匈奴的衰落最初起于内部单于之争,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南匈奴曾援助袁绍,之后被曹操击败。
曹操分南匈奴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并置汉人任司马监视,又以并州刺史兼匈奴中郎将,从此南匈奴完全丧失了自主性。
2、匈奴人起兵的理由——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晋为无道,奴隶御我”,这句话是刘渊的堂祖父刘宣在劝刘渊自立的时候所说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匈奴人在三国时期被曹操分化,其原本固有的自主性和生活方式已经被打破,且整个民族都在面临“奴隶”般的命运。
《晋书》中曾记载:“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单于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民众。
与汉人相比,游牧民族更为朴素和单纯,在复杂的中原汉人社会中很难立足,后赵的建立者石勒便是奴隶出身,其是羯人,但羯人本就是匈奴的一个分支。
3、刘渊建汉的目的
晋惠帝时,刘渊出任匈奴五部大都督,与此同时,刘渊还是匈奴的左贤王,不过刘渊的权力却来自于西晋给的五部大都督,左贤王一职已经无法统领匈奴诸部。
304年,刘宣等拥立刘渊为大单于,同时刘渊自称汉王,建国号为“汉”,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庙号高祖,刘渊也是汉高祖。
刘渊是匈奴大单于,同时也是汉王,所以从一开始这个匈奴政权便不是当年塞外政权的复活,而是采用了中原的统治方式——帝制。
这便是刘渊追尊刘禅,祭祀两汉皇帝的原因所在,过去的匈奴已然一去不复返,刘渊建立的“汉”便是要兼容匈奴与汉人。
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唯德所授耳!
这是刘渊所说,也是他的远大抱负,不过,刘渊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在称帝两年后的310年去世。
4、前赵和后赵的历史沿革
刘渊死后,其子刘和即位,但刘和很快被其弟刘聪所杀。
刘聪即位后,于311年攻陷洛阳,316年攻破长安,西晋亡。
318年刘聪死,其子刘粲即位,外戚靳准造反,杀刘粲一家,政局大乱。
为平定乱局,刘渊从子刘曜和刘渊部将石勒相继起兵,之后靳准被刘曜灭族,刘曜319年在长安称帝,国号“赵”,同年,石勒自立称赵王。
从此,刘渊的汉一分为二——关中刘曜的前赵和河北石勒的后赵。
石勒在称赵王之后相继征服了今河北、河南、山东、辽西一带,最后,石勒在329年生擒刘曜,前赵亡。
330年,石勒称帝,应当说当年刘渊想要统一中原的大业,最终在石勒手中完成了,后赵是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统一北方的政权。
后赵统一北方
5、后赵亡后匈奴人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石勒于333年病逝,庙号高祖,之后后赵的政局与刘渊死后如出一辙。
石勒一生征战,其侄子石虎居功至伟,但与太子石弘一直不和。石勒死后,石弘即位,石虎随即杀石弘自立。
客观的说,石虎在位期间是后赵国力最强的时候,但为了争夺皇位,父子、兄弟不断的相互残杀说明了匈奴(包括羯人)尚无力完成从游牧政权向中原皇权的转变。
石虎之后,后赵即陷入争夺皇位的乱局之中,石世被石遵所杀,石遵又被石闵所杀,石闵立石鉴,后来又杀了石鉴及石虎子孙38人自立,这一年是350年。
而石闵就是冉闵,本是汉人,是石虎的养子,自立之后恢复冉姓,建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冉魏的建立,终结了从刘渊开始的近半个世纪的匈奴政权,之后匈奴再无兴起,完全融入了华夏民族之中。
6、汉~前赵~后赵的胡汉两重体制
在汉和两赵政权中,有皇帝,也有大单于,而大单于由皇太子担任,所以大单于这一原来匈奴的最高领导人已经成为中原王朝官制的一部分。
两赵以单于统治非汉族人,以汉制官员统治汉人,这其实是后来辽国胡汉分治的先声。
两赵都想用中原的方式——称帝来树立绝对的权威,但又无法摆脱匈奴本身以宗室诸王领兵的传统,由此造成皇位极度不稳定,这一问题并非两赵所独有,之后的鲜卑人、氐族人建立的政权都要面对这一难题,无法解决便注定会速亡。
总结:南匈奴在东汉时期内附,在三国时期失去独立性,在西晋时期沦为奴隶。
刘渊以“晋晋为无道,奴隶御我”起兵并州,以大单于之名自立为汉王,建立“汉”国。但之后的匈奴系政权——汉~前赵~后赵均无法解决为争夺皇位导致的自相残杀,最终冉闵杀石虎子孙自立,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第一个阶段——匈奴人争霸中原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