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西游记》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过的四五十名妖怪中,有两次碰到文殊菩萨的坐骑,即青狮子精。
第一次是在西游三十六回至三十九回。当时,青狮为了给文殊菩萨报仇,下界变成道士,把乌鸡国国王弄到井里泡了三年,他摇身一变成了假的乌鸡国国王。
第二次是在西游七十四回至七十七回。当时青狮和白象、大鹏结为三兄弟,要对付孙悟空。后来唐僧被捉,孙悟空以为他被大鹏吃了,遂找如来算账。如来派人请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收服了白象和青狮,自己也收了大鹏。
青狮精第一次下界,还算正常,毕竟很多妖怪都是从佛家或者天庭下界的,比如奎木狼、玉兔精、金毛犼、黄风怪等等。但是,两次下界的妖怪仅有青狮精,这一点就很奇怪了。
除了这一点,还有更奇怪的呢。
比如,在狮驼岭上,青狮精完全不认识孙悟空。要知道,第一次下界他就和悟空交过手,是孙悟空的手下败将。第二次见面,他怎么可能不认识孙悟空呢?
另外,青狮精的形象也变了,第一次他没有兵器,只是临时从镇殿将军的腰部抽了一口刀,与孙悟空交战,数合就被打败。第二次,他居然双手使刀大战孙悟空,打了二十回合还不分输赢,还能张口吞了悟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西游版本有很多,但都没有说过这个问题。
有人说,前后的青狮子是同一只。比如清代黄周星,他在《西游证道书》中说过。
文殊之青狮即昔年乌鸡国之全真也……然在乌鸡国时,略不闻其有砍人之手,有吞人之口,而至此忽咆哮猖撅,不可向迩,岂亦如士过三日,便宜刮目相待耶?卒之主人公一到,仍不免于本相之现,真所谓“再来不值半文钱”者耳!
在黄周星看来,两头青狮子是同一只,后来的青狮之所以能有大本领,就因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也有人说,青狮精有两只,这一只和之前的不同,所以本领形象都不一样。但从西游原著来看,文殊菩萨从来没说过这一点,孙悟空也没说。而且,也没有哪个神仙有两只坐骑,还都是同一类动物的。
我个人认为,侯会所说的“乌鸡国救主是晚起情节”,颇有道理。
侯会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尽管他在一些方面,言辞惊人——比如他认为语文课本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林冲等故事,很暴力血腥,应该删去,但是他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颇有造诣。
比如,他的《水浒源流新证》中认为,林冲故事属于后增,这与聂绀弩的结论一致。另外,他对西游记、红楼梦也有研究。
后会认为,乌鸡国的故事,属于后来加上去的,有凑数之嫌疑,不是吴承恩所写。正因为是晚起的,所以出现了两次青狮子精,且形象大不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其一,故事一反常态。
西天取经路上,一共41个故事,基本上唐僧都是受到威胁,比如被妖怪抓到吃肉,或者被女妖精抓去逼着成亲,而后孙悟空才不得不降妖除魔。
即便有妖怪对唐僧肉不感兴趣,唐僧也不能放任不管。比如奎木狼 对唐僧不感兴趣,但因为百花羞,加上后来奎木狼把唐僧变成虎精,所以八戒沙僧打不过奎木狼时,小白龙还会让八戒去请孙悟空来。
但是,乌鸡国故事则不然,青狮精完全是为了给文殊菩萨报仇,它就是个骟了的公狮子,既没有威胁到王后,也不会真正去霸占乌鸡国。可是,唐僧却撺掇悟空救活国王,给国王伸冤,显得有点多管闲事。
而且,这段故事游离于取经主旨外,和取经完全没关系,对唐僧也不是灾难。
其二、青狮形象大变。
青狮不仅两次下界,而且形象大变。
第一次,他武艺低微,仅仅数合就被悟空打败,连个兵器也没有。第二次,他不仅有了趁手的兵器,武艺也大有进步,能与悟空打几十回合不分胜败,还有了大神通——张口就能吞掉孙悟空。
大鹏鸟垂涎唐僧肉,但忌惮孙悟空,所以才找青狮和白象结拜。这么看的话,青狮精能能作为狮驼岭三魔的老大,显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的。本领和背景或许只是一方面,否则大鹏鸟不太可能会服从他。
其三,众人都很健忘。
青狮子第二次下界,不认识孙悟空,两人好像从没有见过面一样。这已经有点不可思议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众人都很健忘。
之前,太上老君的青牛下界,孙悟空都以走失人口责备老君,嘴上不饶人。但在狮驼岭,青狮子两次下界为难唐僧师徒,悟空却没有因此责问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没有因此向悟空赔个不是,连句好听的话也没说,岂不是奇怪?
是大家健忘,还是他们不知道“青狮子第一次下界”之事呢?
其四,语言风格不同。
乌鸡国故事中,作者行文偏爱骈体。其实,其他故事中,作者也爱用骈文,但是至少对话和叙事时,还是很正常的,不那么“掉书袋”。但是,乌鸡国故事,不但叙事多了骈文,连对话都用骈文。
太子叩头道:“母亲,我问你:即位登龙是那个?称孤道寡果何人?”
三藏道:“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满朝文武,一个个言和心顺;三宫妃嫔,一个个意合情投。”
行者道:“……他与三宫妃后同眠,又和两班文武共乐,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瞧瞧,太子问他爹是谁,还得说个骈文,唐僧说话也用骈文,就连快人快语的孙悟空,说话也有对仗骈文。这与前后的故事,大不相同。
侯会还从诗文角度分析。整本书(除了乌鸡国三回),吴承恩写了283首七言诗,用杂言的只有11首。但是,在乌鸡国的15首七言诗中,杂言却有7首。二者比例完全不同。
取经八十一难,但只有40余个故事和妖怪,所以遇到一些大妖怪时,作者都会写几个章回,然后算作三难或四难。但是,在乌鸡国,三个章回的故事,在八十一难的簿子上,只算作一难。
另外,侯会还从唐僧故事考证“乌鸡国故事”,属于后起。因为和青狮无关,加上限于篇幅,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总之,这段故事相当奇怪,与整体格格不入。
尽管后人不能肯定,但至少是一种参考,这和西游记的成书有关。我个人认为,这对我们阅读名著很有指导意义。
因为除了《红楼梦》,四大名著另外三本都是如此,经过很长时间才成书,版本也有多种。当我们有疑问时,应该首先去考虑版本问题、成书时间,或者背后故事等,而不是局限于一本原著,甚而是一本“非主流名著”。
比如水浒,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为最佳,金圣叹七十回本篡改很多,不应该视为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