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高中时,语文有一篇郁达夫写的《故都的秋》,原文是这样写的: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青绿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见过绿色的天吗)(1)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青天?青不是绿色吗?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绿色的天。转念一想,包拯叫包青天,又有偈句“云在青天水在瓶”,那这青天应该是有来处的,不然一个人写错可以理解,总不能那么多个人都写错。

那时候虽然有手机,但对高中生而已,流量都是用来聊天和浏览网页的,还没开发出学习的功能,而且那时的我也没养成有事问度娘的习惯,于是便只好请教我的语文老师。

青绿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见过绿色的天吗)(2)

“老师,你看课文这里,说青天下,天正常不是蓝色的吗?怎么会是青色的呢?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青色的天,难不成古代的天色和现在的不同?”

老师若有所思地答道:

“不是,原文的意思应该是作者仰头看到的是绿色的天空,当时的天被藤蔓树枝一类遮挡了,所以他看到的是植物的颜色,所以青天是一种错觉。”

青绿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见过绿色的天吗)(3)

北平秋天还有绿色的藤蔓吗?但老师解惑了我不能一直抬杠,见好就收,其实心里还是存疑的。后来翻来翻去,翻到了荀子的《劝学》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此之前我也没去弄明白,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但《劝学》这里就很好地解释了,青是一种比蓝色还要蓝的颜色。所以即便我不再继续深扒,这篇课文也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是青天。那就是:

青天,比蓝天还要蓝的天。

当时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啊,内心有点小激动,这是自己发现的小秘密啊,也是小宝藏,所以那时候的心得是,多读书真是太重要了,读到此处不理解,另一处就可以给你互证。杨绛先生不也有句名言嘛:

“你所有的烦恼,就是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

青绿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见过绿色的天吗)(4)

后来上大学后,学到了《说文解字》,同样看到了“青”这个字:

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

《康熙字典》也说:

《说文》:青,东方色也。《释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书·禹贡》:厥土青黎。《荀子·劝学篇》:青出之蓝而青于蓝。

青绿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见过绿色的天吗)(5)

这里的东方色,又可以跟五行联系上。五行里,东方属木,颜色为青,也就是绿色。

而《释名》又说:

“青,生也。”

直译青,就是生的意思,生涩,青涩。生=青。

这时候,我的脑壳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一个成语“青黄不接”,青在这个成语里就是生的意思。青,禾苗的颜色,黄,稻谷熟透的颜色。以青和黄来寓意生和熟。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也有过类似接触,这个番茄太青了,这个李子太青了,这个豆子太青了,意思就是还太过生涩,没熟。

青绿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见过绿色的天吗)(6)

至于《书•禹贡》里提及的“厥土青黎”,黎是黑色,这里的青偏黛色。

而最后的“青,出之于蓝而青于蓝”前面已经解释过了,那便是一种比蓝色还要蓝的颜色,也就是青天的颜色。

后来的后来,我又翻到了《汉语大词典》“青天”一条,看到“青天”一共有3个释义:

1.指天。其色蓝,故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唐 孟浩然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女媧氏 ﹞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了青天。”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 北平 的青天底下。”

2.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谣·天囯起义在金田》:“带领穷人除 清 妖,从此穷人见青天。”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们翻了身,今天咱们见青天!”

3.喻指清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见几家隣舍,一齐跑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语,委是青天。’”《金瓶梅词话》第十回:“正是:名标书史播千年,声振黄堂传万古。贤良方正号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清》:“ 刘松斋 清 ,以县吏起家,著‘青天’名。” 巴金 《随想录〈小人·大人·长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争气,是个扶不起的 阿斗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个青天,两个青天,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由此可见,《故都的秋》里的“青天”与1同义;而“包青天”(包拯)“海青天”(海瑞)与3同义。

一点小感悟,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喔。笔芯~[心][心][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