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古人在开车吗?康震解释完也被质疑,无语了。

人们对于很多的经典,总想着去质疑。在我们曾经学习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学习,我从未怀疑过鲁迅“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有何不妥之处,也没有怀疑过鲁迅说的“大约孔乙己已经死了”到底是不是个病句,在我看来,人这么写肯定是有道理的。

诗词评价康震(停车坐爱枫林晚)(1)

近年来,不少的名作曾被教材删减,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总在对经典的文章吹毛求疵。例如近年来朱自清的《背影》,老爹买橘子的经典早已成为了过去,因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荷塘月色》也曾被不少的名家所批判,余光中老师傅曾点评这篇文章,开局便有一股子不正之风,让人浮想联翩。

诗词评价康震(停车坐爱枫林晚)(2)

停车坐爱枫林晚,又一经典被指责古人在开车

《山行》是在我很小年纪便非常喜欢的唐诗了,这是一首经典的咏秋之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在这首词中没有读出作者对于秋天的悲怆之情。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初读杜牧的《山行》,感受到的是一副美丽的画,一副秋季的盛景。诗人白天走在寒山的小径之上,悠悠的还看到白云深处的人家。诗人夜晚坐车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夜晚将至,夕阳映衬着红彤彤的枫叶格外迷人。

诗词评价康震(停车坐爱枫林晚)(3)

诗人此刻兴致涌上了心头,他停下车,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这山间的美景,那红彤彤的枫叶好似二月的花朵一般娇艳。诗人将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作二月的花朵,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心情还是蛮好的。

就这一首唯美的诗,又如何成为了开车之作?不知道是某些人的文化缺失,还是脑洞大开,当他们将“车”、“坐”、“爱”、“晚”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一副不正经的画面,但事实与此却大相径庭。

康震老师如何解释,却为何又引人质疑

康震老师曾解释,诗人停下车坐在一块大石头上面看秋天的美景,这里有人曾质疑道“谁说的坐就是坐在大石头上,这不是局限在一个事情上面了吗”?这里的坐明明是还有“因为”的意思,诗人停车是因为喜爱秋天的枫叶,这不就是将学生的思维全都固定在那一块大石头上面吗?

诗词评价康震(停车坐爱枫林晚)(4)

坐字本身就有三个意思,其中一个便是“坐着”,第二种作为名词用通“座”,在这便是指责者说的“因为”,“但坐观罗敷”,众人不想走开,就是因为想要看美女罗敷。

但是康震老师则选择了一个更为接地气的解读方式,诗人行到此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停下车在车上远远看一眼,而是特意走到路边坐到一块大石头上,抬起头来看着在夕阳下映红的枫叶。其实蛮符合人性,当然对于诗人的解读,的的确确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个点上,质疑者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康震老师的解释,可能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

诗词评价康震(停车坐爱枫林晚)(5)

不管是接受坐在石头上,还是因为喜欢而停车,那都要比古人写诗开车的解释要文雅太多了。这不是大惊小怪,甚至有一些家长竟然认为这首诗会误导孩子,要求在课本中删除,请问,如果课本上没有了这些经典之作,那么让孩子们学点什么呢?

后记

其实后人在解读古诗词的时候,本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可能才是古诗带给我们最有意义的东西。就和古人一样,同一景色,却由于诗人心情不同,而写出不同的传世之作。

我们也一样,同样是一篇名作,有的人能够解读出唯美唯俏的美景,而有的人却能解读出不堪入目之景,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在于人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内心纯净,那么他看到的便全是美景,如果一个人内心污秽,那么再美丽的景色在他看来也是一片污秽。

诗词评价康震(停车坐爱枫林晚)(6)

我不否认,古人也会开车,但古人会开文雅车,例如李清照当年的“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开这种唯美而又浮现连篇的车才是一个好司机。

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讨论留言,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