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虎
“孩子的成长,源于生活点滴中的春风化雨,每一件小事中,父母的呵护,高质量的陪伴,充足的信任与放手,都是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而短短几天的夏令营,就能让孩子脱胎换骨?别逗了!”
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就是家长朋友们的大吐苦水期,说养个孩子就是养了个吞金兽,各种花费不堪重负。
这些费用主要产生于兴趣班、学科辅导、带孩子出游等等,还有就是夏令营以及营地体验类活动这些。
这类活动本身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短暂离开父母,和同龄的小伙伴一同出游,在各种新的体验中,形成难忘的经历,是成长中的一项财富。
然而,近些年,这些活动就像“双减”之前的学科类辅导一样,作用被严重夸大,变质越来越明显,营销手段存在明显的焦虑传播。
太多的家长朋友,在孩子身上本就很容易焦虑,也就容易落入商家的营销圈套,不惜花大量的钱,也不顾孩子是否愿意,结果便是劳孩伤财,无益成长。
就在前些天,有一位妈妈,在某个微信群中收到了群成员分享的一条夏令营的广告,瞬间被上面那些诱人的宣传语吸引,完全没有征求孩子的想法,直接就给报了名。
而孩子,本来和同学约好了一起去游玩,和夏令营的时间刚好冲突,如果去夏令营,就只有爽约了。孩子非常不开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场冲突,后来带着极不情愿的思绪去了夏令营。
妈妈的理由是,孩子初中了,之前独立能力基本没有得到锻炼,是时候该锻炼一下了。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尊重,丝毫没有去想这是孩子的假期,自己的行为是强制侵占,还大言不愧地空谈坚持和坚守,真是可笑。
这位妈妈的行为,就是夏令营被不断夸大、变质的核心因素的体现,说白了,就是众多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思维与行为中的双重惰性,以及控制欲。
孩子的成长靠什么?靠的是父母的呵护、信任、支持、鼓励,靠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所匹配的能力,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再一点点放手,允许出错,发现进步,从零到一。
做到这一点,孩子必然不断进步,独立能力、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强,一百个一万个夏令营也抵不过父母的这份用心。
而如果在这些方面严重缺失,孩子连最起码的尝试锻炼都没有,指望短短几天的夏令营,通过一个集体出游的活动,让孩子脱胎换骨般成长?别开玩笑了!
就像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的父母始终和幼儿园保持配合,孩子在幼儿园里独立完成的事,在家也要独立完成,大人有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引,孩子想不成长都不可能。
相反,有的孩子只是在幼儿园里不得已独立吃饭,独自上厕所,自己穿衣服,到了家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孩子没有成长,大人就怪罪幼儿园,怪老师不负责,没有用心教。
可惜,太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太懒了,舍得大把花钱,就是不肯花时间用心引导,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企图通过花钱让别人帮忙教育孩子,孩子不出问题就怪了。
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此懒惰,又是哪来的勇气大言不愧说孩子不勤奋,拼命指责努力做功课的孩子?
今天的家庭教育,不是教育成本太高了,而是无知带来的代价太大了。
话说回来,夏令营的益处我们不能否认,主要在于如何选择。
首先,要明确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的目的和作用:
家庭经济允许,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选择和孩子的兴趣相匹配,专业和安全方面有保障的夏令营。孩子兴高采烈,独自和同年龄的小伙伴们,在行走中的课堂里,一同感受新鲜,在体验中形成快乐美好的儿时记忆。
因此说,既然是孩子的事,无论如何,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只要是不征求孩子意见,哪怕有千万个理由,那就是侵犯,就是伤害。
现代作家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中,回忆了自己的女儿小的时候上钢琴课十分抗拒,不得已只好放弃,而长大后却弹得一手好钢琴。
她问女儿为什么当初那么抗拒,女儿说:“小时候你们根本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就逼我上钢琴课。现在是我自己喜欢。”
人在做一件事时,是快乐还是痛苦,取决于是否发自内心愿意做。
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欢并且实现,满满的掌控感和快乐会留下美好。若是被他人强迫,就等于说是在听从他人的指令,达到他人的满足。
这两种感受,截然不同。
夏令营的本质,就是给孩子形成美好的记忆,得到一点锻炼,仅此而已,要是孩子根本不愿意,还谈得上美好吗?
只有是孩子喜欢的内容,孩子才会在平日做足功课。比如孩子平时喜欢看有关于动物的书籍、电视等,这就积累了不少有关知识。如果夏令营有参观动物园、博物馆之类的内容,孩子肯定非常喜欢,过程中他会用心观察、记录、思考,就会收获很多书上看不到的东西。
否则,如果孩子内心不情愿,他会用心感受过程吗?恐怕自己看到了什么都说不清楚,去了又有什么意义?
要是指望通过夏令营让孩子脱胎换骨,更是痴心妄想。
根据孩子的年龄,对于该自己独立完成的事,大胆放手,就是最好的锻炼,也是最起码的成长,其他的事不过是锦上添花。
只有看清了这些,我们才能从被无知带入的诸多误区中跳出来,朝着正确的方向,保护好孩子的内功,用心引导孩子成长。无知的代价,是最大的。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延伸阅读一】外围皆由内功产生,忽略了内功,在外围上下的功夫都会变成无用功,各种问题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保护好孩子的内功,就是给孩子建一所最好的学校
【延伸阅读二】教育靠的是科学与智慧,而非经验。任何不经智慧思考的经验,都不是真正的经验,只能是盲从,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一流父母智慧引导,三流父母一叶障目
【延伸阅读三】真正意义上的严格,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以发现和引导为准绳,基于此,和孩子一同制定更高目标,让孩子不断收获进步,收获成长。
中国的教育视控制为严格并拍手叫好,是相当可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