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什么?

每个人对梦想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老一辈来说梦想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但对于80后90后来说却很熟悉。

因为现在很多90后正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而80后的人们,有的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却迫于生活上的压力而放弃了梦想。

马云第一次当上中国首富时说过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追寻梦想的道路总是艰辛的,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恰恰是那一段时光,是很多人最充实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梦想重要么?

答案我相信都在每一个家长的心中,但孩子梦想往往也是被所有家长所忽略的。

时代的节奏不断地变得快,家长也在不断的努力着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对于孩子的成绩有人越来越重视。

从小就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让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孩子一旦成绩落后,就会马上给孩子报补习班。

就这样不断不断的鞭策着孩子学习。但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孩子却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内容就简单说下吧,就是在邓超因为给单位背了黑锅,进了监狱,丢失了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七年时光,等他出狱时孩子已经上了初中。

孩子的妈妈以及孩子后爸,花了很多心思,找了很多人脉,把孩子安排到了一所重点学校,但可惜这个孩子却不好好读书,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还喜欢幻想,这可能就是很多家长眼中的熊孩子。

她的妈妈也是很爱他的,但对于孩子的现状却是无能为力,甚至觉得孩子就是这样了,没得救了。

但其实这个孩子从小因为总被别人说他脑子缺根弦,因此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就是笨。

妈妈很爱他,但却不懂他。

直到邓超出狱与孩子相处的短短几个月,用那不可思议的补习方式,让孩子从全年级倒数第一,变成了前十一名,还写出了让老师们都惊叹不已的作文,把那个家长眼中的熊孩子,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最后当上宇航员,为国争光。

那么邓超是怎么做到的?在我看来他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看到了他那不服输的劲,从而也养成了孩子用不认输的性格。

二:相信孩子,相信他是世界上最棒,最聪明的孩子,每当孩子自我怀疑的时,他总能给孩子信心,让孩子觉得他是能够做到的。

三:坚定孩子的目标,让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

孩子眼中的梦想是什么样子(梦想对孩子来说重要么)(1)

这部电影,可能家长们会觉得这只是部电影,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但实际上,邓超的教育是有道理的。在这说一个现实的例子。关于世界钢琴大师郎朗的故事。

郎朗我们都知道是谁,我国的骄傲,世界钢琴大师。

他的出生也是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空军文工团的二胡演奏员,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最后造就了一个世界钢琴大师。

小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朗朗也不例外,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猫和老鼠』

是什么让郎朗喜欢上钢琴的?也是这部动画。因为听到了里面的音乐,他就跑到了钢琴边,无师自通按出了基本的旋律。

从那时起,他的父亲就坚信了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天才,一直一直那样坚信着。

后面三岁时,他的父亲给到找了第一位钢琴老师朱雅芬教授。

在朱雅芬的教授的指导下,郎朗开始展示着那独一无二的钢琴天赋。

五岁参加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得到了人生首个第一名。随后便举行了第一场独奏音乐会。

郎朗说:“我喜欢在舞台上表演时,温暖的灯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觉,我喜欢听众的掌声 从那时起,我决定,我要当一名钢琴家。”

从那时郎朗的梦想已经出现,也为此一直努力着,但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晨5:45练琴一小时。

中午回家吃饭十五分钟,练琴四十五分钟。

放学后,练琴两个小时,然后做作业。

当郎朗完成作业爬到床上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天才也不是一下练成的,他也有付出着别人所不知道的努力,这样的培养和练习持续了5年多。

但付出也有回报,郎朗拿遍了沈阳所有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随后在朱教授的建议下,全家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父亲放弃了转业公安局的机会,带着郎朗“北漂”学习钢琴 ,而母亲留在了沈阳赚钱。

不得不说,郎朗的父母真的非常的伟大,而他的父亲也一直坚信着孩子能在这条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刚到北京,环境很不好,住在一个廉价的出租房,公寓破烂不堪,垃圾随处可见,郎朗的母亲开始打了退堂鼓,她觉得这样很委屈孩子,她想让郎朗回到沈阳,这样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但一直坚信郎朗是天才的父亲,大声的呵斥了并“赶走”了她

到了这里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郎朗是从小有天赋,所以才造就了现在的他。但实际上,朗朗的天赋也遭到过质疑,也迷茫过。

在北京的时候郎朗和父亲

为了考上音乐学院,父亲千叮万嘱,要弹得完美、讨好新老师,但新老师的冷漠和看不上让郎朗觉得挫败。

尽管郎朗连很艰深的曲子都学的很快,但老师从没有说过郎朗有任何天分或潜力,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赞赏的话,那段时间,郎朗常常练琴到深夜,千辛万苦地去讨好,一个从不觉得他有任何优点的老师。

即便郎朗学会了一首高难度的柴可夫斯基的曲子老师却只抱怨说少了些什么,但从不说到底少了什么,郎朗的挫折感不断加剧。

最终,那位老师还是拒绝了再教郎朗不仅如此,还否定了他的天赋,这让父子俩都感到失望迷茫,但他们没有回沈阳,郎朗的父亲更加严格地督促他练琴,因为他说“你是第一名,永远会是第一名”

最后在朱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介绍了水平极高的赵屏国老师。郎朗才开始正式重新弹钢琴。

这才有了后面的郎朗。(郎朗的故事可以在百度里面找到,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多了解了解)

那么在郎朗的成长里面,他的父亲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他的坚信,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郎朗。

电影里面也一样,如果没有邓超那位爸爸的教导,也不会有后面那位为国争光的宇航员。

而是什么让朗朗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的?那就是梦想。

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是艰辛的,但也会让人觉得开心,以及充实。

父母从小学开始,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了那个班这个班的,一直在推着孩子学习,但却忘记了孩子他想学什么,他想做什么。

可能你问孩子,他的梦想是什么? 孩子会回答你,我想当太空人,我想当科学家等一些孩子们的幻想。

很多家长听到这些目标的时候,更多的是否定,觉得这是孩子幼稚的想法,不相信孩子能够做到。

但以后孩子能不能做到,这又有谁说得到呢?

就像朗朗的故事里面,如果没有父亲的坚信,辞掉工作,带他“北漂”找名师,那还会有现如今的郎朗么?

不是每个父母都是那种学了很多专业知识,然后教导孩子的,郎朗的父亲也不是学钢琴的。

那么父母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那就是指引着孩子前行。找到他的梦想,指引着他走向属于他的道路。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学越累,越来越不想学习,就是因为很多家长一直在“逼”孩子学习。

会告诉孩子很多很多大道理,你现在不读书,以后会怎么怎么样,你要把什么什么学好。

但家长说的这些大道理,孩子能听懂么?我相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未成年孩子都听不懂,因为他们没经历过,只有家长经历过了才懂得这些道理。

而在孩子眼里,你就是在“逼”他学习。

没有人会喜欢被逼着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别说孩子了, 作为大人的我们也不会喜欢,即使明明知道这个是对我们自身有帮助的事情,但还是会不情不愿的去做这件事情。

而孩子的学习,大多数就是这样被“逼”着学习的。

而让孩子积极主动学习,并且找学习中找到快乐的方式,那就是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学习目标,他的梦想。

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是因为孩子成绩差了而给他报的,很多家长报了之后发现钱花了但却没有效果。

这是为什么?就是孩子他没有主动去学,为自己而学。

很多孩子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找不到他要的那种快乐以及成就感,才会到那虚拟的世界里面去寻找。

就像电影里,邓超对着他孩子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如果没有箭靶子,那么每天不断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孩子不爱学习,成绩差。只有让孩子主动想学了,那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怎么让孩子主动学习? 就是那句话,找到孩子的梦想。

孩子眼中的梦想是什么样子(梦想对孩子来说重要么)(2)

举个例子吧。

我去过一个朋友的家里,那时候他们一家子刚从外面游玩回来。

我朋友问他女儿说:“小欣,你现在也已经上四年级了,也在慢慢的长大,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呀”

他女儿想了几秒钟后道:“我想长大后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好玩的游乐园。”

很多家长听到这位孩子的梦想,可能会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的事情,觉得孩子做不到,否定孩子,甚至会回答孩子说:“你把书读好就不错了。”

但我朋友却相反,他开心的说:“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梦想呀,你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座游乐园呢?”

女孩得到了自己爸爸的肯定,她很开心,她说:“因为我在游乐园觉得很开心,我想把这份开心带给别人。”

(每个人想去做一件事情,背后总是有原因等等,孩子也不例外)

我朋友摸了摸她女儿的头笑着说:“很棒,但你知道吗,梦想并不是随便想想的事情,而是一个目标,一个做梦都想完成的目标,甚至为此奋斗终身的目标,这才是梦想。你真的想建这样的一座游乐场么?”

(孩子很多对于梦想的定义是幻想,那么我们要告诉孩子,梦想的定义是什么?让她知道什么是梦想)

女孩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朋友又说:“那你这座游乐园里面,会建造些什么呢?”

随后女孩很开始的跟他的父亲说着他心中的那座游乐园。

不得不说孩子想象力很丰富,很多东西我都没听说过。

最后聊了一会后,我朋友认真的对着他女儿说:“那你知道,怎么去实现你的梦想么?”

女孩想了想,摇了摇头,很疑惑。

随后我朋友告诉了他女儿应该先把什么学好,然后再学什么,什么的。

在我看来我朋友很坏,他在套路他的女儿,但孩子有时候就是这么好骗,他女儿相信了他的爸爸,随后进入房间学习去了。而且还是那种很开心的学习。

可能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是多远 ,多么难以实现,但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为了这个所谓的梦想而努力着。这就够了。

更何况谁能说这个孩子以后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了呢?

每一个孩子要比父母想象中的更加优秀,只要他们用心了,没有什么是他们完成不了的。

文章就到这里了。

希望家长能重视孩子的梦想,家长们都很忙,但在忙也不要忘记陪伴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在孩子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逼孩子学习,不如让孩子喜欢学习。推孩子前进,不如指引着孩子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