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1岁时父母亲过来住了一段时间,回去后便再没来过,他们住不习惯这南方的大都市,一个是语言不通,再一个是气候不合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味杂陈但倍感亲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味杂陈但倍感亲切(年月里五味杂陈)

五味杂陈但倍感亲切

女儿1岁时父母亲过来住了一段时间,回去后便再没来过,他们住不习惯这南方的大都市,一个是语言不通,再一个是气候不合宜。

他们过来住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我最忙的一阵子,每天天不亮出门,晚上8、9点到家,父母亲每晚都会等我一起吃饭,聊聊女儿今天又学会了什么,麻将场上谁又赢了,输了,如果是她,她会怎么打,就像是站在沙盘边演练的书生,却自以为是常胜将军。

好几次,我都让她去打,她又不肯,说搞不懂广东麻将的规则,不知道怎么算钱。小区里的这个麻将风气,还是始于隔壁楼下的石桌,原本是大家带娃休息用的,后来不知道是谁带头摆上了麻将,自此以后那一片就是老头老太太的聚集地。

石桌旁再摆一个可折叠的小桌子,每天2桌人,有时候3、4桌,旁边再围一堆人,时不时传来一阵哄笑,谁家胡了,谁家牌不该这么出,嘟嘟囔囔抱怨的声音。

女儿学走路是母亲用老方法一点点教会的,拿一条围巾穿在孩子腋下,弯着腰提着她慢慢走。这样走上几圈,问题是不大的,可要天天这么个走法,谁的腰也吃不消。母亲却丝毫不在意,好像腰长在别人身上似的,一趟趟,提着个小不点来回走,女儿也学的很快,没学会走就开始想跑。

母亲总是任由女儿放纵,她想走就一直陪着她走,刚能走两步,就开始歪着头跑,也不看前面的路,摔坏了嘴。其实也不严重,我都不大记得了,应该破了皮,流了点血,这种磕磕碰碰的本是难免,母亲却很自责。

看着她自责的表情,我也很自责。我知道她是因为心疼,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内疚,帮忙带孩子却让她受了伤。我一想到母亲的低姿态和泾渭分明就心如刀割,母亲太爱我了,只要是为了我好,她什么都可以不要,哪怕是尊严。

那天,带女儿去越秀公园打卡五羊雕塑和镇海楼,这是幼儿园下的指标,公园到处都是蹦蹦跳跳的孩子,估计全市的幼儿园都在开展这个「小眼睛看大广州」的活动。过去的人努力做大孝子,现在的人努力做鸡娃爸妈,幼儿园一句话,前仆后继地买灯笼,买衣服,做视频,生怕娃不受待见受委屈。

逛完坐公交车回家,旁边是一位老人,应该有7、80岁了,头发花白。他问我,到了黄花岗去烈士陵园有多远,我说挺远的,如果去烈士陵园不应该在黄花岗下,黄花岗这边是黄花岗公园。

这个爷爷听力不大好,我跟他反复说了几遍,他才明白,后面一个阿姨也说,这是两个公园,你是要去哪一个?爷爷说去看72烈士陵园。哦,那就对了,就在黄花岗下,往前走一点就到了。

我扶着他颤颤巍巍地走下公交车,告诉他怎么过马路,怎么走,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有点怕老。等我们老的那一天,也会像现在老人不会用微信支付,不会看百度地图使用这些新玩意一样,我们也会融入不了主流世界。

以前觉得,所有人都年轻过,所有人也都会老,老有什么可怕的,只不过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可这一刻,我怕,我似乎能从那位爷爷的背影中看到孤独,看到独自一人坐在家中,独自吃饭睡觉的凄凉。

年轻人也是有一堆自己的理由,比如生活所迫不能常回家看看,打工人打工魂哪能想回就回,孩子爱人需要独处分不开身,想一想,哪一头能放下呢,大多也只能选择父母这边......

这让我想起母亲,结婚前她问我,你想好了吗,路途这么遥远,有个冷暖不舒服的,身边都没人。我觉得是母亲老了,现在的世界再远1、2天也能到,距离早已经不是问题。

看着母亲暗淡又隐忍的目光,没有再说什么。多年后,才知道,不是母亲的世界太小,是爱太重,哪怕是波音737也传递不了......

常回家看看吧。

--------------------

特别说明:

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